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注册与基础功能初探
第一次打开diwuai.com的时候,说实话没抱太大期待。毕竟现在 AI 写作工具太多了,大多长得差不多,功能也都是换汤不换药。但注册过程倒是有点出乎意外 —— 不需要绑定手机号,邮箱验证就能直接用,这点对注重隐私的人来说挺友好。
登录后的界面走的是极简风,左侧是功能导航,中间是编辑区,右侧是参数设置面板。新手引导做得挺贴心,会用灰色小字提示每个按钮的作用,但不会像某些平台那样强制弹出教程窗口,这点体验加分。主界面能直接看到三个核心入口:「新建文案」「智能改写」「爆款生成」,一目了然,不用在复杂菜单里找功能。
试着点了「新建文案」,发现支持的内容类型还挺全。公众号文章、短视频脚本、小红书文案、甚至电商详情页都有专门的模板。选了公众号文章模板后,系统会提示填写主题、关键词、风格倾向这些基础信息。有意思的是风格选项里除了常见的 “正式”“活泼”,还有 “降 AI 味” 这个专属选项,后来才知道这是平台的主打特色。
基础编辑器的功能比想象中丰富。除了常规的格式调整,还能直接插入热点话题库 —— 点击右侧的 “热搜词” 按钮,会实时显示当天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直接勾选就能让文案融入热点。这点对追时效的自媒体人来说太实用了,不用再切换窗口查热搜。
🚀 核心功能实测:从 “AI 味” 到 “人写感” 的转变
最让人好奇的还是那个「降 AI 味」功能。找了一篇之前用其他 AI 工具生成的旅游攻略,复制到第五 AI 的改写框里,点击 “一键降 AI 味” 后,系统提示需要 15 秒处理。等待的时候看了下进度条旁边的说明,说是通过调整句式结构、替换高频词汇、增加口语化表达来实现的。
处理完成后对比了一下,变化确实明显。原句 “此地风景秀丽,山水相依,是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 被改成 “这地方的山和水凑得特别近,走在路上像被画框框住似的,周末来逛再合适不过”。不仅去掉了明显的 AI 腔,还加入了 “凑得近”“画框框住” 这种更具象的表达。用朱雀 AI 检测工具测了下,原文本的 AI 味评分是 89 分(越高越像 AI),处理后降到了 12 分,这个降幅有点超出预期。
另一个值得说道的是「爆款因子植入」功能。输入一篇常规的产品介绍后,系统会自动分析内容结构,然后在右侧列出可以优化的点。比如检测到 “缺乏用户痛点描述”,会建议加入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这样的句式;发现 “没有行动指令”,会提示添加 “点击下方链接”“现在下单” 等引导语。试了下按提示修改,文章的阅读节奏确实紧凑了不少,不像原来那样平铺直叙。
智能排版功能也挺省心。写完长文后点一下 “自动排版”,系统会根据内容逻辑拆分段落,给重点句子加粗,甚至会在合适的位置插入过渡句。比如在列举多个观点时,会自动加上 “先看第一个”“再来说说另一点” 这样的衔接,读起来更像真人在娓娓道来。
🔍 不同场景下的实战表现
特意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写作需求来测试,看看第五 AI 是不是真的能适配多种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公众号推文,选了科技产品测评这个题材。输入 “折叠屏手机使用一周体验” 作为主题,设置风格为 “专业中带点幽默”。生成的初稿框架很清晰,从开箱到续航、屏幕、系统一一展开,还穿插了 “揣在兜里像块砖头” 这种自嘲式的比喻。但有些参数描述太专业,普通人可能看不懂。用「通俗化改写」功能处理后,“120Hz 自适应刷新率” 变成了 “屏幕滑动的时候跟抹了油似的,快得很还不卡”,理解门槛降了不少。
第二个场景是短视频脚本,选了美食探店类。输入店铺名称和特色菜后,系统自动生成了分镜脚本,连镜头时长、台词、背景音乐建议都有。比较惊艳的是它加了很多互动性台词,比如 “看到这是不是咽口水了?最后有地址彩蛋”,很符合短视频的引流逻辑。把脚本发给做探店号的朋友看,他说这种风格的转化率比他们现在用的模板高至少 30%。
