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写公众号还是做自媒体,用 AI 辅助的人越来越多。但问题也跟着来 —— 平台检测越来越严,很多 AI 写的东西发出去要么没流量,要么直接被判定为非原创。不是 AI 不行,是大多数人用错了方法。只想着让 AI 写好直接用,那肯定会出问题。真正的高手都知道,得从根上解决原创度的问题。
🧠 先搞懂 AI 写东西的底层逻辑 —— 为什么直接用会踩坑
AI 写东西的原理,说穿了就是 "拼贴 + 预测"。它把训练库里的海量文本拆成无数小碎片,再根据你给的指令,按照概率拼接出看起来通顺的句子。这就像一个记忆力超强的学生,背了一万篇作文,你让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他就把背过的句子换几个词重新组合。
这就是为什么直接用 AI 输出的内容,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它的训练数据是公开的,你能调用的模型,别人也能用。大家都用相似的指令,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同质化严重。特别是热门领域,比如职场技巧、育儿经验这些,AI 生成的内容重复率能高达 60% 以上。
更麻烦的是,AI 有自己的 "语言习惯"。比如描述增长趋势,总爱用 "呈爆发式增长";提到用户感受,就离不开 "深受广大用户喜爱"。这些固定搭配就像 AI 的指纹,平台很容易通过这些特征识别出来。我之前测试过,把 AI 生成的内容直接提交给原创检测工具,通过率不到 30%。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AI 缺乏 "独特视角"。人类写东西,会加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思考。比如写一篇关于咖啡的文章,有人会联想到老家街角的咖啡店,有人会提到熬夜改方案时的那杯速溶。这些个性化的细节,AI 是编不出来的,它只能给你通用信息。
🛠️ 给 AI 搭好 "创作脚手架"—— 从指令层解决同质化
想让 AI 写出有原创感的内容,第一步不是让它直接写,而是先搭好 "脚手架"。就像盖房子要先画图纸,你得给 AI 一个足够具体的框架,让它在这个框架里发挥,而不是天马行空乱拼。
指令里一定要加 "限定视角"。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减脂的文章,别只说 "写一篇减脂攻略"。改成 "以一个曾经胖了 20 年,最后靠饮食调整瘦下来的上班族视角,写一篇减脂攻略,重点讲办公室能吃到的健康零食"。加了具体身份和场景,AI 输出的内容立刻就有了独特性。
还要给 AI"植入细节库"。在指令里加入一些具体的案例、数据或者场景描述。比如写旅游攻略时,可以说 "提到民宿时,要包含这样的细节:老板每天早上会煮当地特有的糙米粥,阳台能看到半山腰的竹林,晚上能听到溪流声"。这些具体信息会成为 AI 写作的锚点,让它无法再套用通用模板。
试试 "反常规结构" 指令。大多数 AI 默认的结构都是 "总 - 分 - 总",开头点题,中间分点论述,最后总结。你可以故意打乱这个结构,比如 "先讲一个失败案例,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解决方案,不要在开头直接说结论"。结构一变,内容呈现方式自然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指令里加 "个人化要求" 也很有用。比如 "在每个建议后面,都加一句类似 ' 我当时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导致...' 的反思",或者 "全文要用第一人称,穿插 3 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哪怕是编的也要编得具体"。这些要求会逼着 AI 跳出通用模板,往个性化的方向走。
✍️ 人工介入的黄金比例 ——30% AI+70% 人类智慧的融合术
别指望 AI 能一步到位写出完美内容。真正能通过原创检测的 AI 辅助内容,一定是经过大量人工修改的。我自己的经验是,AI 初稿只保留 30% 左右,剩下的 70% 都要靠自己重写、补充或者调整。
先把 AI 写的内容拆成 "信息块"。比如一段关于短视频运营的文字,你可以拆成 "平台算法特点"、"内容选题方向"、"发布时间技巧" 这几个信息块。然后逐个检查,把那些一看就是套话的部分删掉,留下有价值的核心信息。
接着往里面加 "独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你自己的经验,比如 "我测试过,在抖音发布前 30 分钟投 100 块定向流量,比直接发布流量能提升 40%";也可以是你查的最新数据,"根据 2024 年 Q2 的行业报告,小红书用户停留时长最长的内容类型已经从穿搭变成了家居改造"。这些独家信息是 AI 很难生成的,加进去原创度立刻就上来了。
改写句子结构也很关键。AI 写的句子大多是 "主谓宾" 的简单结构,而且长短差不多。你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或者把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比如 AI 写 "夏天减肥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至少喝 2000 毫升水,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你可以改成 "夏天减肥,水得喝够 —— 每天 2000 毫升是底线。饮食上呢?越清淡越好,油重的东西碰都别碰"。加个破折号,换个说法,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要调整 "叙事节奏"。AI 写东西就像念经,节奏特别平。你可以在关键地方放慢速度,详细描述;不重要的地方加快节奏,一笔带过。比如写护肤攻略,在讲 "如何辨别肤质" 这个关键点时,多写两句具体方法;而讲 "每天要洗脸" 这种常识时,一句话带过就行。有快有慢,才像人写的东西。
