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的都知道,一篇爆文能给账号带来的价值有多惊人。粉丝涨得快不说,品牌影响力也能跟着往上冲。但很多人写了大半年,文章阅读量始终在几百徘徊,问题到底出在哪?说白了,素材没选对,选题没戳中痛点,再好的文笔也白搭。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你聊,怎么搞定素材和选题,让你的文章也能成爆款。
📌 先搞明白:爆文素材到底藏在哪?
别总抱怨没东西可写,其实素材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关键是你得有双会 “挖” 的眼睛。
平时刷手机的时候别光看热闹。微博热搜榜、抖音热榜、知乎热榜,这些地方每天都在更新大众最关心的事。比如前阵子 “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 这个话题火了,好多公众号从不同角度切入,有分析背后原因的,有分享身边人案例的,都成了小爆款。你可以建个表格,把每天排名前 20 的热点记下来,标上可能的写作方向,时间长了就知道哪些话题容易出效果。
用户留言区和评论区是座金矿。我之前关注的一个职场号,作者特别会从读者留言里找素材。有人说 “领导总在下班前提需求”,他就顺着这个点写了篇《下班前半小时的消息,能不能明天再说?》,里面全是读者自己的吐槽和经历,发布后直接 10 万 +。你回复留言的时候多留个心眼,那些点赞多、引起共鸣的评论,都是现成的素材。
生活里的小事比你想的更有价值。邻居大妈买菜时的抱怨,同事午休时聊的八卦,甚至是自己带娃时的崩溃瞬间,都可能成为爆文的引子。有个母婴号写过一篇《凌晨 3 点给娃换尿布,我突然理解了婆婆的唠叨》,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经历,因为太真实,好多妈妈都转发了。别觉得这些事太小,越贴近生活的素材,越容易让读者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多看看同领域的爆款账号在写什么。不是让你抄袭,是研究他们怎么找素材。比如你做美食号,就去看 “日食记”“菜菜美食日记” 最近发了什么,他们用的食材、烹饪场景、背后的故事,都能给你启发。我有个朋友做情感号,每天必看 10 个同类爆号,把人家的素材来源和角度记下来,再换成自己的故事,效果特别好。
📌 素材到手了,怎么筛出能成爆文的 “潜力股”?
素材一大堆,挑错了照样白忙活。筛选素材有几个硬标准,记好了。
能不能戳中读者的 “情绪点” 是第一要务。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里,愤怒和共鸣最容易引发转发。比如写职场的,“被领导 PUA” 比 “如何和领导沟通” 更容易火;写教育的,“辅导作业被逼疯的家长” 比 “正确的辅导方法” 传播得广。你拿到一个素材,先问自己:读者看到这个会有什么情绪?能不能让他们想说话?
素材有没有 “延展性” 很重要。有的素材本身挺有意思,但写不了几百字就没东西了,这种就算了。好的素材能从不同角度展开,比如 “年轻人摆摊” 这个素材,既可以写他们为什么放弃白领工作,也能聊摆摊时遇到的奇葩事,还能分析摆摊经济的利弊。能挖得越深,文章内容就越充实,读者也愿意看下去。
时效性强的素材要抓紧用。社会热点的黄金周期一般就 3 天,过了这阵再写,读者早就没兴趣了。但也不是所有热点都要追,得看和你账号的定位符不符合。你一个讲历史的号,非要追娱乐圈的瓜,粉丝只会觉得你不专业。和账号调性一致的热点,才值得花时间深挖。
真实的素材比编造的更有力量。现在读者眼睛毒得很,假故事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采访身边的人,或者引用权威媒体报道过的案例。有个健康号写 “长期熬夜的危害”,没有用网上找来的数据,而是采访了 3 个经常熬夜的人,他们的真实感受比任何理论都有说服力,文章一下子就火了。
📌 选题定生死!这 3 类选题最容易出爆文
选题就像文章的骨架,骨架没搭好,内容再精彩也站不住。这几年的爆文选题,翻来覆去就这么几类,照着做准没错。
解决读者 “具体问题” 的选题 永远有市场。读者关注公众号,很大程度是想从中找到答案。比如 “夏天蚊子总叮我,有什么快速止痒的办法?”“工资 3000,怎么在一线城市省钱?” 这种选题,一看就知道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价值。写的时候别泛泛而谈,要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越详细越容易被收藏。