第三个场景是小红书笔记,测试的是美妆产品推荐。生成的内容自带 “亲测”“踩雷”“无限回购” 这些平台高频词,段落都是一两句话一段,还会自动加 emoji 分隔,完全符合小红书的排版习惯。最实用的是「标签生成器」,能根据内容自动推荐 10 个高流量标签,比如 #平价彩妆 #学生党必入 这种,省去了自己找标签的时间。
📊 数据支撑的效果提升
光凭感觉说好用不够,得拿数据说话。找了三篇之前发表过的普通文章,用第五 AI 优化后重新发布,对比了各项数据。
第一篇是关于职场穿搭的公众号文章,原文阅读量 2300+,在看 18 个。优化后的版本调整了标题(从 “职场穿搭技巧” 改成 “月薪 5 千也能穿出高级感,这 3 个技巧老板都夸”),增加了具体品牌推荐和价格区间。发布后 48 小时内阅读量涨到 8900+,在看 86 个,涨粉 32 个,是原来的 4 倍多。
第二篇是抖音的家电测评视频文案,原视频播放量 5.2 万,点赞 1200。优化时着重加了 “踩坑经历” 和 “性价比对比”,还在文案里埋了 3 个互动问题。新视频播放量冲到 28.7 万,点赞 8900,评论区多了 300 多条讨论,明显带动了账号的整体权重。
第三篇是知乎回答,关于 “新手怎么学理财”。原回答获赞 65,优化后增加了具体的基金筛选方法和避坑案例,用更口语化的表达解释了 “复利”“定投” 这些概念。一周内获赞涨到 532,被收藏 1200 多次,还收到了 3 个付费咨询的邀请。
用平台自带的「原创度检测」工具测了 10 篇生成内容,原创度都在 90% 以上。拿其中 5 篇去试了试百家号和头条号的原创审核,全部通过,这点比很多同类工具强 —— 之前用过的某平台,生成内容经常因为 “疑似搬运” 被拒。
💰 付费模式与性价比分析
免费版能体验基础功能,但有不少限制:每天只能生成 3 篇文章,降 AI 味功能每次处理不能超过 500 字,热门模板也用不了。如果是偶尔写点东西,免费版可能够了,但要是自媒体从业者,肯定得升级付费。
现在的会员体系分三个档次:月付 39 元,季付 99 元,年付 299 元。年付折算下来每月 25 元,比单独买某平台的原创度检测工具还便宜。比较良心的是,付费后所有功能都能解锁,没有额外收费的项目,不像某些平台搞分级会员,高级功能还要单独买。
测试了下「团队账户」功能,3 个人共用一个账号,各自有独立的编辑空间,还能共享素材库。算下来人均每月不到 10 块,对小工作室来说很划算。客服说如果是企业用户,还能定制行业专属模型,这点对垂直领域的团队挺有吸引力。
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是,付费套餐没有按字数计费的选项。有时候只是偶尔需要处理一篇长文,买月卡有点浪费。希望以后能出个按次计费的临时套餐。
📝 总结:值得入手的写作加速器
用了一个多月的第五 AI,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理解 “爆款” 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那些说 AI 写作会让人变懒的说法,在我看来有点片面 —— 它更像是个高效的助手,帮你处理排版、优化表达、植入热点,让创作者能把精力放在内容构思上。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生成的案例会有点过时,需要自己手动更新;在处理专业领域内容时,某些术语的表达不够精准,得专业人士再校对一遍。但总体来说,优点远大于缺点。
如果你是自媒体新人,它能帮你快速掌握各平台的内容规则;如果你是资深创作者,它能帮你提高产出效率,让优质内容更快脱颖而出。39 元的月卡,随便写出一篇爆款文章就回本了,这种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现在我的写作流程基本离不开它了:先自己搭框架,再用它填充内容、优化表达、检测原创度,整个过程比原来节省至少一半时间。看着后台不断上涨的阅读量和粉丝数,就知道这个工具没选错。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