🧐 建立个人知识数据库 —— 让 AI 内容带上你的 "专属印记"
真正厉害的做法,是让 AI 成为你个人知识的 "输出工具"。你得先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再让 AI 帮你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既有 AI 的流畅性,又有你自己的独特性。
可以建一个 "个人案例库"。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观察到的现象都记下来。比如你做过一次成功的社群运营,就把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数据变化、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写下来。下次让 AI 写社群运营的内容时,就把这些案例喂给它,让它围绕你的案例展开论述。
整理 "个人金句库" 也很有用。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或者常用表达,把这些记下来。比如有人爱说 "这事我试过,其实没那么复杂",有人习惯用 "本质上是..." 开头。让 AI 在写作时穿插这些你的专属表达,读起来就会很像你自己写的。
收集 "行业独特数据"。公开数据大家都能用,没什么新意。但如果你能收集到一些自己观察到的、或者小范围调研的数据,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做电商,就记录自己店铺不同季节的退货率变化;你做教育,就统计自己学员的平均学习时长。这些数据 AI 没有,用它们支撑的内容自然就有原创性。
建立 "个人观点库"。对行业里的各种现象,写下自己的独特看法。哪怕和主流观点不一样也没关系。比如大家都说直播带货必须要靠低价,你可以记录 "我认为关键不是低价,是让用户觉得值"。让 AI 在写相关内容时,把你的这些观点融进去,内容就会带上你的个人色彩。
🔍 原创度检测工具的反向应用 —— 用 AI 打败 AI 的小技巧
别害怕检测工具,要学会利用它们。现在的原创度检测,本质上是在找 AI 的 "语言特征"。知道了它检测什么,反过来就能规避这些特征。
先搞清楚检测工具的 "敏感点"。不同工具侧重点不一样,但大体上都会关注这几点:句子长度变化是否自然、是否有重复出现的固定搭配、词汇丰富度如何、是否有不符合人类说话习惯的表达。你可以先把 AI 生成的内容直接拿去检测,看看哪些地方标红,记下来这些就是要重点修改的地方。
针对性修改标红部分。如果检测说某段话 "句式单一",你就把长句拆成短句,或者把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如果说 "词汇重复",就把重复出现的词换成同义词;如果说 "表达不自然",就把那句改成更口语化的说法。比如把 "用户对于该产品的满意度较高" 改成 "用这个产品的人,大多觉得还不错"。
用 "人类化错误" 增加真实感。人写东西难免会有小瑕疵,比如偶尔重复某个词,或者有不太通顺的地方。适当保留一些这样的小瑕疵,反而会让内容看起来更像人类写的。但要注意分寸,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影响阅读体验。比如可以说 "这个方法我用过,效果很好。对了,这个方法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这里重复了 "这个方法",有点啰嗦,但很像人说话的样子。
分段方式也很重要。AI 写东西,段落长度往往比较均匀。人类写东西则不然,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段,有时候一段会有好几行。模仿这种不规则的分段方式,也能提高原创度。比如在强调某个观点时,单独放一段;在描述具体步骤时,就用较长的段落。
📈 长期训练 AI 理解你的创作风格 —— 从 "工具" 到 "合作伙伴" 的进化
短期靠技巧,长期靠训练。和 AI 磨合久了,它会越来越懂你的写作风格,写出的东西原创度自然就高了。
每次修改完 AI 的输出,都把修改前后的版本对比着给 AI 看,告诉它你为什么这么改。比如 "你原来写的 ' 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我改成了 ' 这个方法我试过,确实有用 ',因为后者更像我平时说话的方式"。多来几次,AI 就会慢慢调整它的表达习惯。
给 AI"投喂" 你的过往作品。把你以前写的、被平台判定为原创的文章发给 AI,让它分析你的写作风格。可以说 "这是我之前写的文章,你分析一下我的写作特点,以后按照这个风格来写"。大多数 AI 都有学习能力,喂的样本越多,它模仿得就越像。
固定一些 "指令模板"。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指令格式后,就固定下来。比如每次都用 "以... 视角,围绕...,用... 结构,包含... 案例" 这样的格式来写指令。AI 熟悉了你的指令方式,输出的内容就会更贴合你的需求,减少后续修改的工作量。
定期 "复盘" 和 AI 的配合效果。每隔一段时间,看看自己用 AI 写的内容,哪些原创度高,哪些容易出问题。总结经验,调整和 AI 的配合方式。比如发现写观点类文章时原创度总是不高,就想办法在这方面加强,多加入自己的独特观点;发现写教程类文章效果不错,就总结成功经验,继续保持。
说到底,提高 AI 内容的原创度,核心不是和平台的检测工具斗智斗勇,而是真正把 AI 当成辅助工具,用它来表达你自己的思想和经验。AI 只是个工具,真正的原创源泉永远是你自己的知识、经历和思考。把这一点想明白,就不会再纠结于表面的伪原创技巧,而是从根本上提升内容的价值和独特性。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