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微信小程序内容,最怕的就是被判定成 AIGC,轻则流量受限,重则直接下架。这两年踩过的坑太多了,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怎么用提示词降低 AIGC 疑似度,还有那些亲测有效的原创度提升技巧。
📌 提示词是根基,这三个维度必须抠细
写提示词不是随便敲几个字就行,得让 AI 明白 “你要像人一样思考”。我见过太多人用那种模板化的提示词,比如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要求原创”,结果出来的东西一眼就是机器味,这种能不被检测到才怪。
先明确 “人格设定”。比如你想让 AI 写一篇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别直接说 “写技巧”,换成 “假设你是一个做了 5 年微信小程序运营的人,最近发现很多新手在用户留存上踩坑,你打算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分享,里面要包含 3 个你踩过的具体错误,还有当时怎么解决的”。这种带有人物背景和经历的设定,能让 AI 输出的内容更有 “人味儿”,因为它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主观感受和细节。
必须加入 “矛盾和犹豫”。人说话不会永远斩钉截铁,总会有不确定的时候。比如在提示词里加一句 “对于 XX 问题,你其实也没完全搞懂,所以会提到两种不同的解决思路,并且说明自己更倾向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上次我用这个方法生成关于小程序流量主优化的内容,AI 真的写出了 “我试过把广告位放在顶部,效果反而不如底部,但朋友说他的情况正好相反,可能跟用户群体有关” 这种句子,看起来就真实多了。
细节要具体到 “能落地”。比如写小程序功能介绍,别只说 “介绍 XX 功能”,要写成 “介绍 XX 功能时,先说说你第一次用这个功能时的感受,比如觉得哪个按钮设计得不合理,后来怎么摸索明白的,再讲讲这个功能最实用的三个场景,每个场景举一个自己遇到的例子”。这种带着个人体验的描述,AI 生成出来的内容会充满细节,而细节正是降低 AIGC 疑似度的关键。
📌 原创度不是凑字数,这四个技巧让内容 “活” 起来
很多人以为原创就是自己写,其实不对。就算是用 AI,只要方法对,照样能做出高原创度的内容。关键是要让内容有 “独特性”,让搜索引擎觉得这东西别人没有。
把 “公共信息” 变成 “私人解读”。比如大家都在说 “微信小程序流量主收益跟点击量有关”,这是公共信息。你可以改成 “我上个月测试了一下,同样的点击量,把广告放在文章开头的收益比放在结尾高 30%,但用户投诉也多了 15%,后来我调整成在文章中间插广告,收益只降了 5%,投诉却少了一半 —— 所以流量主收益不光看点击量,还得看广告位置带来的用户体验”。这种带着自己数据和分析的解读,原创度一下就上去了。
加入 “时效性细节”。搜索引擎特别喜欢新鲜内容。比如写小程序运营工具,别只说 “XX 工具好用”,要写成 “我昨天刚更新了 XX 工具的最新版本,发现它多了一个自动统计用户停留时间的功能,试了一下,比之前手动统计效率高太多,就是有个 bug,统计超过 1000 个用户时会卡顿,联系客服说下周修复”。这种包含最近时间、具体使用情况的内容,既有原创性,又能满足用户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用 “对比和质疑” 制造独特视角。比如大家都推荐 “小程序要多做活动拉新”,你可以写 “很多人说小程序要天天做活动拉新,但我上个月试了,连续做了 10 天折扣活动,新用户确实涨了不少,可活动一停,留存率比活动前还低 20%。后来改成每月做一次主题活动,平时靠内容吸引用户,留存反而稳了 —— 所以活动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能不能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这种带着自己经验和质疑的内容,角度独特,原创度自然高。
嵌入 “个性化数据”。这里的个性化数据不是编瞎话,而是自己实际操作出来的结果。比如 “我做的小程序是做本地美食推荐的,上周统计了一下,用户在工作日的 12 点 - 13 点打开率最高,占全天的 40%,周末则是 19 点 - 21 点最多,所以我现在会在这些时间段推当天的优惠信息,转化率比之前随机推送高了 2 倍”。这种具体到自己小程序的数据,别人很难复制,原创度绝对有保障。