引发 “群体共鸣” 的选题 传播力超强。人都有归属感,喜欢找和自己相似的人或事。“90 后开始害怕过年了”“北漂 5 年,我还是没攒下钱” 这类选题,能让特定群体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了”。写的时候多描述细节,比如过年回家被催婚的尴尬场景,北漂住隔断间的心酸,细节越真实,共鸣感就越强。
颠覆 “常识认知” 的选题 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大家都觉得对的事,你能说出不一样的道理,读者就愿意点开看。比如 “每天喝 8 杯水是错的?医生说这些人才需要”“不是所有感冒都要多喝水”,这种选题自带争议性,能引发讨论。但要注意,颠覆认知不是瞎编,得有科学依据或者真实案例支撑,不然很容易被喷。
📌 选题怎么判断好坏?3 个小技巧帮你避雷
选了几个选题,不知道哪个能火?别凭感觉,用这几个方法测一测。
把选题写成标题,发给 3 个目标读者看看。如果他们看了之后问 “然后呢?”“真的假的?”,说明这个选题有吸引力。要是他们只是淡淡说一句 “还行”,那大概率成不了爆文。我每次定选题前,都会发给身边几个不同职业的朋友,从他们的反应里能看出不少问题。
搜一搜同类账号有没有写过。如果这个选题已经被写烂了,除非你有特别新的角度,否则别碰。但如果没人写过,也别高兴太早,可能是这个话题没人关心。最好的情况是,同类账号写过但没火,说明有潜力,你可以换个角度再写。比如 “职场人际关系” 这个话题,别人都写怎么讨好领导,你写 “不想搞人际关系,怎么专注工作”,可能就有新突破。
看选题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核心观点。如果半天说不清,说明你自己都没想明白,写出来读者也看不懂。好的选题一定是清晰明确的,比如 “月薪 5000 也能出国游,这 3 个地方性价比超高”,读者一眼就知道文章要讲什么,值不值得点开。
📌 素材和选题怎么结合?这招让文章活起来
有了好素材和选题,怎么把它们捏在一起?关键是让素材为选题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用素材讲故事,用选题升华主题。比如选题是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想结婚”,素材可以是身边朋友的经历、网上的讨论、相关数据。先讲朋友谈了 5 年恋爱最后分手的故事,再引用数据说现在的结婚率有多低,最后分析背后的原因,这样既有故事性又有深度,读者愿意看下去。
同一个素材可以对应多个选题,别浪费。比如 “小区里的流浪猫被好心人收养” 这个素材,既能对应 “善良的人自带光芒” 这个选题,也能写 “城市流浪动物该怎么处理”,还能聊 “养宠物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平时多琢磨素材的不同角度,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在素材里找 “冲突点”,让选题更有张力。冲突越明显,文章越有看头。比如素材是 “妈妈为了陪读辞掉高薪工作”,选题可以是 “牺牲自己的人生,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这里面就有 “母爱” 和 “自我” 的冲突,能引发读者讨论。写的时候把这种冲突写出来,别只说一方面,多呈现不同的观点。
📌 最后说句大实话:爆文有规律,但没公式
这些技巧能提高你写出爆文的概率,但别指望照葫芦画瓢就能篇篇 10 万 +。最重要的是多写多试,每次发完文章看看数据,哪些地方读者停留时间长,哪些地方跳出率高,慢慢就知道什么适合自己的账号。
素材和选题就像做菜的食材和菜谱,再好的菜谱,食材不新鲜也做不出好菜。平时多积累,多思考,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写的文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 “爆文”。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