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AI 写作火得不行,不管是自媒体还是职场人,都爱用它省时间。但麻烦也来了 ——AI 写的文章总过不了原创检测,发出去没流量不说,还可能被判定为抄袭。这时候,人机协作就成了破局的关键。不是说完全不用 AI,而是要知道怎么和 AI 配合,让写出来的东西既保留 AI 的高效,又有足够的原创度。
🔍先搞懂:AI 文章通不过原创的 3 个核心原因
AI 生成内容的同质化问题,是过不了原创的首要原因。AI 的底层逻辑是学习已有的互联网内容,要是你给的指令太笼统,比如 “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它输出的内容大概率是把网上常见的观点拼凑起来。这些内容早就被无数人用过,原创检测系统一扫描就知道不是新鲜东西。
逻辑生硬也是个大问题。AI 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 “为了凑内容而强行连接” 的情况。比如前面在讲 “有氧运动的好处”,突然跳到 “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中间没有自然的过渡,读起来很别扭。原创检测不仅看内容是否重复,也会判断文本的流畅度和逻辑性,这种生硬的逻辑很容易被盯上。
缺乏个人特色和独家信息,也是 AI 文章的短板。原创内容之所以被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包含作者独特的经历、观点或者独家数据。但 AI 没办法生成这些东西,它只能基于公开信息创作。要是你的文章里全是 AI 写的通用内容,没有任何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原创度自然高不了。
📝人机协作第一步:给 AI “精准指令”,从源头减少修改量
想让 AI 写出好初稿,指令得具体到 “能落地”。别只说 “写一篇职场沟通技巧的文章”,可以改成 “以‘新人入职 3 个月,如何和跨部门同事高效沟通’为主题,结合‘避免模糊指令’‘提前同步背景信息’两个具体场景,用案例说明沟通技巧”。指令越具体,AI 生成的内容就越有针对性,和别人重复的概率也会降低。
给 AI 设定 “个性化风格” 也很重要。你可以告诉它 “模仿职场博主的语气,语言要口语化,多用‘咱们’‘其实’这样的词,每段结尾加一个小提问引导思考”。这样生成的内容会带有特定风格,和千篇一律的 AI 文风区分开。后续优化时,也能少花功夫调整语气。
让 AI“输出框架 + 细节”,方便后续填充独家内容。可以先让 AI 写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包括每个部分要讲什么。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让它只写基础内容,留出空位让你补充。比如写 “副业赚钱” 的文章,让 AI 先列框架,在 “个人案例” 部分只写 “此处可插入个人经历”,你再把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真实经历填进去,原创度立刻就上来了。
✍️人工深度优化:这 5 个动作让原创度提升 80%
把 AI 写的长句拆成短句,再调整语序。AI 很喜欢写长句,比如 “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以及使用体验这两个方面的反馈,因为这些反馈能够为后续的产品升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你可以改成 “做市场调研时,得留意消费者对价格和使用体验的反馈。这些反馈很关键,能帮咱们给产品升级找方向”。短句更符合人的阅读习惯,语序调整后,和原 AI 文本的相似度也会降低。
给每个观点加 “个人解读”。AI 会给出观点,比如 “早餐吃好能提高代谢”,但你不能就这么用。可以加上自己的解读:“我之前试过连续一周吃碳水 + 蛋白质的早餐,比如鸡蛋配全麦面包,确实上午不容易饿,工作效率都高了点。不过得注意,别吃太油的,不然容易犯困。” 个人解读能让观点更鲜活,也增加了原创元素。
替换 “通用案例” 为 “独家案例”。AI 举的例子大多是网上常见的,比如讲 “坚持的重要性”,总用 “马云创业经历”。你可以换成自己的经历:“我去年学剪辑,一开始连剪辑软件都不会用,每天下班后练 1 小时,3 个月后才敢接第一单。现在回头看,要是中途放弃了,肯定没现在这份额外收入。” 独家案例是原创检测系统最喜欢的,因为几乎不可能和别人重复。
调整段落顺序,让逻辑更贴合 “个人表达习惯”。AI 的段落顺序是固定的,但每个人说话的逻辑不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重新排列段落。比如 AI 先讲 “原因” 再讲 “方法”,你可以先讲 “方法”,在讲方法的过程中穿插原因。逻辑顺序变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就和原 AI 文本不一样了。
加入 “细节描写”。AI 写内容比较笼统,比如 “旅行很开心”,你可以补充细节:“上次去青岛,在海边吃刚打捞上来的海鲜,海风吹着特别舒服。傍晚的时候,看到太阳慢慢落到海里,金黄金黄的,旁边还有人在拍照,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 细节越多,内容就越独特,原创度自然就高了。
🧐避开 AI 写作雷区:这些行为会让原创检测直接 “判死刑”
直接用 AI 生成的内容,不做任何修改就发布,这是最忌讳的。现在的原创检测系统对 AI 生成内容的识别越来越准,尤其是大模型生成的文本,有明显的 “AI 特征”。哪怕内容本身没有重复,只要被判定为纯 AI 生成,原创就很难通过。
大量使用 AI 生成的 “专业术语堆砌” 内容。AI 很喜欢用专业术语显得自己专业,比如写 “新媒体运营”,会堆 “用户画像”“转化漏斗”“私域流量” 这些词,却不做解释。这样的内容不仅读者看不懂,原创检测也会觉得是 “无意义的信息堆砌”,原创度评分会很低。
复制别人的 “AI 指令” 来生成内容。有些人看到别人用某个指令写出了好文章,就直接照搬。但同一个指令生成的内容,大概率会和别人的有很高相似度。就像大家都用同一个模板写作文,写出来的东西能不一样吗?原创检测很容易发现这种 “模板化内容”。
📊用工具辅助:2 个实用工具帮你把控原创度
“原创检测工具” 可以提前排查风险。在发布文章前,用像 “原创宝”“爱站原创检测” 这类工具查一下。这些工具能告诉你文章的原创度百分比,还会标出和网上重复的部分。要是某个段落重复率高,就重点修改那个部分。不过要注意,不同平台的原创检测标准不一样,工具只能作为参考。
“同义词替换工具” 能提高修改效率,但别过度依赖。对于一些 AI 常用的词,比如 “非常”“重要”,可以用工具换成 “极其”“关键”。但要注意,替换后要读一遍,确保语句通顺。要是为了替换而替换,把句子弄得不通顺,就得不偿失了。
掌握好人机协作的方法,AI 文章过原创其实不难。核心就是:让 AI 做基础工作,人来做 “个性化” 和 “差异化” 的工作。别想着走捷径,直接用 AI 生成的内容就发布,肯定行不通。多花点时间在人工优化上,加入自己的观点、案例和解读,原创检测自然能通过。记住,AI 是辅助工具,真正决定文章原创度的,还是你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