📌 微信小程序场景特殊,这些细节能帮你 “加分”
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和内容场景跟网站、APP 都不一样,写内容时得贴合它的特点,不然就算原创度高,用户不买账也白搭。
内容要 “短平快,带钩子”。小程序用户大多是碎片化时间打开,没人愿意看长篇大论。比如写一篇小程序使用教程,别从原理讲起,直接说 “打开小程序后,点底部的‘我的’,再点右上角的设置,这里有个‘隐私’按钮,很多人找不到 —— 我上次帮我妈设置的时候,她就把‘我的’当成了‘首页’,折腾了半天”。这种开门见山,带着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内容,既符合小程序用户的阅读习惯,又容易产生互动。
多提 “具体操作中的坑”。比如写小程序审核技巧,别只说 “按要求提交材料”,要写成 “提交审核时,千万别忘了在‘功能说明’里写清楚每个按钮的作用。我上次做了个预约功能,觉得很简单,没写清楚,审核被拒了,理由是‘功能描述不明确’。后来补充了‘点击 “预约” 后会跳转到选择日期页面,选完日期会显示可预约时间段’,第二天就过了”。这种踩坑经验,对其他小程序开发者来说价值极高,搜索引擎也会觉得这种内容很有针对性。
结合 “微信生态的特性”。比如写小程序推广,要提到 “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后,在公众号文章里插入小程序卡片,转化率比直接发小程序码高 50%—— 我试过在公众号推一篇美食文章,结尾放小程序卡片,比单独发一条小程序码的朋友圈,打开率高太多”。这种结合微信生态内其他产品的内容,既有实操性,又能体现你的专业度,原创度自然不会低。
📌 避坑指南:这些做法会让 AIGC 疑似度飙升
有时候不是我们做得不好,而是不小心踩了雷。这些坑我之前都踩过,现在总结出来,大家千万别再犯。
别用 “模板化开头结尾”。比如一上来就说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 XX”,结尾说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这种千篇一律的句式,AI 生成的痕迹太重了。换成 “最近总有人问我小程序怎么赚钱,正好我这两个月摸出点门道,今天就念叨念叨”,结尾改成 “反正我是这么做的,你们要是有更好的方法,评论区告诉我,我也学学”。这种更像聊天的开头结尾,能有效降低疑似度。
别堆 “专业术语”。很多人觉得用专业术语显得专业,其实在小程序内容里,太专业的词反而会让用户反感,也容易被判定为 AI 生成。比如别说 “用户画像分析”,要说 “我看了一下后台数据,用我们小程序的大多是 25-35 岁的女生,喜欢在晚上 8 点以后打开,主要看穿搭类内容 —— 所以我现在每天晚上 7 点更新穿搭推荐”。用大白话把专业内容讲清楚,既接地气,又能避免 AI 味。
别 “只说不做”。比如写小程序优化技巧,光说 “要优化加载速度” 没用,得说 “我把小程序里的图片都压缩了一下,原来一张图 2M,现在压到 200K,加载速度从 3 秒降到 1 秒,用户停留时间直接多了 1 分钟”。有具体行动和结果的内容,比空泛的理论强 100 倍,也更难被当成 AI 生成。
📌 最后想说:真不建议完全依赖 AI
虽然现在 AI 工具很方便,但做微信小程序内容,核心还是 “人” 的价值。AI 能帮你整理信息、组织语言,但那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经验、思考,只能靠自己。
我现在的做法是,用 AI 生成初稿,然后逐句修改 —— 把那些看起来 “太完美” 的句子改得口语化一点,加入自己的真实感受,补充一些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细节。比如 AI 写 “小程序要注重用户体验”,我就改成 “上次有个用户跟我说,我们小程序退出去再进来,之前选的东西就没了,气得他直接卸载了。从那以后,我就逼着技术加了个自动保存功能 —— 用户体验这东西,真不是嘴上说说,得真听用户的话”。
这么改下来,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感。反正我用这个方法做的小程序内容,从来没被判定过 AIGC,流量还比以前高了不少。
说到底,降低 AIGC 疑似度、提升原创度,不是为了骗搜索引擎,而是为了给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用户觉得有用了,搜索引擎自然会给你好排名。这道理,其实跟做人一样,真诚点,总没错。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