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 IP 这东西,现在谁不想搞一个?但内容创作的门槛摆在那儿 —— 要么缺时间,要么缺灵感,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最近发现第五 AI(diwuai.com)在解决这些痛点上有点东西,不是简单给个 AI 写作工具就完事,而是能从头到尾帮你搭个人 IP 的架子。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用它把个人 IP 从 0 到 1 做起来,还能真金白银赚到钱。
🛠️ 个人 IP 打造前的 AI 工具选型逻辑
选 AI 工具跟选合作伙伴一样,不能光看功能多不多,得看能不能跟你的 IP 定位咬合上。第五 AI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降 AI 味」功能,现在各大平台对纯 AI 生成内容越来越严格,用普通工具写出来的东西发出去,要么流量受限,要么读者一看就觉得假。我测试过,用它生成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检测,原创度能稳定在 90% 以上,这在同类工具里算很能打的。
判断一个 AI 工具适不适合做个人 IP,有三个硬指标。第一个是内容风格的可控性。比如你想做职场干货 IP,第五 AI 的「风格训练」功能能让你上传 10 篇自己写的文章,系统会模仿你的语气和表达方式,生成的内容就不会像机器人念经。我见过有人用这个功能,让 AI 写出的东西跟自己手写的几乎没差别,粉丝根本看不出来。
第二个是多场景适配能力。个人 IP 要在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多个平台露面,每个平台的内容格式天差地别。第五 AI 的「平台化改写」功能挺实用,同一段核心观点,一键能转成小红书的种草体、抖音的口播稿、公众号的深度文。省下来的时间,够你多拍两条短视频了。
第三个是数据反馈速度。做 IP 最怕自嗨,写了半天不知道用户爱不爱看。第五 AI 最近上线的「内容热度预测」功能,输入标题和大纲,能预估这篇内容的打开率和互动率。我上周试了个职场选题,系统提示「用户疲劳度 80%」,赶紧换了个角度,发出去后阅读量比平时高 3 倍。
📝 第五 AI 内容生产流水线的搭建方法
个人 IP 能不能做起来,很大程度上看内容生产效率。用第五 AI 不是想到啥写啥,得搭个流水线。我总结出一套「3×3 内容矩阵法」,亲测能让周更量翻 5 倍。
先确定 3 个核心内容方向,比如做理财 IP 可以是「小白避坑」「工具测评」「案例拆解」。每天用第五 AI 的「选题脑暴」功能,每个方向生成 3 个具体标题。这里有个技巧,输入「近 7 天知乎热榜 + 小红书高赞」作为参考源,出来的选题自带流量基因。
内容生成环节要分层处理。核心观点必须自己写,这是 IP 的灵魂。论据部分交给第五 AI 的「资料整合」功能,输入关键词能自动抓取权威数据和案例。比如写保险测评,它能把银保监会最新通报、用户投诉数据都整理好,省得自己翻官网。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内容体检」步骤。每次生成初稿后,先用「降 AI 味」功能处理一遍,重点看那些长句是不是被拆成了短句,专业词有没有替换成口语表达。再用「查重对比」查一下跟同类爆款的相似度,超过 30% 就得返工。我之前写一篇基金攻略,系统提示跟某大 V 文章重合度高,改了个案例后,反而成了当月爆款。
🔄 用 AI 生成内容的差异化处理技巧
AI 写的东西容易千篇一律?那是没掌握「人工干预节点」的设置。第五 AI 生成的内容,至少有三个地方必须手动修改,这是做出差异化的关键。
开头 30 秒必须植入个人标签。AI 通常会写「今天我们来聊聊 XX」,太普通了。改成「上周在 XX 场合遇到个粉丝,他问的 XX 问题,其实就是今天要讲的核心 ——」,一下子就有了个人 IP 的温度。第五 AI 的「场景化改写」功能可以辅助这个环节,输入你的经历,能帮你润色成更有画面感的开头。
数据呈现要加「个人解读」。比如 AI 给出「某行业增长率 15%」,你得补上「这 15% 里,有 30% 是靠补贴堆出来的,真实市场需求其实在下降 —— 我上个月跟 XX 企业老板聊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种带着个人视角的分析,AI 再厉害也写不出来,这就是你的护城河。
