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过不少 AI 工具,今天来聊聊一个大家可能都好奇的领域 ——AI 一键生成万字小说。这年头不管是网文作者还是文学爱好者,多少都想过要是能让机器帮忙写点东西该多省事儿。但真让 AI 写万字长文,效果到底咋样?速度够不够快?写出来的东西能看吗?实用性能打几分?我找了目前市面上热度最高的 5 款 AI 写作工具,实打实测了一波,今天就把结果摊开给大家看看。
🕒 万字生成速度大比拼:从 “喝杯咖啡” 到 “等个红灯”
先看最直观的指标 —— 速度。毕竟要写一万字,要是等上俩小时,估计没人有耐心耗着。我统一设定了相同的 prompt:“现代都市背景,职场女性逆袭故事,包含 3 个关键情节转折,人物不少于 5 个”,在相同网络环境下(500M 光纤)测试各工具生成万字文本的耗时。
结果挺有意思。最快的是讯飞星火 V3.0,从输入指令到生成完毕,刚好 8 分 20 秒。中途没出现卡顿,文本是一段段连续输出的,最后自动整合成分章节格式。慢的就有点离谱了,某款主打 “文学创作” 的小众工具,生生用了 47 分钟,中间还断了 3 次,得手动点 “继续生成”,体验感瞬间拉垮。
值得说的是,不同工具的生成策略不一样。像 GPT-4 Turbo 是 “匀速输出”,每分钟大概 1200 字左右,全程节奏稳定。文心一言则是 “前快后慢”,开头 3000 字只用了 2 分钟,后面明显降速,可能是模型在处理情节连贯性上消耗了更多算力。 Claude 3 更特别,先花 1 分钟 “思考”,然后一口气狂输出,万字文本 6 分 50 秒就搞定,但代价是偶尔会出现重复句子 —— 看来速度和稳定性很难两全。
对了,生成速度还跟文本复杂度有关。我试了下让工具写 “带有科幻设定的悬疑小说”,所有工具的耗时都增加了 20%-30%。看来 AI 处理陌生领域或复杂逻辑时,确实需要更长时间运算。
📝 文本质量深扒:能看,但离 “优秀” 还差口气
速度只是敲门砖,质量才是硬道理。我把 5 款工具生成的万字小说打印出来,找了 3 位网文编辑朋友盲评,从情节逻辑性、人物塑造、语言流畅度、原创性四个维度打分(满分 10 分),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情节方面,平均分最高的是 Claude 3,7.2 分。它设计的职场女性被陷害后联手竞争对手反击的情节,虽然老套但逻辑闭环,三个转折都能自圆其说。最差的那款得了 4.8 分,女主前一章还是职场小白,后一章突然变成黑客高手,完全没铺垫,编辑说 “像看了两部拼接起来的小说”。
人物塑造普遍拉垮,平均分只有 5.6。大部分 AI 写的人物都像 “纸片人”,男主永远是 “高富帅总裁”,女二非坏即蠢。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文心一言塑造的 “职场老油条” 配角,有自己的利益算计,偶尔还会帮女主一把,这种复杂性让角色立住了。
语言流畅度差距不大,基本都在 7 分以上。GPT-4 Turbo 的句子最自然,很少出现病句,但有点 “翻译腔”;讯飞星火的语言更接地气,网络流行语用得恰到好处,不过偶尔会蹦出十几年前的老梗,显得有点脱节。
最让人担心的原创性,实测下来还好。用知网和网文平台的查重工具检测,重复率都在 15% 以下。但这里有个坑 —— 某工具生成的段落里,有一段跟三年前某本小说的情节高度相似,虽然句子不一样,但核心冲突几乎一样。看来 AI 还是难逃 “缝合怪” 的嫌疑,用的时候得自己多把关。
💼 实用性场景验证:谁真能帮上忙?
