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公众号写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就在于那六个字:多读、多写、多思考。这不是空话,是无数公众号创作者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实在经验。风格这东西,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是一点点在实践里磨出来的,得有耐心,还得有方法。
📚 多读:在海量文字里淘出 “风格种子”
多读绝对是找到写作风格的第一步,而且得会读。别拿着手机随便刷,那样没用。
同领域的爆款公众号文章必须精读。打开那些你所在领域里阅读量高、点赞评论多的号,一篇篇拆开来看。看开头怎么抓人的,是用一句扎心的话,还是一个反转的小故事,或者直接甩个数据?中间段落怎么推进的,是用例子堆,还是靠逻辑层层剥?结尾怎么让人有共鸣的,是提个问题让人想,还是给个温暖的总结?把这些点记下来,慢慢就知道哪种路子能打动人。
跨领域的好文章也得看。比如你写职场,偶尔看看情感号怎么写细腻的心理,看看科技号怎么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风格这东西是相通的,说不定哪个领域的一句话、一个表达,就能给你新启发。
经典作品更要啃。别觉得公众号文章都是大白话,就不用看那些 “老古董”。鲁迅的犀利、沈从文的温润、汪曾祺的通透,这些文字里藏着的语感和节奏,能慢慢渗透到你的笔里。读的时候别光看故事,出声读读,感受文字的重量和呼吸,对培养自己的语感特别有用。
读的时候得带着脑子,别像吃快餐似的囫囵吞枣。看到一句好的,停下来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说?” 把自己代入进去,对比差距,这才叫会读。
✍️ 多写:在不断试错中磨出 “专属印记”
光读不写,风格永远是别人的。多写,而且得瞎写、敢写,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调调。
刚开始别怕模仿,但别抄。找到你喜欢的风格,先学着写。比如你喜欢某个号那种轻松幽默的调调,就试着用同样的语气写一篇类似的主题。但记住,模仿不是复制粘贴,是学人家的结构、语气,然后把自己的东西装进去。写个十几篇,就会慢慢跳出模仿的框子,有自己的东西冒出来。
写的时候得放开自己。别总想着 “我写的这个够不够好”“会不会有人笑我”。公众号写作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容易写出什么样的风格。你性格大大咧咧,就别硬憋着写得文绉绉;你心思细腻,就别勉强自己写得咋咋呼呼。把真实的自己写出来,风格自然就有了影子。
写完之后一定要改。第一遍写出来的东西,大概率是乱七八糟的。自己读几遍,哪里不顺口就改哪里,哪里觉得啰嗦就删,哪里觉得没说透就补。改个三五遍是常事。也可以发给身边信任的人看,让他们说说读着是什么感觉,是觉得亲切,还是觉得疏远,是觉得有劲儿,还是觉得平淡。根据反馈再调,慢慢就知道怎么写能让人记住。
固定时间写,形成习惯。哪怕每天就写几百字,坚持下来也有用。比如每天早上起来写一段,或者晚上睡前写点感悟。写多了,手就顺了,脑子和笔的配合越来越默契,风格也就越来越稳定。
🤔 多思考:让文字长出 “自己的骨头”
读了、写了,还得停下来想想,不然永远是别人的影子,成不了自己的风格。
读完一篇文章,别就这么过了。合上书或者关掉页面,想想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点能打动你?如果让你写同样的主题,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用什么样的语气写?把这些想法记在本子上,或者打在手机备忘录里。时间长了,你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写完一篇文章,回头看看。这篇文章里,哪些句子是你觉得最 “像自己” 的?哪些地方是你写得最顺、最舒服的?把这些地方拎出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写的是你熟悉的事,还是用了平时说话的语气?以后就多往这些方向靠。
还要想想读者的反应。发出去之后,看看评论区大家怎么说。有人说 “这段说到我心里了”,那这段的风格就值得保留;有人说 “没看懂”,那可能是你的表达太绕了,下次得改得简单点。读者的眼睛是亮的,他们的反馈能帮你看清自己的风格到底行不行。
多问自己 “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这段要长,那段要短?为什么开头要这么写,不那么写?想清楚这些,你的风格就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有根有据的,能立得住。
🧩 把 “读、写、思” 拧成一股绳
光读不写,是纸上谈兵;光写不思,是原地打转;光思不读,是闭门造车。这三者得捏在一起,才能长出自己的风格。
读完之后马上写点东西。比如看完一篇好文章,别放下就完了,花十分钟写个短评,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或者模仿它的风格写一小段。这样能把刚吸收的东西立刻用起来,不容易忘。
写的时候带着之前的思考。开始写之前,想想之前总结的那些好的开头、结尾方式,想想读者可能喜欢什么,把这些思考融进文字里。别写完了才想,那就晚了。
思考之后再去读新的东西。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去读,比如你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够有力量,那就专门去找那些有力量的文章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这样读起来更有目标,吸收得更快。
这个过程可能挺长的,别着急。可能写了半年、一年,还是觉得自己的风格不明显,这很正常。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定型的,就像一棵树,得慢慢长,才能枝繁叶茂。
🌟 别怕 “不完美”,风格是 “长” 出来的
刚开始写,风格肯定会变来变去,今天像这个号,明天像那个号,这很正常,不用慌。
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有自己的风格的。那些现在看起来风格鲜明的大 V,刚开始写的时候,说不定也模仿过别人。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允许自己有 “笨拙期”。可能你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别扭,不像样。没关系,写多了就顺了。就像学走路,刚开始跌跌撞撞,走多了自然就稳了。
别刻意追求 “独特”。有时候越想显得和别人不一样,越容易装腔作势,反而不自然。风格是自然流露的,是你这个人的性格、经历、学识的总和在文字上的体现。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风格,不用急着去 “造” 一个。
接受自己的风格 “不完美”。没有哪种风格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有人喜欢你的轻松,就会有人觉得你不专业;有人喜欢你的犀利,就会有人觉得你太刻薄。不用讨好所有人,找到那些喜欢你这种风格的人,就够了。
🚀 最后想说的话
公众号写作的风格,说到底就是 “你自己”。是你的声音通过文字传出去,让别人听到。
多读,是为了听更多人的声音,知道有多少种说话的方式;多写,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练得更清楚、更有力;多思考,是为了知道自己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该往哪里去。
别想着走捷径,没有什么秘籍能让你一夜之间拥有独特风格。踏踏实实地读,认认真真地写,不停地琢磨,时间会给你答案。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写出的文字就像你站在读者面前说话一样,自然、舒服,别人一打开就知道,“哦,这是他写的”。到那时候,你的风格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