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什么是「核心卖点」?别改着改着把灵魂丢了
很多人改 AI 文案,最容易犯的错是盯着文字表面改,结果把产品最值钱的东西改没了。核心卖点不是一句漂亮话,是用户为什么非买你的不可的那个「不可替代性」。比如一款 1000 元的降噪耳机,AI 可能写「高清音质,有效降噪」,但它的核心卖点可能是「同价位唯一支持自适应降噪 + 30 小时续航」—— 这才是能打动用户的关键。
怎么抓核心卖点?教你个笨办法:把 AI 生成的文案拆解成「产品属性」和「用户利益」两部分。比如「这款面霜含 30% 玻色因」是属性,「连续用 28 天能淡化法令纹」是利益。核心卖点一定藏在「用户利益」里,而且是竞争对手很难复制的那种。改之前先把这些利益点列出来,像守护宝藏一样盯着它们,改到最后也得保证这些点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个误区得说清楚:核心卖点不是越多越好。AI 经常会堆一堆卖点,结果用户看完啥也记不住。改的时候要做减法,找到 1-2 个最能戳中用户痛点的,其他的要么删掉,要么变成辅助说明。比如一款婴儿奶粉,核心卖点可能是「防过敏」,那「营养均衡」这些就可以往后放,别让它们抢了主角的戏。
✂️ 降重不是瞎改:这 3 个技巧,改得亲妈都认不出但卖点还在
降重最忌讳的是同义词替换。把「好用」换成「实用」,把「便宜」换成「实惠」,查重率可能降了点,但读起来特别别扭,而且营销力丢了一半。真正高级的降重是「换壳不换核」—— 表达方式变了,核心意思纹丝不动。
第一个技巧:场景化重构。AI 写的可能是「这款扫地机器人吸力强」,太干巴了。你可以改成「早上出门前按一下,晚上回家发现猫毛、饼干渣全没了,连沙发底下的灰尘都被吸得干干净净 ——1800Pa 大吸力不是吹的」。同样说吸力强,加入具体场景后,既避免了和其他文案重复,又让用户能脑补使用画面,营销效果反而更好。
第二个技巧:数据锚定法。模糊的描述最容易重复,比如「效果显著」「性价比高」。改成带数据的说法,重复率立刻下降。比如把「这款生发液效果好」改成「连续用 3 个月,发缝变窄 1.5 厘米,90% 用户说梳头时掉发少了一半」。数据本身就是独特的,而且比空泛的形容词更有说服力。
第三个技巧:口语化转译。AI 文案常带翻译腔,比如「此款产品采用先进技术,能有效提升效率」。改成老百姓说的话:「这东西用了新技术,干活速度比原来快一倍,每天能多睡半小时」。口语化的表达千变万化,不容易和别人撞车,还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但注意别太随意,像「牛 X」「yyds」这种词,除非你的目标用户是年轻人,否则慎用。
⚖️ 平衡的关键:先保营销力,再降重!这 4 个优先级不能乱
有人觉得降重和营销是对着干的,其实不是。好的改写应该让两者互相加分。怎么做到?关键是排好优先级:核心卖点的清晰度 > 营销感染力 > 语句流畅度 > 降重率。也就是说,哪怕重复率高一点,也不能让用户看不懂卖点,或者看完没感觉。
举个例子:AI 写的电商文案「夏季新款连衣裙,显瘦百搭」,查重率 80%。如果为了降重改成「夏天新出的裙子,好看还不挑身材」,虽然重复率降了,但「显瘦」这个核心卖点被弱化了,不值。不如改成「这条裙子腰腹处做了 3 层收褶设计,肚子上的肉全遮住了,搭小白鞋、凉鞋都好看 —— 夏天就靠它续命了」,既保留了「显瘦百搭」,又加了细节,重复率也下来了。
怎么判断平衡得好不好?有个简单的办法:把改完的文案给没见过原产品的人看,问两个问题:「这东西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你想买吗?」如果答案和你的预期一致,说明营销力没丢;再去查重复率,只要低于平台要求(一般是 30% 以下),就不用再改了。别追求零重复,那会把文案改得不像人话。
还有个小细节:专业术语的处理要灵活。比如医美文案里的「热玛吉」「超声刀」,这些词不能随便换,但可以换个说法解释它们。比如不说「采用热玛吉技术」,而说「用的是那种通过射频能量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仪器,和热玛吉原理一样,但价格少一半」,既保留了核心信息,又避免了重复。
