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文风的三大典型 “套路”
现在打开十个用 AI 写的文案,有八个能让你一眼看出不对劲。不是说 AI 写得不好,而是它太 “规矩” 了,规矩到像批量生产的塑料花,看着光鲜却没有生命力。
最明显的是句式模板化。AI 特别爱用 “首先... 其次... 最后...”“一方面... 另一方面...” 这种结构,好像不这样就组织不好语言。上次看到一篇讲职场沟通的文章,整整八百字里有六个 “此外”,读着像在数数。还有就是喜欢用长句套长句,把简单的意思裹上好几层修饰,比如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迭代升级”,其实拆开来就是 “现在企业做战略,得看市场和用户需求变没变”。
然后是情感缺失症。不管写什么主题,AI 的语气都像在念说明书。写美食测评,它会说 “该菜品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写旅行体验,它会说 “此景点风景秀丽,设施完善,适合各类人群游览”。这些话没错,但你能感受到一点温度吗?就像用体温计量热水,数字对了,可摸不着热气。
还有个藏得深一点的套路 ——观点悬浮。AI 特别擅长把网上的主流观点混在一起,说出来滴水不漏,但没自己的立场。写 “远程办公好不好”,它会先说提高效率,又说影响协作,最后总结 “要辩证看待”。这种 “骑墙” 写法看似全面,其实等于没说。读者要的是你的态度,不是百科全书式的陈列。
💡 为什么我们会被困在套路里?
很多人觉得,用 AI 写东西就是图省事。把关键词输进去,等几分钟就有现成的稿子,改改就能用。但用着用着就发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在退化。
有个做公众号的朋友跟我说,她现在写推文,第一步不是想选题,而是打开 AI 输入 “如何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AI 给的框架太 “完美” 了,开头引入、中间分三点、结尾总结,她照着填内容,半年下来,自己连一个新颖的开头都想不出来。这就是被工具反驯化—— 本来是用工具提高效率,结果变成了工具的 “提线木偶”。
还有个更隐蔽的原因:我们害怕犯错。AI 写的东西四平八稳,很少有语法错误,也不会有太出格的观点。而自己写呢?可能用词不当,可能逻辑跳脱,甚至可能观点被人反驳。于是宁愿用 AI 的 “安全答案”,也不敢亮出自己的 “不完美”。但读者要的从来不是完美,而是真实。你写的东西有破绽,反而显得像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 打破套路的四个 “反 AI” 写作技巧
想摆脱 AI 的影子,不是说不用 AI,而是要学会 “带着 AI 跳舞”。这几个小技巧亲测有效,试试看 ——
在句子里埋 “个人印记”。AI 不会写 “我小时候总偷喝爷爷泡的杨梅酒,现在每次闻到酒香就想起他坐在竹椅上摇蒲扇的样子”,因为它没有 “小时候”。你可以在文中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经历、感受,哪怕只是一个细节。写 “时间管理”,别光说 “要制定计划”,可以加一句 “我试过把闹钟设成凌晨五点,结果连续三天在四点五十惊醒,后来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这些带个人色彩的话,AI 仿不来。
故意用 “不标准” 的表达。AI 写不出 “这咖啡苦得像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这种句子,它会说 “此咖啡口感偏苦,味道较为浓郁”。适当用点俚语、比喻,甚至是不符合语法但读着顺的话,反而能打破刻板。比如不说 “他很紧张”,说 “他说话的时候手一直在桌子底下抠地毯,我都担心地毯要被抠出个洞”。
给观点加 “限定条件”。AI 爱说 “所有人都应该...”“做 XX 事一定能...”,因为它在追求普适性。但真实的观点往往有前提。你可以说 “对我这种起床困难户来说,晨跑不如夜跑合适”,而不是 “晨跑比夜跑好”。加个 “对我来说”“在某种情况下”,观点立刻就有了个性。
让段落 “跳着走”。AI 写文章像铺铁轨,一节接一节特别顺。你可以偶尔 “跳轨”,比如写美食,刚说完 “这家店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突然插一句 “想起上次带妈妈来,她把肥肉都挑给我,说自己血脂高”,再转回去说 “除了红烧肉,他们家的青菜也炒得有锅气”。这种小小的 “走神”,反而像聊天一样自然。
🎨 培养个人风格的 “慢功夫”
个人风格不是一天能养成的,但有个简单的办法:先模仿活人,再超越活人。
别去学 AI 的写法,多看看那些让你 “哇,这话说到我心里了” 的作者。把他们的文章拆开看,注意他们怎么开头,怎么过渡,怎么用比喻。比如你喜欢某个博主写职场的文章,她总爱用 “办公室像个大型马戏团” 这种比喻,你可以试试用 “我们部门像个菜市场,每天都有人为了抢打印机吵架”。不是抄她的比喻,而是学她 “把抽象的场景具体化” 的思路。
还有个笨办法:每天写 100 字 “碎碎念”。不用考虑结构,不用管有没有用,就写当天遇到的一件小事。比如 “今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老奶奶给手机贴膜,贴了三次都歪了,旁边的小姑娘伸手说‘我来帮您吧’,老奶奶说‘不用不用,我孙女说多贴几次就会了’”。写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语言越来越有 “烟火气”,这种东西 AI 学不会。
另外,别怕 “写得不像样”。刚开始摆脱 AI 套路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有点怪,甚至不如 AI 规整。但这是必经之路。就像学走路,先摔几跤才能站稳。我见过一个编辑,她刻意不用任何模板写了一个月,前两周的文章被读者说 “逻辑混乱”,但后来越来越多人留言说 “喜欢这种像聊天一样的风格”。
🚀 最后说句大实话
AI 是个好工具,但它永远代替不了 “你”。读者关注你,不是因为你写的内容多正确,而是因为你写的内容 “只有你能写出来”。
下次用 AI 写东西的时候,别急着复制粘贴。先问问自己:这里面有我的影子吗?有没有一句话,换个人就说不出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改到它有为止。
毕竟,套路能帮你完成任务,但只有个性才能让你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