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现状:AI 写故事的长度早就突破想象了

p9-flow-imagex-sign.byteimg.com
现在打开任何一个主流 AI 写作工具,输入 "写一个 1000 字的科幻故事",基本都能在 3 分钟内给出成型内容。但如果把字数提到 5000 字、10000 字,情况就变得有意思了 —— 有的工具会直接提示 "内容过长,建议分段生成",有的则会硬着头皮写完,结果后半段完全跑偏。
上个月用 GPT-4 做过测试,让它写一篇万字悬疑小说。前 3000 字还能保持主线清晰,凶手的伏笔埋得有模有样。写到第 5000 字时开始出现细节矛盾,同一个角色的职业在前文是医生,后面突然变成了律师。到 8000 字之后彻底放飞,原本设定在现代都市的故事,突然冒出了中世纪城堡的场景。
国内的大模型表现更微妙。文心一言生成的长篇故事逻辑更稳,但语言风格容易僵化。写万字故事时,人物对话会变得像说明书,比如 "李明说:'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去超市买牛奶,因为冰箱里已经没有了。' 王芳回答:' 好的,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现在就出发。'" 这种对话在短篇里不明显,拉长到万字就会让人读得犯困。
倒是一些垂直领域的写作 AI 表现出人意料。比如专门做网络小说生成的 "番茄小说 AI 助手",上个月更新后能稳定输出 1.2 万字的连续故事。它的秘诀是把长篇拆成 20 个节点,每个节点强制检查人物关系和剧情线,虽然牺牲了部分创意,但至少不会写崩。
🛠️ 技术原理:为什么长文本对 AI 来说更难?
很多人以为 AI 写不了长故事是算力问题,其实核心障碍在 "记忆"。现在的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 "一次性阅读理解",生成每个字的时候,只能参考前面几百字的内容。就像人写小说时突然失忆,只能凭着模糊印象往下编,写着写着就容易前后矛盾。
这种 "记忆缺陷" 有个专业术语叫 "上下文窗口限制"。GPT-4 的标准版上下文窗口是 8192 个 token(大概 6000 汉字),意味着它写第 6001 个字时,已经记不清开头写了什么。虽然有企业推出了 10 万 token 的大窗口模型,但实际测试发现,超过 2 万字后,模型对细节的把控力会断崖式下跌。
另一个麻烦是 "熵增效应"。AI 生成内容时,每多写一个字,出错的概率就会累积。写 1000 字时,剧情跑偏的概率可能只有 5%;写到 1 万字,这个概率会飙升到 60% 以上。就像传话游戏,开头说 "今天天气不错",经过十个人传递,最后可能变成 "明天要下暴雨"。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 "风格漂移"。测试过让 AI 用金庸风格写万字武侠,前 3000 字还能保持 "侠之大者" 的韵味,到后面会不知不觉混入古龙的短句风格,甚至偶尔冒出网络小说的口水话。这是因为模型在长时间生成中,会逐渐向训练数据里占比更高的风格靠拢。
📊 万字小说实测:3 款主流 AI 的表现打分
GPT-4
总分:75 分
优势:剧情创意最强,中间 4000-6000 字的转折设计很惊艳,有两次反转完全超出预期。人物对话自然度最高,很少出现重复句式。
槽点:8000 字后明显乏力,有 3 处人物关系混乱(把主角的妹妹写成了前女友)。结尾太仓促,像是强行收尾。
适用场景:适合写脑洞大但结构松散的奇幻、科幻类故事。
Claude 2
总分:80 分
优势:逻辑连贯性碾压其他模型,1 万字里只出现 1 处时间线错误。对用户设定的世界观遵守得最严格,不会随便加设定。
槽点:剧情太平淡,全程没有惊喜。语言风格偏严肃,读起来像工作报告。
适用场景:适合写推理、历史这类对逻辑要求高的题材。
文心一言 4.0
总分:70 分
优势:对中文网络流行梗的运用最自然,角色会说 "绝绝子"" 家人们 " 等口语,贴近当下读者习惯。
槽点:经常在关键剧情处 "失忆",比如写到反派暴露身份时,突然忘记前面铺垫的动机。
适用场景:适合写校园、都市等生活化题材的轻小说。
特别提醒:所有模型生成的万字小说,都需要人工修改至少 3 遍才能看。主要改三个地方:修正前后矛盾、删掉重复剧情、给对话增加情绪词。
🚫 这些坑一定要避开:万字生成的常见问题
最头疼的是 "剧情循环"。AI 写到 5000 字左右,很容易陷入重复模式。比如主角每次遇到危险,都是靠突然出现的配角救场;或者反派的阴谋每次都一模一样。有次生成修仙小说,主角连续三次在山洞里捡到秘籍,看得人想笑。
解决办法是提前给 AI 列好 "禁止重复清单"。比如在 prompt 里明确写 "不允许出现以下剧情:1. 主角突然获得超能力 2. 反派死于话多 3. 关键物品被轻易偷取"。测试证明,加了这个清单后,重复率能下降 40%。
