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的都知道,打开率越来越低,读者越来越挑。明明花了好几天写的文章,发出去就石沉大海,那种挫败感真的能让人怀疑人生。
其实问题就出在 —— 你有没有真正摸透读者的心思。他们刷手机的时候,手指划得比谁都快,凭什么停下来看你的文章?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抓住用户心理,让你的文章从信息流里跳出来。
📌 标题:3 秒内必须勾住眼球,不然就没机会了
标题是文章的第一道门槛。读者刷朋友圈时,留给每个标题的时间不超过 3 秒,没抓住注意力,内容写得再好也白搭。
怎么才能让标题在 3 秒内 “锁死” 读者?你得先想清楚,你的读者当下最关心什么。是焦虑?是好奇?还是想走捷径?
试试 “痛点 + 解决方案” 的组合。比如职场人怕被淘汰,你就写 “35 岁被裁员?我靠这 3 个习惯半年内重返管理层”。直接点出他们的恐惧,再给个明确的希望,很难让人不点开。
或者利用 “信息差”。大家都想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标题里带 “内部”“秘密”“很少人知道” 这类词,天然有吸引力。比如 “我问了 10 个百万粉博主,他们偷偷在用的排版技巧,今天全说出来”。
但要注意,标题不能太夸张,也就是常说的 “标题党”。读者点进来发现货不对板,下次绝对不会再给你机会。标题要像钩子,勾住人之后,内容得能接住。
📝 开头:50 字内必须给读者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标题把人骗进来了,开头要是跟不上,读者照样会秒退。开头的任务很简单: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对他有什么用。
别一上来就铺垫背景,说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之类的废话。读者没耐心听这些,他们只想知道 “我能得到什么”。
可以直接说利益。比如 “花 5 分钟看完这篇,你写文案的效率能提高一倍”。或者用读者熟悉的场景代入,“早上打开电脑,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半小时,不知道写什么?我以前也这样”。
还可以用数据制造冲击。“每天花 2 小时刷手机的人,正在悄悄被同龄人甩开”。数据比空泛的道理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 “是不是在说我” 的联想。
🌟 内容:要么给干货,要么给情绪,别搞中间态
读者看文章,无非两个需求:要么学到东西,解决实际问题;要么获得情绪价值,开心、难过、愤怒都行。你的文章要是两头都不沾,谁会看?
先说说干货怎么给。干货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比如写 “怎么提高公众号打开率”,别从注册账号开始讲,直接说 “标题、封面、发送时间这三个地方改一改,打开率能涨 20%”。
每个观点最好配上具体的例子或步骤。说 “标题要包含关键词”,不如说 “比如你写育儿文章,标题里带上‘3 岁宝宝’‘辅食’这些词,更容易被精准用户看到”。读者一看就知道怎么操作,才会觉得有用。
再说说情绪价值。人都是感性的,尤其是在刷手机的时候。写情感类文章,别光说大道理,多讲故事。故事里的细节越具体,越容易让人代入。比如写亲情,“我妈总把烂掉的水果自己吃掉,把好的留给我,直到那天我发现她偷偷吃药”,比 “母爱很伟大” 有冲击力多了。
当然,干货和情绪也能结合。比如写职场干货,在讲技巧的时候,穿插一句 “我知道你每天加班到半夜,就想多学点东西往上走,这些技巧都是我踩了无数坑总结出来的”,既给了方法,又照顾了情绪。
📊 结构:让读者不用动脑就能看下去
现在的人都懒,看文章也不想费脑子。如果你的文章结构混乱,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读者看两行就会觉得累。
最好用 “总分总” 的结构。开头说清楚要讲什么,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一下。每个部分之间用小标题隔开,让人一眼就知道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段落别太长,一行字最好不超过 15 个,一段不超过 3 行。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就头疼,适当留白反而能提高阅读效率。
还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引导阅读。比如在段落开头用 “第一”“关键是”“注意” 这类词,提醒读者这里有重点。或者在转折的地方加一句 “不过,有个例外”,让读者知道接下来要说不同的内容了。
💬 互动:让读者觉得 “这篇文章在跟我说话”
读者更愿意看 “有温度” 的文章,而不是冷冰冰的说明书。怎么才能有温度?就是让读者感觉你在跟他一对一聊天。
多用 “你”“咱们” 这类词,少用 “大家”“用户们”。比如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比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更有代入感。
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小缺点。“其实我昨天写这篇的时候,卡壳了 3 次,删了又改”,这样会让读者觉得你很真实,不是高高在上的 “专家”,而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
结尾一定要引导互动。别只说 “感谢阅读”,可以问个问题,“你写文章的时候,最头疼的是什么?评论区告诉我”。或者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你有没有试过用这种方法写标题?效果怎么样?” 互动多了,公众号的活跃度也会提高,平台也更愿意给流量。
🎯 结尾:要么让人记住,要么让人行动
文章结尾很重要,它决定了读者看完之后会做什么 —— 是关掉页面忘了你,还是点赞转发,甚至关注你。
想让人记住,就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反复强调。比如 “记住,写公众号吸引人的关键就一个:别光顾着自己想说什么,多想想读者想看什么”。
想让人行动,就得给个明确的指令。“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让我知道”“转发给正在做公众号的朋友,他会谢谢你的”。指令越具体,读者就越容易照做。
还可以留个 “钩子”,为下一篇文章铺垫。“今天说了标题怎么写,明天教你们封面图怎么设计才能让人忍不住点,关注我别错过”。这样能提高读者的期待感,增加复购率 —— 哦不,是复读率。
写公众号不难,难的是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他们不是你的学生,也不是你的粉丝,只是想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从你这里得到点什么的普通人。
你给的东西越精准、越有用、越对味,他们就越愿意停下来,甚至把你推荐给别人。阅读量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你真正理解读者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