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被折叠了怎么办?一篇文章教会你所有应对策略和技巧
🛠️ 了解折叠机制: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
微信服务号折叠的背后,其实是平台在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以前服务号消息直接显示在聊天列表,时间一长,用户关注的服务号越来越多,消息列表变得像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找个重要聊天记录都得翻半天。为了让服务号回归工具属性,微信把它们统一收到 “服务号” 消息盒子里,有点像订阅号的管理逻辑。
折叠后的服务号界面分成三个部分:顶部是通知,中间是关注的服务号动态,底部是 “看一看” 板块。这意味着,用户得主动点击进入服务号盒子才能看到内容,消息的触达率会大幅下降。有数据显示,折叠后服务号的打开率从原来的 3%-5% 直接跌到 0.5%-1%,这对运营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 基础操作:让重要服务号 “重见天日”
如果你的公众号是用户高频使用的,比如银行通知、快递提醒这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导用户手动置顶。用户只要打开服务号,点击右上角的小人头像,再点三个点,就能看到 “置顶公众号” 的选项。置顶后的服务号会直接显示在聊天列表顶部,就像和朋友的聊天框一样,用户一打开微信就能看到。
不过要注意,微信目前只支持部分用户将置顶的服务号从折叠中释放,而且顶部位置有限,用户可能更愿意留给重要的人或群。所以,这招适合那些对用户来说必不可少的服务号,比如招商银行的账户变动通知,用户为了及时收到消息,大概率会愿意置顶。
🔍 内容优化:让用户主动打开你的公众号
🌟 提升内容质量,告别 “牛皮癣” 式推送
折叠后,用户打开服务号的动力从被动接收变成主动选择。这时候,内容质量就成了关键。以前那种硬广式的推送,用户看都不看就关掉了,现在更得把内容做出价值。比如,你是做电商的,别只发促销信息,可以分享一些搭配技巧、产品使用心得,让用户觉得关注你能学到东西。
新华网的公众号就做得不错,他们通过故事化表达和场景化呈现,把硬新闻变软,像 “总要去一趟” 系列,结合总书记考察行程,挖掘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既有深度又接地气。这种内容用户不仅愿意看,还会主动转发分享。
🎯 标题和封面:抓住用户的 “第一眼”
在折叠后的服务号列表里,用户刷到你的文章就像在刷朋友圈,停留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这时候,标题和封面就得足够吸引眼球。标题可以试试 “提问 + 反常识” 的结构,比如《为什么越努力的人越容易秃头?》,这种标题能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封面图尽量用 “大字报” 风格,红底白字或者对比强烈的颜色,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到重点。
不过要注意,标题党可不行。微信现在对标题审核很严格,像 “震惊”“居然” 这类词用多了,可能会被判定为低质内容,反而影响推荐。
🤝 增加互动:让用户参与进来
互动是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你可以在文章里设计一些投票、问答活动,比如 “你更喜欢哪种产品包装?”“猜猜下一期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泰安日报社的 “泰山晚报” 公众号发起过泰安市 “老照片” 征集活动,用户不仅积极参与,还把自己的照片分享到评论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另外,评论区也是个宝藏。新华网的小编会在评论区和用户 “玩梗”,用 “宝藏青年” 的人设拉近和用户的距离,像在潘展乐获得奥运冠军的稿件里,网友调侃 “小孩哥就这么水灵灵地和全国人民告状了”,小编的机智回复让严肃新闻变得可亲可感。这种人格化互动能让用户觉得公众号背后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 推送策略:把握节奏才能事半功倍
⏰ 选择合适的推送时间
虽然折叠后服务号的消息不再直接显示在聊天列表,但推送时间还是有讲究的。你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用户的活跃时间,比如你的目标用户是上班族,那晚上 7-9 点可能是个不错的时间段,这时候他们下班回家,有更多时间刷手机。如果是中老年用户,可能早上 8-10 点更合适。
不过,别太死板。有个运营老哥建议,每周二四六随机时间发文,偶尔 “诈尸式” 凌晨 3 点发情感文,系统反而会觉得你是 “真人创作者”,推荐量可能会更好。
📢 控制推送频率
以前服务号每月能发 4 次,折叠后更得珍惜这有限的次数。别为了凑数发一些没营养的内容,不然用户可能直接取关。你可以把几次推送合理分配,比如一次发深度内容,一次发活动预告,一次发用户反馈,让每次推送都有明确的目的。
另外,推送多条内容时要注意,折叠后的服务号界面只有第一条会显示,后面几条得用户点开账号才能看到。所以,重要的信息尽量放在头条,次重要的内容可以作为补充放在后面。
📱 多平台联动:分散风险,扩大影响力
🎥 借力视频号
视频号现在是微信的战略重点,用户使用时长增长得很快。你可以把公众号的内容做成短视频,比如把一篇干货文章拆分成几个短视频片段,在视频号上发布,然后在视频描述里附上公众号的链接。这样既能吸引视频号的流量,又能为公众号导流。
有数据显示,2023 年视频号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 4.6 亿,人均使用时长接近 120 分钟,已经和抖音不相上下。抓住这个流量红利,能让你的公众号获得更多曝光。
🔗 链接小程序
如果你的公众号有服务功能,比如电商购物、预约服务等,不妨把这些功能集成到小程序里。用户通过公众号菜单进入小程序,操作更便捷,体验也更好。而且,小程序和公众号的联动能形成闭环,用户在小程序里完成交易后,还能通过公众号接收后续的服务通知,提升用户留存率。
🚫 避坑指南:这些红线千万不能碰
🚫 避免违规行为
微信对公众号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像恶意辱骂、翻炒旧闻、宣传 “AI 爆文” 课程这些行为,一旦被发现,轻则限流,重则封号。比如,有些账号为了快速涨粉,组织互阅互赞,结果被系统检测到同一批 IP 频繁互动,直接贴上 “虚假流量” 标签,推荐池都进不去。
📝 注意内容合规
发布内容时要尊重他人权益,避免泄露个人信息,也别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特别是涉及企业或政府机构时,措辞要谨慎,别因为一句话说错就惹上麻烦。另外,广告内容要真实准确,别夸大宣传,不然被用户投诉就得不偿失了。
📊 数据分析:用数据驱动优化
📈 关注核心指标
你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查看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转发量、在看数等数据。这些数据能直观反映用户对你内容的反馈。如果某篇文章的阅读量特别高,你可以分析它的选题、标题、内容结构,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另外,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阅读时长等数据也很重要。比如,你的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那内容风格可以更活泼一些,多加入一些网络热梗;如果是中老年用户,语言要更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太复杂的词汇。
🧪 测试和迭代
别害怕尝试新的内容形式或推送策略。你可以做 A/B 测试,比如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标题和封面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体,看看哪种效果更好。通过不断测试和迭代,找到最适合自己公众号的运营模式。
💡 总结: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逻辑
公众号被折叠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促使运营者回归内容本质。不管平台规则怎么变,优质的内容、真诚的互动和精准的用户需求洞察,永远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你可以把公众号想象成一家线下店铺,折叠就像是店铺从热闹的大街搬到了商场里。虽然人流量可能减少了,但只要你把店铺装修得有特色,商品质量过硬,服务周到,还是能吸引顾客主动走进来。
最后,提醒大家,做公众号是个长期的过程,别想着一蹴而就。保持耐心,持续输出价值,你会发现,即使在折叠的环境下,你的公众号也能像一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