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AI 写作新规:平台对 AI 内容的识别与审核标准解读
这两年 AI 写作工具火得一塌糊涂,不管是写文章、做视频还是搞设计,大家都爱用。可最近风向变了,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从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这新规到底说了啥?平台又会怎么审核 AI 内容?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 新规核心:双重标识与全流程监管
新规里最关键的就是 “双重标识”。啥是双重标识?就是 AI 生成的内容得同时有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显式标识就是在内容里加明显的提示,像文字、符号或者语音,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 AI 生成的。隐式标识则是在文件元数据里藏点信息,记录内容来源、生成工具这些。比如说一篇 AI 写的文章,开头得有 “本文由 AI 生成” 的提示,同时文件里还得有生成工具的编码和内容编号。
新规还明确了各方责任。服务提供者得提供标识功能,用户发布 AI 内容得主动声明。要是平台发现内容没标识或者标识有问题,就得给加上提示,提醒用户这可能是 AI 生成的。要是有人故意删改标识,那可就摊上大事了,会被依法处理。
🛠️ 平台审核:技术升级与动态监管
各大平台为了应对新规,都在升级审核技术。就拿今日头条来说,他们最近搞了个 “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7 月 5 日到 11 日,处理了 1 万多条违规内容,还封了 62 个账号。他们的审核算法能识别 AI 内容的一些特征,比如结构太工整、用词太书面、情感没波动。要是一篇文章全是 “首先、其次、最后” 这样的结构,或者老是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可见” 这些词,就容易被盯上。
不过,平台审核也有漏洞。南方都市报测评了 25 个平台,发现只有 9 个提供了声明功能,而且有的平台声明入口藏得太深,用户根本找不到。还有超写实人像、漫画这些内容,容易漏检。比如一张 AI 生成的超写实人像照片,要是用户不主动声明,平台可能就检测不出来。
🧩 检测工具:多维度交叉验证
第三方检测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合合信息的 AI 鉴伪技术能通过视觉特征、图像合理性判断来识别 AI 生成的图片和视频。他们的人脸鉴伪模型能给每个像素打真伪标签,还能计算伪造像素占比。就算图片被压缩、裁剪过,也能精准识别。腾讯的 “朱雀” AI 大模型检测系统能快速区分 AI 生成和人工创作的内容,对中文文本的检测准确率超过 90%。
但是不同工具的检测结果可能不一样。有测评显示,同一篇文章用不同工具检测,结果从 0% 到 100% 都有。所以创作者最好多试试几个工具,比如腾讯的朱雀 AI 检测助手、麻省理工孵化的 IsGPT,看看内容能不能通过。
🚀 创作者应对:合规与优化策略
面对新规,创作者得调整策略。首先,内容得合法合规,别碰敏感领域,像医疗、财经这些。其次,要降低 AI 痕迹。可以人工修改 30% 以上的内容,改改开头结尾,加点自己的经历和实时热点。比如用 AI 生成一篇养生文章后,加上自己的养生小窍门,再插入当天的天气数据。
还可以用一些提示词和工具来降低 AI 味。比如说在生成内容时,让 AI 用更口语化的表达,别太书面。写完后,用 “自媒体写作‘对话式’隐身术” 这样的工具优化一下,让内容更自然。
🌟 未来趋势:合规与创新并存
新规的实施虽然给 AI 写作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会。合规的 AI 内容会更受平台欢迎,流量也会更好。同时,这也会催生更多合规工具和服务,比如更智能的标识工具、更精准的检测工具。创作者要是能提前适应新规,合规创作,就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总的来说,2025 年的 AI 写作新规对平台和创作者都是一次考验。平台得加强审核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创作者得合规创作,优化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 AI 写作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