📝 实战案例:3 类常见文案的改写思路,照着套就行
第一种:电商产品文案。AI 写的是「这款防晒喷雾 SPF50+,清爽不油腻,适合所有肤质」。问题在哪?太普通了,所有防晒喷雾都这么说。核心卖点其实是「喷头细如雾,补涂不花妆」。
改写后:「夏天补防晒最怕什么?一喷就糊一脸,粉底全花了。这款喷头绝了,像烟一样细,离脸 10 厘米喷都不会花妆。SPF50 + 的防护力,油皮用着也不闷痘 —— 我带妆试了 5 次,每次补完都跟没喷一样自然」。既保留了防晒力和肤质适配性,又突出了「补涂不花妆」这个核心卖点,重复率直接从 70% 降到 20%。
第二种:课程推广文案。AI 写的是「Python 入门课,零基础可学,30 天掌握编程技能」。核心卖点是「老师一对一改作业,转行成功率 89%」。
改写后:「别信那些说‘30 天学会 Python’的废话 —— 我试过 3 个课,全是自己对着视频啃,代码错了都没人说。但这个课不一样,每次作业老师都逐行改,连标点符号错了都标出来。现在学完 3 个月,我已经拿到 2 个 offer 了。他们说 89% 的人能转行,我信了」。用个人经历带出核心卖点,比干巴巴的承诺有说服力多了,重复率也降了一半。
第三种:APP 推广文案。AI 写的是「这款记账 APP,操作简单,功能全面,帮你管好每一分钱」。核心卖点是「自动识别发票,能导进报税系统」。
改写后:「会计朋友安利的记账 APP,别的不说,光‘自动读发票’这个功能就值回票价。拍张照,金额、日期、税额全给你填好,月底要报税了,直接导出表格,不用再对着一堆发票敲键盘 —— 我这种怕麻烦的人,现在每天记账都觉得爽」。聚焦核心功能,用具体场景打动人,重复率从 65% 降到 18%。
🛠️ 工具用对了省一半力,但别指望全自动
不是说改 AI 文案只能纯手动,有几个工具能帮上忙,但别依赖它们。第一个是「句易网」,能查文案的重复率,还会标出来哪些句子是高频重复的,针对性改这些地方就行。
第二个是「微信读书」,把 AI 文案里的关键词输进去,看看同类书里的作者是怎么描述的,找灵感但别抄。比如想写「咖啡提神」,可以看看咖啡测评文章里怎么说,可能会学到「凌晨 3 点改方案,灌了半杯,脑子转得比键盘还快」这种说法。
第三个是「自己的聊天记录」。翻一翻和朋友聊产品的话,那些口语化的表达最鲜活。比如你可能跟朋友说「这个精华我用了半瓶,痘印淡得快看不见了」,比 AI 写的「具有淡化痘印的功效」好多了,直接拿来改改就能用。
但记住:工具只是辅助。真正决定文案好坏的,是你对产品核心卖点的理解。有次我用工具改一篇护肤品文案,重复率降到 10%,但同事一看就说「这写的啥?我们的专利成分都没提」—— 只顾着降重,把最该说的丢了,白忙活。
🚫 这些坑千万别踩!改完反而不如不改
第一个坑:为了降重乱加无关信息。有人改文案,觉得加几句废话能降重,比如在防晒文案里加「夏天天气热,大家要注意防暑」。这不仅没用,还会稀释核心卖点,用户一眼看不到重点就划走了。
第二个坑:把专业词全换成大白话。有些产品的核心卖点就藏在专业词里,比如「专利成分 XX」「通过 XX 认证」。改成「我们有个特别厉害的成分」「经过权威机构认可」,说服力直接掉一半。正确的做法是:保留专业词,后面加一句解释,比如「我们的专利成分 XX(简单说就是能让保湿时间延长 3 倍)」。
第三个坑:改完不测试。自己觉得改得挺好,直接发出去了。其实最好找 2-3 个目标用户看看,问他们「看完想不想买?为什么?」。有次我改一篇跑步机文案,自己觉得挺棒,结果用户说「没看懂它比我家现在用的好在哪」—— 原来我把「静音设计」这个核心卖点改得太隐晦了,赶紧加了句「晚上 10 点跑,隔壁房间都听不见声」,转化率立刻涨了 20%。
💡 最后一句话:降重是为了让文案活得更好,不是为了杀死它
AI 文案改写的本质,不是和查重系统斗,是让文案更像「真人说的话」,更能打动用户。核心卖点是骨架,降重是给骨架添上血肉,两者缺一不可。
记住:用户不会因为你的文案原创度高而买东西,只会因为「这东西正是我想要的」而买。所以改的时候,多问自己「这个核心卖点说清楚了吗?用户看完有感觉吗?」,而不是「这句话重复率高不高?」。
平衡好这两点,你的文案既能通过平台审核,又能让产品卖得更好 —— 这才是真本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