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语言风格入手:AI 写作的 “规整感” 藏不住AI 写东西有个很明显的特点 —— 太 “标准” 了。你读那些真人写的公众号文章,总会有语气起伏,可能突然冒出个网络热词,或者在某个观点后面加一句个人化的吐槽。AI 不一样,它生成的文字往往像刚从模板里刻出来的,句子长度都差不多,段落之间的过渡也显得刻意,比如总用 “这意味着”“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类词衔接。
还有个细节,真人写文章难免会有重复的表达。比如聊到某个观点,可能换个说法再强调一遍,这是正常的思维痕迹。但 AI 为了 “避免重复”,会强行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反而显得生硬。就像有人明明想说 “天气热”,偏要换成 “气温较高”“体感温度上升”,读起来特别别扭。
另外,AI 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很僵硬。如果一篇文章里突然出现几个过时的热词,或者把热词用在不搭的语境里,大概率是 AI 写的。真人用热词会结合当下语境,比如聊到职场话题,说 “摸鱼”“内卷” 会很自然;AI 可能在讲美食的文章里突然插一句 “这波操作很 6”,完全不沾边。
🌪️
看内容逻辑:AI 容易在 “深度” 上露马脚真人写公众号文章,通常有个明确的核心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展开,哪怕中间扯点闲篇,最后也能绕回来。AI 生成的内容经常出现 “发散过度” 的问题 —— 开头说 A 话题,写着写着跑到 B,最后又跳到 C,几个部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像把几段不相干的文字拼在一起。
而且 AI 很难写出 “独特视角”。比如写一篇关于 “上班族早餐” 的文章,真人可能会结合自己每天排队买包子的经历,吐槽某家店的豆浆太淡,顺便给新手推荐省时的早餐搭配。AI 呢?大概率会罗列 “早餐要吃好”“营养搭配原则”“常见早餐种类”,全是网上能搜到的常识,没有任何个人体验。
还有个关键判断点:对复杂问题的解读。真人面对有争议的话题,会说出自己的纠结和思考,比如 “我觉得这个政策有好处,但对中小商家来说可能有点压力”。AI 要么回避矛盾,要么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比如 “这一政策有利有弊,需要辩证看待”,看似正确,其实等于没说。
🔍
细节呈现:真人写作的 “瑕疵” 反而是证明你有没有发现,真人写文章偶尔会出现笔误?比如把 “的” 写成 “得”,或者重复一个词,后面发现了又在括号里订正。这些 “小错误” 恰恰是真人写作的证明。AI 生成的文章几乎没有这类笔误,标点符号都用得极其标准,连逗号和句号的位置都挑不出错,反而显得不真实。
另外,AI 对具体场景的描述很模糊。真人写 “周末去公园”,可能会说 “湖边的柳树被风吹得晃悠,有个大爷在树下打太极,收音机里放着京剧”,细节越具体越有画面感。AI 写出来可能是 “周末的公园很热闹,人们在里面休闲娱乐”,完全没有真实场景的颗粒度。
还有时间和地域的 “错位”。如果一篇讲 “北京秋天” 的文章,提到 “路边的梧桐树落满金黄叶子”,但北京常见的行道树是国槐和银杏,梧桐树很少见,这就可能是 AI 写的。真人写本地内容,会下意识带入熟悉的环境,AI 则是从全网素材里拼凑,容易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
🛠️
实用检测工具:给文章做个 “AI 体检”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专门检测 AI 写作的工具,最常用的是 GPTZero。把公众号文章复制进去,它会分析文字的 “困惑度” 和 “ burstiness”(突发度)。真人写的文章这两个数值波动大,AI 生成的则比较平稳。不过要注意,它对短文章的检测准确率一般,超过 500 字的内容才更靠谱。
Originality.ai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判断是否为 AI 生成,还能标出可疑段落。操作很简单,粘贴全文后点 “检测”,结果里标红的部分就是 AI 生成概率高的内容。这个工具对中文的适配度越来越高了,现在检测公众号文章的准确率能到 80% 左右。
如果不想用第三方工具,微信自带的 “原创检测” 也能当辅助。AI 生成的文章大多是拼接素材,很容易和已发布的内容重复。在公众号编辑器里点 “原创检测”,如果出现大量 “相似片段”,而且来源分散,那就要警惕了。不过这个方法不能完全确定,毕竟真人也可能引用他人内容。
🧩
综合判断:别被单一特征误导有时候真人写文章也会犯 “逻辑小错误”,或者 AI 经过训练后能模仿得很像真人。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多个特征来判断。比如一篇文章语言风格很规整,但里面有个作者自己拍的照片,配了详细的拍摄过程,那大概率是真人写的 ——AI 目前还很难生成这种带有个人经历的细节。
还有发布频率。如果一个公众号每天更新 5 篇以上,每篇都写得 “完美无缺”,没有任何口语化表达,就要留个心眼。真人精力有限,很难保持这种高强度且高度 “标准化” 的输出,AI 却可以批量生成。
另外看互动情况。真人写的文章在评论区会回复读者,而且回复内容带有个人语气;如果评论区全是模板化的 “感谢支持”,或者作者从不回应,结合文章本身的 AI 特征,就能更确定是 AI 生成的。
说到底,判断 AI 生成文章的核心是 “找真实感”。真人写作总会留下生活痕迹、思维漏洞、个人偏好,这些恰恰是 AI 最难模仿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再配合工具辅助,基本能避开大部分 AI 生成的 “伪原创” 文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