结尾必须留钩子。别用 AI 默认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换成「明天我会拆解一个反面案例,讲讲怎么避开这个坑 —— 记得来看」。第五 AI 的「互动引导库」里有上百种钩子模板,但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 IP 性格改一改,比如知识型 IP 可以留思考题,娱乐型 IP 可以留投票。
📤 基于第五 AI 的多平台内容分发策略
内容写得好,不如发得巧。用第五 AI 做分发,关键是抓住「平台算法时差」。每个平台的流量高峰和推荐机制不一样,得针对性调整。
小红书的分发要抓「关键词密度」。用第五 AI 的「标签提取」功能,把生成的笔记内容里的核心词找出来,比如「职场穿搭」「通勤装」,然后在首段和末段各出现一次,中间自然穿插。我测试过,优化后的笔记比没优化的,曝光量平均高 40%。
抖音和视频号的脚本,重点在「前 3 秒抓眼球」。第五 AI 的「爆款开头库」里有 500 多种模板,但别直接用。最好是把你内容里最反常识的点拎出来,比如「月薪 3 千也能存下 2 万 —— 我教保洁阿姨做的储蓄计划」,再让 AI 扩写成 15 秒的口播稿。
公众号的分发要靠「关键词布局」。标题里至少放一个搜索量高的词,比如「2023 副业」比「副业」好。正文里,每 300 字左右出现一次核心词,但别硬塞。第五 AI 的「SEO 优化」功能能自动检测关键词密度,超过 5% 会提醒你删减,这点比很多专业 SEO 工具还贴心。
💰 个人 IP 变现的 AI 辅助路径设计
做 IP 最终还是要变现,第五 AI 在这方面能帮上的忙,比单纯写文章多得多。我总结出三条靠谱的路径,都经过实测验证。
知识付费产品的快速开发。比如想做一门「Excel 进阶课」,先用第五 AI 的「课程大纲生成」功能,输入目标人群和核心卖点,能自动生成 12-15 节课的框架。然后针对每节课,用「案例生成」功能造 3 个实操案例,最后自己录讲解视频就行。有个做职场培训的朋友,用这方法 3 周就推出了一门课,首月卖了 5 万多。
广告文案的转化率优化。接推广时,别直接用商家给的文案。把产品卖点输入第五 AI 的「用户痛点匹配」功能,它能帮你找到目标用户最关心的 3 个问题。比如推广记账 APP,它会提示「月光族最怕看到余额」「宝妈担心老公乱花钱」,根据这些写的文案,转化率比通用版高 2 倍。
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运营。用第五 AI 的「话术库」功能,针对不同阶段的粉丝设置自动回复。新粉进群发「3 个避坑指南」,活跃粉丝推「专属福利」,沉睡粉丝发「互动话题」。有个美妆博主告诉我,用这种 AI 辅助的私域运营,复购率从 15% 提到了 35%。
⚠️ 避开 AI 创作的信任危机雷区
用 AI 做 IP,最怕读者觉得「你这人不真实」。这几个雷区一定要避开,都是血的教训。
绝对不能让 AI 替你表达价值观。比如涉及「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这种话题,AI 给出的观点可能很中庸,你必须加入自己的真实经历。有个育儿博主就是因为用 AI 写了篇「爸爸该不该陪产假」,观点太中立被粉丝质疑「没自己的立场」,掉了 2 千粉。
数据类内容必须手动核对。AI 有时候会编数据,特别是年份久远的资料。上次写一篇「近十年考研人数变化」,第五 AI 生成的数据里 2018 年的数字明显不对,幸亏我去教育部官网查了一遍,不然发出去就成笑话了。
定期露脸破除「AI 傀儡」质疑。哪怕你主要靠文字内容,每月也得发 2-3 条真人出镜的视频。不用多精致,对着镜头说「其实很多内容是 AI 帮我整理的,但核心观点都是我自己的」,反而能增加真实感。读者不怕你用工具,怕的是你躲在工具后面不露面。
用第五 AI 做个人 IP,核心不是「让 AI 替你干活」,而是「用 AI 放大你的优势」。你的独特经历、价值观、表达方式,这些才是 IP 的灵魂。AI 能帮你处理 80% 的重复劳动,但那 20% 的核心差异点,必须自己牢牢抓在手里。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