光好看没用,得真能解决问题才行。我模拟了几种常见场景,看看这些 AI 工具到底好不好用。
对全职网文作者来说,效率提升是明显的。一位写过 3 本百万字小说的朋友试了后说,用 AI 生成初稿,再自己修改润色,每天能多写 5000 字。特别是写 “水文” 章节(比如环境描写、日常对话),AI 能省不少力气。但他也说了,核心情节和人物高光时刻,还得自己动笔,不然写出来太平了。
对自媒体从业者,比如写短篇故事的账号运营者,这工具简直是福音。某情感号小编用 GPT-4 Turbo,20 分钟就生成了 5 个不同版本的万字故事,稍微改改就能发,一周更新量翻了一倍。不过要注意,平台对 AI 生成内容的审核越来越严,直接发容易被限流,最好混着原创内容发。
学生党写校园小说或者参加征文比赛,用 AI 打草稿也挺合适。测试中发现,针对 “青春校园” 这类简单题材,AI 生成的内容质量明显更高,情节套路熟,语言也贴合年轻人。但千万别全抄,某高校已经明确规定,征文比赛中 AI 生成内容超过 30% 就算作弊。
还有个冷门但实用的场景 ——剧本杀剧本初稿。某剧本杀店老板用 Claude 3 生成了一个万字推理本,虽然逻辑漏洞不少,但省去了构思基础框架的时间,美工和 DM(主持人)稍微改改就能用,成本降了不少。
🚫 绕不开的那些坑:别被 “一键生成” 忽悠了
吹了这么多,也得说说不好的地方。这些工具远没到 “傻瓜式操作” 的地步,坑还真不少。
最烦人的是情节断裂。大概有 60% 的概率,AI 写着写着就忘了前面的设定。比如前一章说女主怕水,后一章就让她去潜水救人;刚说男主是左撇子,后面全写成用右手吃饭写字。每次生成完,都得从头到尾捋一遍逻辑,这点特费时间。
人物行为动机模糊是通病。AI 能写出 “女主辞职了”,但写不出 “她为什么辞职” 的深层原因。要么是为了辞职而辞职,要么就是强行加个狗血理由,比如 “老板瞪了她一眼”。这导致很多角色的行为看起来特别突兀,得靠人工一点点补全心理活动。
还有重复套路化。写职场文就一定有 “办公室恋情”,写悬疑就必有 “童年阴影”,写科幻就离不开 “人工智能叛乱”。测了 5 款工具,生成的 10 篇万字小说里,有 7 篇都出现了 “男主为救女主身受重伤” 的情节,看得人审美疲劳。
最严重的问题是价值观偏差。某工具生成的小说里,女主靠 “美色诱惑” 获得晋升机会,还被写成 “聪明机智”;另一篇里,解决职场矛盾的方式居然是 “背后捅刀子”。这些内容要是不经审核就发出去,很容易出问题。
🚀 未来能指望吗?聊聊技术迭代方向
虽然现在还有不少问题,但这技术进步是真快。半年前测的时候,AI 写 5000 字都磕磕绊绊,现在万字文本已经能看了。那接下来可能会往哪些方向发展?
个性化训练肯定是重点。现在的 AI 都是 “通用模型”,要是能让用户上传自己的作品,训练出 “模仿自己文风” 的专属模型,那实用性会飙升。听说某大厂已经在做这个功能了,预计年底会上线。
多模态生成也值得期待。不光能写文字,还能同步生成人物画像、场景插画,甚至配点背景音乐。想象一下,写完小说,插图和主题曲都有了,多省事儿。现在已经有工具能做到简单配图,就是质量还不太稳定。
逻辑链优化是必须攻克的难关。据说下一代模型会加入 “长时记忆” 功能,能记住前 10 万字的设定,这样就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了。某实验室的测试数据显示,新模型的情节连贯性提升了 40%,值得期待。
但也别抱太高期望,AI 再厉害也取代不了人类作者。写作的核心是 “情感共鸣” 和 “思想深度”,这些东西机器暂时学不会。就像一位老编辑说的:“AI 能写出‘他哭了’,但写不出‘他为什么哭’背后的人生阅历。”
总的来说,AI 一键生成万字小说,现在是 “能用但不好用” 的阶段。对专业作者来说,是个省力气的辅助工具;对新手来说,能帮你快速入门,但别指望靠它一步登天。选工具的时候,优先考虑生成速度快、逻辑相对稳定的,比如讯飞星火和 GPT-4 Turbo,用的时候多把关,别被 AI 带偏了。
技术在进步,咱们也得跟着适应。与其抵制,不如学着怎么用好这工具 —— 毕竟,能提高效率的东西,没理由拒绝啊。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