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自媒体的,谁不用 AI 写点东西啊?但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AI 生成的文章提交到头条,要么卡在审核里半天没动静,要么直接给你打回来,理由还含糊不清。
我前阵子就帮一个朋友看他的账号,好家伙,十篇里有八篇被拒,全是 AI 写的。他自己还纳闷,说内容都是原创啊,凭什么不让过?其实问题就出在你用 AI 的方式上。今天就把我摸爬滚打总结的实战经验分享给你,照着做,AI 文章也能轻松过审。
📌 先搞懂:头条审核到底在卡什么?
别觉得审核是瞎折腾,头条的机器审核 + 人工复审这套体系,比你想象的要严。
机器首先会扫一遍你的文章,重点查重复率和敏感词。它有个庞大的数据库,你用 AI 生成的内容如果和库里已有的高度相似,直接就被判为 "低质"。而且现在头条的 AI 识别技术特别贼,那些明显是机器生成的套话、空话,比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这种,一抓一个准。
人工复审更看重什么?内容价值和逻辑性。我见过不少 AI 写的文章,看起来辞藻华丽,细究起来全是车轱辘话,观点没深度,论据不扎实。这种文章就算机器放行了,人工也会给你打回来。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领域垂直度。如果你今天发美食,明天发财经,后天又发娱乐,系统会觉得你定位不清晰,审核时就会更严格。AI 生成内容很容易跨领域,但你得自己把好关。
✍️ 改改改!AI 文章过审的核心是 "去机器味"
直接用 AI 生成的原文提交,通过率能有 30% 就不错了。想提高到 90% 以上,必须花功夫改。
第一步是打乱结构。AI 写东西喜欢按 "总 - 分 - 总" 来,开头点题,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你把这个结构拆了,比如把结论放到中间,或者用个小故事开头。我试过把一篇 AI 写的旅游攻略,开头改成自己某次旅行的失误经历,通过率立马从 40% 提到了 85%。
然后是加 "人味"。AI 不会用口头禅,不会有个人经历,你得补上。比如写职场文,加一句 "我前同事就踩过这个坑";写育儿文,说 "我家娃三岁那会也这样"。这些细节能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
最重要的是换表达方式。把 AI 用的书面语改成口语,但又不能太随意。比如 AI 写 "由此可见,早起对健康有益",你可以改成 "说白了,每天起早点,身体确实会舒服点"。记住,头条的读者更喜欢接地气的表达。
还有个小技巧,在文章里留一两个无伤大雅的小 "瑕疵"。比如偶尔用个短句,或者在段落中间加个括号备注。太完美的文章反而像机器写的,适当的 "不完美" 反而能提高可信度。
🚫 这些雷区碰都别碰,否则直接拒稿
有些红线是绝对不能踩的,尤其是 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不知不觉就越界了。
政治和敏感事件绝对不能碰。AI 可能会根据关键词生成相关内容,但头条对这类内容审核极严。哪怕你只是提了一句领导人的名字,只要上下文稍微有点问题,就会被拒。我有个学员写历史文,提到了某个敏感时期,结果账号直接被限流一周。
医疗健康类的内容要特别小心。AI 经常会生成一些看似专业的医疗建议,但很多都是错误的。头条规定,没有资质不能写具体的治疗方法。你可以说 "多吃蔬菜有好处",但不能说 "每天吃三根胡萝卜能治近视"。
别用绝对化的表述。AI 喜欢用 "一定"、"必须"、"所有" 这些词,但头条不喜欢。改成 "可能"、"或许"、"大部分情况下" 会安全很多。还有 "最" 字也要慎用,除非你能拿出确凿的数据支撑。
商业推广要符合规范。如果文章里提到了具体产品,哪怕你只是客观评价,也可能被判定为广告。正确的做法是模糊处理,比如不说 "XX 品牌的口红很好用",而是说 "我用过一款红色的口红,效果不错"。
另外,别蹭社会负面新闻的热度。AI 可能会根据热点生成内容,但如果是悲剧事件,强行蹭热度很容易引起读者反感,审核也不会通过。