然后是 "人物工具化"。长篇故事里,配角很容易变成工具人,需要推动剧情时就出现,用完就消失。有个 AI 写的职场小说,主角的闺蜜前 5000 字还很鲜活,后面突然变成只会说 "你真棒"" 加油 " 的复读机。
避免这个问题的技巧是,每 2000 字就让 AI 做一次 "人物状态更新"。比如在生成到中间时,插入提示 "现在请总结一下每个配角的当前状态和心理变化",强迫模型记住这些人物的存在。
还有 "节奏失控"。AI 特别喜欢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啰嗦,比如用 300 字描写主角吃早餐的过程,却用 50 字一笔带过关键的战斗场景。万字小说里,这种失衡会让读者失去耐心。
可以试试 "节奏锚点法",在 prompt 里明确标注:"第 1-2000 字:引入冲突;2001-5000 字:矛盾升级(至少出现 2 个小高潮);5001-8000 字:陷入低谷;8001-10000 字:解决问题"。这样生成的内容会更有节奏感。
💡 万字生成技巧:让 AI 写出能看的长篇
分段生成比一键生成好 10 倍。不要直接说 "写一篇 1 万字的小说",而是拆成 5 段,每段 2000 字。写完一段后,把内容反馈给 AI,加上 "根据上文,继续写接下来的 2000 字,注意保持人物性格一致"。测试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剧情连贯度提升 60%。
给 AI 装个 "记忆外挂"。准备一个文档,记录下已经出现的人物设定、关键物品、时间线。每写 3000 字,就把这个文档内容发给 AI,提醒它 "这些信息很重要,请记住"。相当于给 AI 贴了张便利贴,防止它失忆。
用 "冲突链" 代替 "剧情大纲"。很多人喜欢给 AI 列详细大纲,但实际效果不好。更好的方式是设计 3-5 个核心冲突,比如 "主角必须在 24 小时内找到解药,否则妹妹会死亡;但解药在仇人手里;而仇人其实是主角的亲生父亲"。让 AI 围绕这些冲突展开,既保证方向不偏,又保留创作空间。
语言风格要 "抓细节"。不要说 "写得幽默一点",而是具体到 "让主角说话时喜欢用美食打比方,比如把困难说成 ' 像没放糖的红烧肉 '"。这种具体的风格描述,能让 AI 在万字篇幅里保持风格统一。
随时 "纠错 + 引导"。看到 AI 写偏了,立刻打断它。比如发现人物性格不对,就说 "前文里主角是个内向的人,这里不应该大声吵架,请修改这段对话,并重写接下来的内容"。AI 就像个实习生,需要及时指导才能少犯错。
💰 行业里的那些事:有人靠 AI 写长篇月入过万?
真有这样的案例,但没那么轻松。认识一个网文作者,用 AI 生成初稿后,自己每天花 6 小时修改,每月能产出 20 万字内容,在番茄小说等平台连载,月收入稳定在 1.5 万左右。但他坦言,这种模式很消耗精力,相当于同时做 "AI 训练师" 和 "内容编辑" 两份工作。
平台对 AI 生成内容的态度很微妙。起点中文网明确说 "纯 AI 生成内容不通过审核",但混合创作是允许的。晋江文学城则采用抽查机制,用 AI 检测工具筛查,一旦发现大段 AI 生成内容,会警告作者修改。
有工作室专门做 "AI 长篇代工",收费标准是每万字 50-80 元。他们的套路是用 GPT-4 生成框架,再用便宜的小模型填充细节,最后人工快速校对。这种内容只能满足最低要求,想签约上架基本不可能。
更聪明的玩法是 "AI + 细分题材"。比如有人专攻 "乡村灵异" 这类小众题材,用 AI 生成民俗细节,自己写核心剧情,因为竞争小,反而容易出成绩。上个月有本 AI 辅助创作的《山村老井》,在知乎盐选专栏赚了 3 万多。
🚀 未来会怎样?万字可能只是起点
OpenAI 已经在测试 "无限上下文" 模型,据说能记住整个生成过程,不会再出现前后矛盾。如果这个技术成熟,明年可能就能看到 AI 一键生成 5 万字小说。
更有意思的是 "交互式生成"。现在已经有工具能让读者实时影响剧情,比如在小说第 3 章投票决定主角的下一步选择,AI 根据投票结果继续写。这种 "读者共创" 模式,可能会彻底改变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
但有个问题绕不开:AI 写的长篇算谁的作品?现在法律还没明确规定。有平台已经推出折中方案,要求作者标注 "AI 辅助创作",并按比例分成 —— 纯人工创作拿 100% 收益,AI 辅助创作拿 70%。
不管怎么说,AI 确实降低了长篇创作的门槛。以前写 10 万字需要 3 个月,现在用 AI 辅助可能 1 个月就能完成。但最终能留住读者的,还是那些有真情实感、有独特思考的内容 —— 这部分,暂时还轮不到 AI 做主。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