新号发了几十篇文,阅读量还在个位数徘徊?别光怪平台流量少,先看看自己的内容定位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歪了。我见过太多人,写的东西不差,但就是没人看,核心问题就出在 “用户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关注你”。
🎯 定位错了的 3 个典型表现,你中了几个?
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历史推文分类,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基本可以判定定位出了问题。
第一种是像个 “大杂烩”。今天分享读书笔记,明天吐槽职场八卦,后天又发旅行攻略。表面看内容丰富,实际上用户根本记不住你。就像楼下的杂货店,啥都卖但啥都不精,路过可能会进去逛逛,但没人会特意绕路去。读者刷到你的文章,可能这次觉得旅行攻略有用,但下次看到职场吐槽,要是不感兴趣,直接就划走了,更别说关注。
第二种是 “自嗨式输出”。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写,不管用户需不需要。比如一个想做职场号的人,天天写自己考证书的细节,却没考虑到目标用户可能更关心 “如何快速通过面试”“职场沟通技巧”。你写得再认真,用户觉得和自己没关系,自然不会停留。
第三种是 “跟风追热点没底线”。哪个话题火就凑哪个,美妆号突然写起了俄乌冲突,科技号跟着聊娱乐圈八卦。偶尔追一次相关的热点没问题,但频繁跨界,只会让老粉 confusion,新粉更摸不清你的路数。热点是流量催化剂,但不能当主食。
🔍 定位前必须想清楚的 2 个核心问题,90% 的人都跳过了
很多人起号前,脑子一热就开始写,根本没做过深度思考。其实定位就像盖房子打地基,这两个问题不想明白,后面越努力越跑偏。
先问自己:“我能持续输出什么?” 注意是 “持续”。你可能某天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关于摄影的爆款文,但如果自己本身不是摄影爱好者,也没打算深入研究,那后续肯定断更。定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长期优势,比如你是宝妈,对育儿知识了如指掌;你是程序员,擅长拆解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稳定产出,用户也能一直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再问:“用户为什么要选我?” 现在同类公众号太多了,你写职场,别人也写职场;你写美食,别人也写美食。你得找到自己的 “独特性”。是你的经历更特别?比如同样写创业,你有过三次失败经历,分享的教训就比没创过业的人更有说服力。还是你的表达风格不一样?同样是讲理财,有人用严肃的数据分析,有人用搞笑的漫画形式,总有一部分用户就吃你那套。
📌 精准定位的 3 个实操步骤,照做就能避开 90% 的坑
别觉得定位是玄学,其实有具体的方法可以落地。这三个步骤,是我帮十几个号重新起号时总结出来的,亲测有效。
第一步,用 “用户画像表” 锁定核心人群。拿一张纸,写下你想吸引的用户是谁,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痛点需求都列清楚。比如你想做亲子号,目标用户可能是 30 - 35 岁的宝妈,职业是白领,痛点是 “没时间陪孩子但想做好早教”“孩子挑食怎么办”。越具体越好,模糊的定位等于没有定位。
第二步,做 “竞品分析” 找差异化。打开微信搜一搜,输入你的核心领域关键词,比如 “职场干货”,把排名靠前的 10 个公众号列出来。看看他们的内容风格是严肃还是活泼,主打什么类型的内容,有没有覆盖到用户的某个痛点但他们没涉及。比如大部分职场号都在讲 “如何升职加薪”,你发现很少有人讲 “职场新人如何避免踩坑”,那这就是你的机会。
第三步,用 “一句话定位法” 检验成果。把你的定位浓缩成一句话,比如 “帮职场新人解决入职 3 个月内的各种难题”“教 30 岁以上女性轻松学穿搭”。这句话必须包含三个要素:目标用户、核心价值、领域范围。如果这句话说不清楚,说明你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得重新打磨。
🛠️ 定位调整后,这 2 个小技巧能让流量快速起势
定位定好了,不代表马上就能火,但这两个技巧能帮你加速破局。
先试试 “系列化内容”。比如你定位是 “教新手做早餐”,可以搞一个 “30 天早餐不重样” 系列,每天发一道简单易做的早餐教程。系列化内容能让用户形成期待,今天看完,会想着明天还有,自然就会关注。而且系列内容更容易被转发,用户会觉得 “这个系列很完整,分享给朋友肯定有用”。
再用 “用户互动” 强化定位。每篇文末可以加一个小问题,比如 “你觉得早餐最麻烦的是什么?评论区告诉我,下次专门出教程”。用户留言后,你认真回复,让他们觉得 “这个号是懂我的”。互动多了,公众号的活跃度会提高,平台也会给更多流量扶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你能更清楚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内容,让定位更精准。
🚫 重新定位时千万别踩的 3 个雷区,踩一个白忙活
调整定位的过程中,有些坑一旦踩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一定要避开。
别突然大改定位。比如之前是写情感文的,突然改成科技测评,老粉会大量流失。如果确实想换领域,最好慢慢过渡,先在原有内容里穿插一些新领域的文章,看看用户反应,再逐步调整比例。或者干脆开个新号,重新开始,比在老号上硬转要好。
别为了流量牺牲定位。有的人为了冲阅读量,看到什么火就写什么,完全不管和自己的定位搭不搭。短期可能会有一两篇爆款,但长期来看,用户会觉得你不专业,定位模糊,反而留不住人。流量重要,但精准的流量更重要。
别忽略老用户的感受。调整定位前,可以发一篇文章和老用户 “打个招呼”,比如 “最近想更专注于分享职场干货,之前喜欢情感文的朋友,虽然有点抱歉,但还是希望你们能留下,说不定职场内容也对你有帮助”。坦诚沟通,大部分用户是能理解的,总比突然变风格让他们一头雾水好。
💡 定位清晰的号,哪怕内容简单,流量也不会差
其实做公众号,内容定位就像给用户一个 “关注你的理由”。这个理由越清晰、越独特,用户就越愿意留下来。很多人觉得自己写的内容不够好,其实比起文笔,定位精准更重要。
你看那些做得好的小号,可能文笔一般,但定位特别清晰。比如有个号专门 “拆解超市临期食品”,告诉你哪些临期食品值得买,怎么买最划算,粉丝虽然不多,但活跃度很高,广告报价也不低。还有个号专注 “县城里的美食”,只拍县城里的小馆子,内容很简单,但吸引了很多想家的人关注。
所以,新号没人看,先别着急否定自己。花两天时间,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容定位,按照上面的方法调整调整。定位对了,哪怕刚开始流量慢一点,后面也会越来越顺。重新起号不是从头再来,而是找准方向再出发,这一次,别再让定位拖后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