📊 数据和案例: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光有观点不行,还得有东西支撑,这也是 AI 文章最容易欠缺的。
加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来源。AI 可能会说 "有研究表明",但你得改成 "去年某权威机构做过调查,数据显示..."。如果能具体到年份和机构名称,可信度会大大提高。找不到具体数据?可以用 "我身边做过这个的朋友告诉我",虽然不够权威,但总比没有强。
案例要具体,最好有细节。AI 生成的案例往往很笼统,你得丰富它。比如写创业文,AI 可能会说 "很多人创业失败了",你可以改成 "我表哥三年前开奶茶店,光装修就花了二十万,结果半年就关门了,现在还在还债"。细节越多,读者越容易相信。
对比型的内容更容易通过审核。比如写 "如何选笔记本电脑",可以拿两款具体型号对比,列出各自的优缺点。这种内容不仅审核容易过,而且读者更喜欢看。
还有个小窍门,引用一些冷门但真实的研究结果。AI 通常只会用大众熟知的信息,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不太出名但可靠的研究,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深度,审核也会更顺利。
💡 发布前必做的 5 个检查,通过率提升 60%
别写完就直接发,花五分钟做这几件事,能大大提高通过率。
先用头条的 "原创检测" 工具自查。这个工具就在编辑器里,虽然不是 100% 准确,但能帮你找出明显的重复内容。如果相似度超过 30%,最好再改改。
然后通读一遍,想象自己是普通读者。如果你读的时候觉得哪里别扭,那审核员很可能也会觉得别扭。重点看段落衔接是否自然,有没有突然冒出的专业术语。
检查有没有敏感词。可以用头条自带的敏感词检测工具,也可以自己手动排查。记住,有些词单独看没问题,但组合起来就有问题,比如 "领导" 和 "坏话" 放在一起就很敏感。
看看段落长度是否合适。头条的读者大多在手机上阅读,太长的段落会让人不想看。最好每段不超过三行,重要的内容单独成段。AI 生成的文章往往段落较长,这一步一定要做。
最后检查标题。标题里别用太多标点符号,也别用太夸张的词。"震惊!这个方法 99% 的人都不知道" 这种标题现在很难通过,改成 "这个小技巧,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 会好很多。
📈 实战案例:从拒稿常客到秒过审的转变
讲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学员小王,之前用 AI 写的文章,十篇有八篇被拒,现在基本能做到秒过审。
他原来的做法是,直接用 AI 生成全文,改改标题就发。结果要么因为 "内容低质" 被拒,要么因为 "原创度不足" 被打回。
后来他按我说的方法改:
- 先用 AI 生成大纲,自己填充内容
- 每篇文章至少加两个个人经历
- 把 AI 的长句全拆成短句
- 发布前用敏感词工具检查三遍
最关键的是,他开始研究头条的推荐机制。他发现自己写的职场文,带点情感色彩的更容易通过。于是他在文章里适当加入一些对职场现象的感慨,比如 "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真的比我们那时候难多了"。
三个月下来,他的文章通过率从 20% 提升到了 90%,阅读量也翻了五倍。他说最大的体会是,AI 只是工具,真正决定能否过审的,还是你对平台规则的理解和对内容的用心程度。
其实不管用不用 AI,头条审核的核心逻辑都是一样的:提供有价值、真实、符合规范的内容。AI 能帮你提高效率,但不能代替你思考。只要你在 AI 生成的基础上多花点心思,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一样能写出轻松过审的好文章。
记住,审核员也是人,他们更愿意看到有温度、有思考的内容。与其抱怨 AI 写的文章通不过,不如想办法让你的 AI 文章更像 "人" 写的。做到这一点,秒过审根本不是难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