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AI 写文章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问题是,很多平台对 AI 生成内容卡得越来越严,原创度不够的文章要么没流量,要么直接被下架。这篇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怎么让 AI 写的东西更像 “人写的”,顺便推荐几个免费工具和降重技巧。
🧠 提高 AI 文章原创度的 3 个核心原则
别指望 AI 一键生成就能直接用。真不是工具不行,是你没掌握让它 “说人话” 的窍门。
首先得搞懂 AI 的生成逻辑。它本质上是拼贴已有数据,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总带着一股 “模板味”。比如写美食测评,十篇里有八篇会说 “口感细腻,层次丰富”。想打破这个套路,就得在 prompt 里加细节要求。比如不说 “写一篇奶茶测评”,而是 “以 00 后学生的口吻,吐槽某品牌新品太甜,顺便对比上周喝的另一款”。限制越多,AI 越难套模板。
其次要学会 “二次创作”。AI 给的初稿顶多算个素材库。我通常会把它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串一遍。比如 AI 写 “这款手机续航强”,我会改成 “周末带它出门拍 vlog,从早十点用到晚八点,还剩 20% 电,比我之前那部中途就得找充电宝强多了”。加具体场景和个人感受,原创度立马上去。
最后一定要注入 “不可替代性” 内容。AI 没法编你的亲身经历吧?没法说你独有的观点吧?写职场文就加个自己踩过的坑,写旅游攻略就提一句当地人推荐的小巷子。这些东西是数据库里没有的,加进去不仅原创度高,读者还觉得更真实。
🆓 3 款亲测好用的免费 AI 写作工具
不是所有免费工具都鸡肋,这几个我用了大半年,各有各的强项。
WPS AI 算是隐藏款。它嵌入在文档里,写完直接点 “AI 润色” 就能改。最牛的是 “风格转换” 功能,能把生硬的文字改成 “小红书风”“朋友圈风”。比如一段产品说明,一键转成 “姐妹们听我一句劝” 开头的种草文,省不少事。免费版每天有 5 次额度,普通用户完全够用。
豆包的优势是 “接地气”。问它生活类话题,比如 “怎么写租房攻略”,给的回复里会带很多口语化表达,像 “别信中介说的‘随时看房’,最好挑下班时间去,能看出小区吵不吵”。直接用它的初稿改,比那些高冷的 AI 省一半力气。而且完全免费,没有字数限制。
ChatGPT 免费版虽然功能弱了点,但胜在逻辑清晰。写说明文、教程类内容时我会用它打草稿。比如 “写一篇路由器设置步骤”,它列的步骤特别清楚,我只需要在每个步骤里加几句 “这里要注意,密码别用生日,容易被破解” 这种提醒,原创度就够了。缺点是偶尔会 “失忆”,长文章得分段写。
✂️ 5 个降重实操技巧(亲测过查重率能降 40%)
光靠工具不够,这些手动降重的法子才是硬核本事。
逐句 “换骨不换魂”。把 AI 写的长句拆成短句,再重新组合。比如 “这款面霜含有丰富的保湿成分,能够有效缓解皮肤干燥问题”,改成 “这面霜保湿成分挺多的。抹完脸不紧绷,干燥起皮的地方能舒服不少”。意思没变,但句式和用词全换了,查重系统根本认不出来。
给每个观点加 “具体证据”。AI 说 “某品牌口红持久度高”,你就补一句 “早上 8 点涂的,中午吃火锅没补,到下午 3 点唇线还在”。AI 说 “这本书很励志”,你就写 “看到主角失业后摆摊那段,想起我去年被裁员的日子,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有细节的内容,重复率几乎为零。
打乱段落顺序。AI 写文章喜欢按 “总 - 分 - 总” 的固定套路。你可以把中间的例子调换位置,或者把结论提前。比如原来的结构是 “优点 1 - 优点 2 - 缺点 - 总结”,改成 “缺点 - 优点 1 - 总结 - 优点 2”。前提是逻辑要通,别瞎换。
用 “专业词” 和 “大白话” 混搭。比如写科技文,AI 可能全是术语,你就加几句解释。“这款处理器采用 7nm 工艺(简单说就是芯片上的电路更细,速度更快),运行大型游戏时帧率很稳”。这种混搭既显得专业,又降低了重复率。
最后一招,把 AI 写的内容 “读出来”。对着稿子念一遍,不顺口的地方直接改。人说话的习惯和 AI 不一样,比如我们会说 “我觉得吧”“你猜怎么着”,这些口头禅加进去,立马有了 “人味儿”。我每次改完都会自己念一遍,能发现不少 AI 式的生硬表达。
🚫 避开 AI 检测的 3 个小窍门
有时候不是原创度不够,是写法太像 AI,被系统误判。
别用太规整的段落。AI 写东西总喜欢每段差不多长,开头结尾对仗工整。你就故意写得 “随意” 点,有的段落一两句话,有的段落五六句。比如在长段落里突然插一句 “对了,忘了说”,或者 “这点很重要”,打破刻板印象。
少用 “万能词”。AI 特爱用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众所周知” 这些词。改成 “总结一下”“这么看下来”“大家都知道” 会自然很多。还有像 “优秀”“完美” 这种空泛的词,换成 “靠谱”“没毛病” 更像人话。
加入 “个人化标记”。比如写影评时提一句 “我是在小区门口的老电影院看的,屏幕有点暗但音效还行”;写数码测评时说 “拆包装的时候差点被说明书割到手”。这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反而能让系统觉得是真人写的。
现在平台对 AI 内容的判断越来越精,但只要掌握方法,完全能让 AI 成为帮手而不是累赘。核心就是:别当甩手掌柜,多动手改,多加自己的东西。那些说 “AI 写的肯定过不了原创” 的,要么是工具用错了,要么是懒癌没治。
试试上面这些法子,下次写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查重率降下去的同时,读者的互动反而变多了。毕竟,大家爱的从来不是 “原创” 这两个字,而是真实和有用。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