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率超过 30%,确实够让人头疼的。学校或者期刊对查重率都有明确要求,一旦超标,轻则修改重查,重则直接打回,耽误毕业或者发表时间。别慌,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亲测有效的三段式降重法,只要按步骤来,搞定高查重率不是难事。
📝 第一步:同义替换,打好降重基础
同义替换是降重的入门操作,但很多人用不好,要么换了之后意思变了,要么换得不够彻底还是重复。这一步的关键是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把重复率高的词汇、短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表达。
先把查重报告里标红的部分摘出来,逐句分析。比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句话在很多论文里都出现过,查重率肯定高。可以换成 “伴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但要注意,不是所有词都能换,专业术语就不能乱换,像 “光合作用”“区块链” 这些,换了就错了。
还有些固定搭配,比如 “提出了…… 观点”,可以换成 “阐述了…… 看法”“表达了…… 见解”。不过换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确保语句通顺。比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改成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既保留了原意,又降低了重复率。
另外,一些虚词也可以替换,比如 “的”“地”“得”,在不影响句子结构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像 “快速地发展” 可以改成 “快速发展”,去掉 “地” 字,句子更简洁,也能避免一些重复。
同义替换看似简单,但要做好需要耐心。每换一个词,都要通读一遍句子,检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准确。这一步是降重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后面的步骤效果也会打折扣。
🔄 第二步:句式重构,打破重复模式
光靠同义替换还不够,很多时候句子结构一样,就算换了词,查重系统还是能检测出来。这时候就得进行句式重构,改变句子的语法结构。
把主动句改成被动句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 “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改成 “这个问题被我们进行了研究”。不过被动句用多了会显得生硬,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长句拆分成短句也很有效。有些长句包含的信息多,重复的概率也大。把长句拆成几个短句,调整语序,能让句子结构更清晰,重复率也会降低。比如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出行、购物、沟通等多个方面”,可以拆成 “过去十年,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出行、购物、沟通等多个领域。”
反过来,短句也能合并成长句。对于一些结构简单、意思关联紧密的短句,可以用关联词(虽然不能用明确的关联词,但可以通过意思衔接)组合起来,改变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比如 “他喜欢读书。他每天都花一小时看书。” 可以改成 “他热衷于读书,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用于阅读。”
还有一种方法是改变句子的语态,比如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但这种方法要慎用,一不小心就会改变原意。比如 “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改成 “这个方法不是无效的”,意思没变,但句子结构变了。
句式重构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为了改而改,导致文章条理不清。可以先把一段话的意思梳理清楚,再重新组织语言,让句子结构更多样。
📊 第三步:原创拓展,提升内容独特性
经过前两步,查重率应该已经降了不少,但要想进一步降低,还得进行原创拓展。就是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分析、案例,让内容更具独特性。
对于理论性的内容,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讨论某个经济学理论时,不要只照搬书上的内容,可以找一个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用这个理论去解释,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加了原创性。
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研究数据或者实验结果。如果论文涉及实验或调查,把自己得到的数据写进去,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能大大提升论文的原创度。比如在研究某款产品的用户满意度时,除了引用已有的数据,还可以加入自己做的小范围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另外,对已有观点进行延伸也是个好办法。看到别人的观点,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角度可以解读,或者这个观点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比如在讨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时,除了大家常说的会替代一些岗位,还可以说说它会创造哪些新的岗位,对就业结构有什么长远影响。
原创拓展不是凭空捏造,要基于已有知识和研究,不能脱离主题。拓展的内容要和论文的整体框架相契合,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 三段式降重法实操案例
光说方法可能有点抽象,给大家举个例子。假设原文是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因为网上购物方便、快捷,还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
先用同义替换,“互联网的发展” 可以换成 “网络的进步”,“改变了” 换成 “转变了”,“购物方式” 换成 “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 换成 “不少人”,“方便、快捷” 换成 “便捷、高效”。改完之后是 “网络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少人选择网上购物,因为网上购物便捷、高效,还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
然后进行句式重构,把 “因为”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改成独立的句子。可以改成 “网络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少人选择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便捷、高效,还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这是人们选择它的原因。”
最后进行原创拓展,加入自己的观察。比如 “网络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少人选择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便捷、高效,还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这是人们选择它的原因。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很多人在网上买衣服,不仅款式多,还能比价,经常能买到性价比很高的商品。而且现在物流越来越快,昨天买的东西,今天可能就到了,特别方便。”
经过这三步,原来的句子不仅查重率降低了,内容也更丰富了。
📌 降重后的检查要点
降重完成后,可不能直接提交,还得仔细检查。首先看查重率是不是降到了要求以内,如果还没到,就得重新分析标红部分,看看是哪一步没做好,再针对性地修改。
然后检查文章的逻辑和通顺度。降重过程中可能会对句子进行大改,很容易出现逻辑混乱、语句不通的情况。逐字逐句读一遍,确保每句话都通顺,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还要检查专业术语的准确性。有些人为了降重,把专业术语也改了,导致出现错误。对于不确定的术语,要查资料确认,保证论文的专业性。
另外,注意引用格式是否正确。如果引用了别人的内容,一定要按照学校或期刊的要求标注清楚,不然就算降重了,也可能被判定为抄袭。
最后,最好请同学或老师帮忙看一下,从旁观者的角度挑挑毛病,说不定能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
🚫 降重时要避免的误区
很多人在降重的时候会走进一些误区,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影响论文质量。比如为了降重,把句子改得乱七八糟,虽然查重率低了,但可读性极差,老师看了肯定不认可。降重的前提是保证文章的质量,不能本末倒置。
还有人觉得降重就是把标红的部分改了就行,其他部分不用管。其实不然,查重系统是对整篇论文进行检测的,就算其他部分重复率不高,积累起来也可能超标。所以要整篇论文都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有些人会用翻译软件来回翻译,比如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日文,最后再翻译回中文,觉得这样能降重。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句子不通顺,意思扭曲,而且现在查重系统也能识别这种操作,效果并不好,不建议使用。
另外,不要大量删除内容来降重。虽然删除标红部分能快速降低查重率,但可能会影响论文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导致内容不连贯,论点不充分。尽量通过修改而不是删除来降重。
降重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和技巧。三段式降重法虽然有效,但也不是万能的,要根据自己论文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要认真对待,按照步骤来,肯定能把查重率降到要求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