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查 “底子”:甲方资质别偷懒
接广告前,第一件事必须是扒开甲方的 “外衣” 看真身。别觉得麻烦,这步省了,后面可能亏得更多。
正规公司都会有完整的资质文件。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照片,注意看清楚经营范围和注册时间。新注册没几个月的公司要多留个心眼,不是说新公司一定是骗子,但抗风险能力确实弱。用企查查或者天眼查搜一下公司名,看看有没有经营异常、法律诉讼这些记录。如果页面上跳出一堆 “失信被执行人”“行政处罚” 的红色提示,直接拉黑不用犹豫。
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小心 —— 个人名义合作。说是 “自己创业做的小品牌”,没有公司资质。这种十有八九有问题。就算对方说得再好听,发一堆产品图片,也别轻易答应。没有公司背书,出了问题你都不知道找谁维权。之前就听说有号主接了个人甲方的广告,钱没拿到不说,产品还出了质量问题,最后粉丝追责全算在号主头上。
🎯 流程不对劲?多半有坑
靠谱的合作流程就像齿轮咬合,一环扣一环,清清楚楚。骗子的流程总是东拼西凑,要么少了关键步骤,要么催得异常急。
正规甲方会先看你的公众号数据,比如粉丝数、阅读量、互动率,然后聊合作细节,确定内容方向,接着出合同,双方确认签字,可能还会付一部分预付款,最后才是发广告。中间任何一个环节跳过去,都得警惕。
最常见的坑是 “先发文后签合同”。对方会说 “先试试效果,好的话马上补合同打钱”。千万别信!广告发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等你催款的时候,对方可能已经把你拉黑。还有的合同里藏猫腻,比如写着 “阅读量不达标不付款”,但又不明确 “达标” 的具体标准,这就是故意留坑。
沟通的时候多问几句流程细节。比如 “合同什么时候能发过来?”“预付款比例是多少?” 如果对方支支吾吾,或者说 “我们都是先发后付,行业规矩”,直接怼回去 —— 这不是规矩,是陷阱。
💬 聊天记录藏线索:看态度更看细节
跟甲方对接人的聊天,其实能看出很多问题。靠谱的甲方不会上来就催你 “明天必须发”,而是会先了解你的账号定位。比如问 “你的粉丝主要是宝妈群体吗?”“平时发原创内容多还是转载多?” 这说明他们认真评估过匹配度。
骗子的关注点很单一,要么只问 “多少钱”,要么只催 “什么时候能发”。你问他们产品的具体信息,比如 “这个护肤品有没有质检报告?” 他们可能发个模糊的图片,或者说 “放心,绝对没问题”。这种模糊的回答就是危险信号。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对方突然砍价砍得很离谱。比如你报价 5000,他直接说 “1000 行不行,我们预算有限,但曝光量很大”。这时候别觉得是自己赚了,大概率是想低成本骗一条广告。真有实力的甲方,不会在合理价格上死磕,更在意合作效果。
另外,注意对接人的联系方式。用企业微信或者公司邮箱沟通的,比只用个人微信的靠谱。如果对方连固定电话都提供不了,只留个微信,出问题你都没法追查。
💴 钱的事:预付款是试金石
谈钱伤感情,但不谈钱更伤本金。所有合作,必须把付款方式写死。
预付款是必须的,至少要 30% - 50%。这不是不信任,是行规。对方要是连预付款都不愿意付,说 “我们公司都是月结”,你就反问 “那能不能先付一部分,证明诚意?” 真正想长期合作的甲方,不会拒绝这个要求。
还有付款周期。明确写清楚 “广告发布后 3 个工作日内结清尾款”,别写 “发布后尽快支付”。“尽快” 这两个字太模糊,对方可以拖到下个月,甚至拖到你忘了这回事。
警惕 “押款” 的说法。比如 “我们先押 20%,下个月没问题再结”。这里的 “没问题” 根本没标准,可能是他们随便找个理由就扣掉你的钱。之前有个朋友接了个食品广告,甲方说 “有用户反馈不好,押款就不结了”,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对方要求用个人账户打款,一定要问清楚原因。正规公司都是公对公转账,用个人账户的话,要让对方提供公司出具的委托付款证明,不然税务上可能有问题,而且维权时举证更难。
👥 问问同行:避开大家踩过的坑
圈子就这么大,多打听总没错。加入几个公众号运营的交流群,遇到陌生甲方,先在群里问问 “有没有人跟 XX 公司合作过?”
如果有人说 “这家拖款很严重”“内容审核特别奇葩,改了十几次最后不发了”,那直接 pass。如果大家都说 “还行,付款挺及时”,那可以放心一点。
也可以去一些第三方平台查甲方的口碑,比如 “新榜”“微小宝” 上的广告主评价。虽然不一定全,但能看到一些真实反馈。
另外,注意甲方合作过的账号质量。如果他们之前合作的都是些粉丝量很少、内容杂乱的号,那可能他们本身就没什么要求,只是想铺量骗广告。而合作过不少优质账号的甲方,相对更靠谱。
最后提醒一句,就算所有流程都走完了,广告发布后也要盯着付款。到了约定时间没收到钱,马上催,别不好意思。第一天没回应,第二天接着催,用书面形式(比如微信文字或邮件)留证据,真到了要维权的时候,这些记录都是有用的。
公众号接广告本来是好事,能变现还能丰富内容。但防骗这根弦必须绷紧,毕竟粉丝是一点点攒起来的,被骗一次不仅亏钱,还可能伤了粉丝信任。记住这几个技巧,多核实、多提问、多留证据,别让辛苦经营的账号栽在不靠谱的甲方手里。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