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人云亦云」到「独家视角」,找对切入点是关键
很多新手用 AI 写头条,一上来就追热点,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跟别人大同小异。不是说不能追热点,而是你得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角度。比如同样写 “职场内卷”,别人都在吐槽老板压榨,你要是结合自己 “从 996 裸辞后找到平衡工作的方法” 这个经历来写,内容一下子就有了独特性。AI 能给你提供大量背景信息,但个人经历是 AI 拿不走的独家素材,把这些揉进去,读者能感觉到 “这篇文章说的是我身边的事”,自然更愿意看。
再就是别总盯着大而全的话题。头条的读者更喜欢 “小而美” 的内容。比如写 “家庭教育”,别泛泛而谈怎么教育孩子,你可以聚焦 “单亲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或者 “职场妈妈的 15 分钟高效陪伴法”。细分领域竞争小,而且容易形成个人标签。AI 生成内容时,你可以在 prompt 里明确告诉它 “只围绕 XX 细分场景展开”,再加上你自己的观察,同质化的概率会低很多。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对热点做 “延迟解读”。大家都在追的 24 小时内的热点,AI 生成的内容基本都差不多。你可以等热度稍微降一点,看看大家普遍在说什么,然后从 “反常识” 或者 “深层影响” 的角度切入。比如某款新产品火了,别人都在说功能多牛,你可以写 “这款产品火爆背后,暴露了用户的 XX 隐性需求”,这种角度往往更有新意。
💬 跳出 AI 的「模板腔」,修炼专属语言风格
AI 写的句子,有时候工整得像机器翻译,读起来没味道。新手要做的,就是把这些 “模板句” 改成自己的话。比如 AI 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你可以改成 “现在打开手机,缴水电费、约医生全搞定,搁十年前想都不敢想”。后者更口语化,也更有生活气息。
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些 “标志性表达”。比如有的作者喜欢在文中用 “我外婆总说” 开头讲小故事,有的习惯用 “记住这个小窍门” 来总结观点。这些固定的小模式能让读者记住你。用 AI 生成内容后,有意识地往里面加这些元素,慢慢就形成了风格。但要注意别太刻意,不然会显得生硬。
控制 AI 词汇的出现频率也很重要。像 “赋能”“闭环”“抓手” 这类词,AI 很爱用,但普通读者看着累。你可以把这些词替换成更通俗的说法,比如 “帮上忙”“形成循环”“关键点”。改的时候不用逐字逐句,每隔几句挑一个替换掉,文章的 “人味儿” 就出来了。
📝 搭建「记忆点框架」,让读者记住你的文章
开头一定要有 “钩子”。别用 AI 默认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 XX” 这种平淡的开头。可以试试提问式:“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东西越来越难选了?” 或者场景式:“昨天在超市排队,前面阿姨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半天。” 这种开头能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中间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小板块。比如每篇文章里加一段 “个人实测”,分享你用某产品的真实体验;或者 “冷知识补充”,讲一个和主题相关但很少有人知道的事儿。这些固定板块就像节目里的小环节,读者看几次就会有期待。
结尾别总用 “总之”“综上所述”。可以试试留个小互动:“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评论区告诉我”;或者分享一个相关的小计划:“下周我打算试试 XX 方法,到时候再跟你们说结果”。开放式的结尾更容易引发读者互动,也显得更亲切。
🌟 把「自己」装进文章,让 AI 成为你的「笔」而非「脑」
AI 可以帮你整理信息,但观点必须是自己的。比如写影评,AI 能列出电影的剧情和演员表现,但你得说出 “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某段经历” 或者 “我觉得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的其实是 XX”。这些个人化的观点是区分你和其他作者的关键。
多在文章里加 “独家信息”。比如你采访过某个行业人士,或者自己做过相关实验,这些内容 AI 是生成不出来的。把这些 “独家货” 放进去,文章的独特性自然就有了。
写的时候别总想着 “我要写一篇爆款”,先想着 “我要表达什么”。AI 可能会给你一堆通用观点,但你得筛选出那些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再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比如 AI 说 “坚持很重要”,你可以结合自己减肥成功的经历,说说 “我试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试过咬牙坚持,最后发现真正有用的是这一点”,这样的内容更真实,也更有说服力。
🔄 用「数据反馈」迭代风格,让独特性落地生根
发布后一定要看评论区。读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会直接说出来。比如有人说 “你举的例子太真实了”,那以后就多加这类个人案例;如果有人说 “某段话没看懂”,下次就把 AI 生成的复杂句子改得更简单。
分析自己的爆款文章。看看那些数据好的文章,是开头的钩子起作用了,还是中间的个人经历受欢迎,或者是结尾的互动效果好。找到共性后,在后续写作中强化这些元素。AI 可以帮你生成类似结构的内容,但核心的 “爆款基因” 要自己提炼。
定期回头看自己的旧文。隔一个月翻出来读读,你会发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以前用了太多 AI 的模板句,现在可以重新改写;以前的观点不够明确,现在可以补充更多个人想法。这个复盘的过程,就是风格不断成熟的过程。
总之,避免同质化的核心不是不用 AI,而是别被 AI 牵着走。把 AI 当成工具,不断往里面注入自己的经历、观点和风格,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独一无二了。刚开始可能会慢一点,但坚持下去,读者一定能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