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写小说早不是新鲜事了。但不少人试了几次就放弃,说 AI 写的东西像白开水,要么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其实问题不在工具,在于你没摸透和 AI 配合的门道。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怎么让 AI 真正成为你的写作加速器,而不是添乱的累赘。
🛠️ 第一步:选对工具比瞎琢磨重要 100 倍
市面上的 AI 写作工具少说几十种,不是名气大就适合写小说。得按你的需求挑。
要是你写网络小说,日更几千字那种,试试番茄小说的 AI 写作助手。它能直接对接平台风格,写出来的章节自带网文那股味儿,对话也比较生活化。但别指望它出金句,胜在快,适合填充情节。
想写严肃文学或者科幻、悬疑这类需要强逻辑的,Claude 3 比 ChatGPT 更靠谱。它处理长文本的能力更强,不会写着写着就把前面的设定忘光。你把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塞给它,生成的段落逻辑漏洞会少很多。
新手可以先从免费工具上手,比如WPS 的 AI 写作。嵌入在文档里,边写边调用,不用来回切换界面。缺点是生成内容偏模板化,用多了容易千篇一律。
选工具时记住一点:先测试再深耕。拿同一小段情节给不同 AI 写,看哪个更贴合你的语言风格。找到对路的工具,能省一半力气。
📝 写好提示词,AI 才知道你要啥
很多人用 AI 就扔一句 “帮我写个爱情故事”,出来的东西能看才怪。AI 就像个新人助理,你得把要求说细,它才好干活。
提示词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场景、人物状态、想达成的效果。比如不说 “写男女主角吵架”,而是 “雨夜,男主角刚发现女主角隐瞒了过去的秘密,争吵时要体现男主角的愤怒和女主角的委屈,但两人语气里都带着不舍,对话要简短,多留停顿”。你给的细节越具体,AI 踩坑的概率就越低。
试试加一句 “模仿汪曾祺的文笔” 或者 “用古龙式的短句”,AI 会悄悄调整语言风格。但别指望它完全变成某个作家,只能说能沾点边。更实用的是指定 “避免使用网络流行语”“少用心理描写,多靠动作表现情绪” 这类具体限制。
写长篇时,每次调用 AI 前最好加一句 “承接上一段,主角现在要去书房找那份文件”。AI 记性不好,你得时时提醒它当前剧情走到哪了。这招能大幅减少前后矛盾的情况。
✂️ 拿到初稿别着急用,先做这三步
AI 生成的内容,直接用等于给自己挖坑。哪怕看起来再顺,也得经过这几道手。
第一步是查逻辑。把生成的段落通读一遍,看人物行为是否符合之前的设定。比如前面说主角有密集恐惧症,AI 写他钻进堆满杂物的柜子里躲起来,这就必须改。这种硬伤,AI 自己通常查不出来。
第二步是换词。AI 特别爱用一些万能词,比如 “突然”“于是”“然而”。一段话里出现三次 “突然”,读起来就很别扭。把这些词换成具体的动作或环境描写,比如 “雷声炸响的瞬间” 代替 “突然”,质感马上不一样。
第三步是加细节。AI 写场景经常笼统带过,“他走进咖啡馆”。你可以补充 “推门时风铃叮当作响,吧台后的老板娘抬头瞥了一眼,空气中飘着焦糖化的肉桂香”。这些细节才能让场景立起来,而这正是 AI 不擅长的。
改得多了,你会发现 AI 更像个提供毛坯房的施工队,装修还得自己来。但比起从零开始写,还是省了不少力气。
🎯 把 AI 当脚手架,核心创意还得自己来
别指望 AI 帮你想出惊艳的剧情转折。真正值钱的创意,比如 “主角发现自己是克隆人,而本体就住在对门” 这种点子,还得靠你自己琢磨。AI 的作用是帮你把这些点子铺成具体的文字。
可以先列个粗糙的情节大纲,比如 “第 5 章:主角在老宅阁楼发现日记,得知父亲的秘密”,然后让 AI 填充对话和动作。写的时候,你脑子里要先有画面,再让 AI 把画面描述出来。比如你想到 “主角翻开日记时手在抖”,就告诉 AI“重点描写手指抚过泛黄纸页的触感,笔尖划过的痕迹里还留着墨香,主角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人物塑造上,AI 写的对话容易千人一面。你可以先给每个角色定几个口头禅或小动作,比如 “配角说话前总爱清嗓子”“反派笑的时候习惯眯起左眼”,每次让 AI 写他们的戏份时都加上这个设定。慢慢的,人物形象就会更鲜明。
遇到卡文时,试试让 AI 给几个选项。比如 “主角被警察盘问时,可能有三种反应:1. 装傻充愣 2. 反过来质问警察 3. 突然沉默流泪。分别写一小段”。看了 AI 的版本,说不定你就有了新想法。但记住,最终选哪个,还是得看哪个更符合人物性格和整体剧情走向。
⚠️ 避开这几个坑,少走半年弯路
用 AI 写小说,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过度依赖。有个作者用 AI 写了三十万字,最后发现人物性格前后完全不一致,剧情漏洞百出,不得不推倒重写。每周至少有两天完全不用 AI,纯手写,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
另一个坑是忽视版权。现在大部分 AI 工具的条款里,用它们生成的内容,平台可能保留部分权利。如果你打算投稿或出版,最好选择明确 “用户拥有全部版权” 的工具,比如秘塔写作猫。或者,把 AI 生成的内容改到面目全非,确保原创度超过 80%—— 可以用原创检测工具测一下,心里有个数。
还有人觉得用 AI 就不用积累素材了,这也是错的。你平时看到的好句子、有趣的人物故事,还是得记下来。这些东西喂给 AI,比如 “参考这个句子的结构:‘他站在桥上,看河水把晚霞泡成淡红色’,写一段主角在海边的场景”,AI 才能产出更有你个人风格的内容。
最后想说,AI 再厉害,也代替不了你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文字的感觉。它更像一把好刀,磨得再快,也得看握刀的人怎么用。别想着走捷径,踏实用好这个工具,它能帮你把构思变成文字的过程加快好几倍,但写出好故事的核心,始终在你自己脑子里。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