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写头条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了。毕竟效率高,能快速产出内容。但你发现没?很多人用 AI 写完直接发,结果要么被限流,要么被扣分,严重的甚至账号被封。这不是 AI 不行,是没掌握避坑技巧。今天就结合头条的规则和 AI 创作的特点,给你讲讲怎么用 AI 写文章还不违规。
🚨【原创性雷区】AI 写的内容像 “缝合怪”?3 招让原创度达标
AI 生成内容最容易踩的就是 “原创性不足” 的坑。头条对原创要求很严,要是系统检测到你的文章和已有内容重复度高,哪怕是 AI 自己 “编” 的,也可能被判定为非原创。
怎么判断 AI 写的内容有没有原创问题?你可以把生成的文章复制到头条的 “原创检测” 工具里(在头条号后台 “创作中心” 能找到)。要是重复率超过 30%,就得修改。别觉得麻烦,这一步能帮你避开 80% 的原创违规。
AI 写的内容要想原创度高,关键在 “二次加工”。你可以让 AI 先出初稿,然后加入自己的观点。比如写美食类文章,AI 可能会介绍 “红烧肉做法”,你可以加上 “我试过用冰糖代替白糖,色泽更亮,而且不腻” 这种个人经验。这些真实的细节是 AI 模仿不来的,也是提升原创度的关键。
还有个小技巧,用 AI 生成内容时,多给 “限定条件”。比如别只说 “写一篇关于健身的文章”,改成 “针对 30 岁以上上班族,写一篇 15 分钟居家健身指南,重点讲缓解腰椎疲劳的动作,加入 2 个常见错误提醒”。条件越具体,AI 生成的内容越独特,和别人重复的概率就越低。
🔍【敏感内容筛查】AI 可能 “口无遮拦”?必须做好这层检查
AI 生成内容时,偶尔会冒出一些敏感内容。不是 AI 故意的,是它训练数据里可能有边缘信息,一不小心就写出来了。头条对敏感内容零容忍,哪怕只有一句话有问题,整篇文章都可能被下架。
写完之后,一定要做敏感内容自查。有两个方法很实用:一是用头条自带的 “内容安全检测” 工具(发布前点 “检测” 按钮),它能识别大部分明显的敏感词;二是自己通读一遍,重点看这几类内容:涉及政治人物的评价、未证实的社会事件、医疗健康领域的绝对化表述(比如 “包治百病”)、宗教相关内容。这些都是头条的敏感区。
AI 写医疗、财经这类 “特殊领域” 内容时,要格外小心。比如写健康文章,AI 可能会说 “某种药能根治糖尿病”,这就违规了 —— 头条规定,非专业账号不能发布医疗治疗建议。遇到这种情况,你得改成 “某种药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于糖尿病辅助治疗,具体请遵医嘱”,同时注明 “本文仅作科普,不构成诊疗建议”。
还有个细节,AI 生成的内容里可能有 “模糊表述”。比如写社会新闻类文章,出现 “某明星疑似出轨” 这种话,就算是 AI 写的,也可能被判定为 “传播不实信息”。这种时候要么删掉,要么改成 “某明星被网友猜测感情状况,目前暂无官方回应”,把 “疑似” 换成更中性的表述。
✍️【标题规范】别让 AI 写的标题 “带坏” 整篇文章
很多人用 AI 写标题时,直接让它 “写个吸引人的标题”,结果 AI 为了抓眼球,写出 “震惊!某食物吃了会致癌”“3 天瘦 10 斤,她靠的竟是这个” 这类标题 —— 典型的标题党,头条一抓一个准。
头条对标题的要求是 “题文相符、不夸大、不含误导性表述”。让 AI 写标题时,要给明确的 “避雷指令”。比如加上 “标题不能用‘震惊’‘必看’‘绝密’这类词”“不能夸大效果,比如‘三天见效’要改成‘坚持使用可能有改善’”。生成后再检查一遍,确保标题里的信息在正文中能找到对应内容。
还有一种标题容易违规:“悬念式标题” 但正文没答案。比如标题 “他用这个方法月入过万,你也能行”,正文却只讲大道理,没说具体方法。这种会被判定为 “内容与标题不符”。解决办法很简单,让 AI 写标题时,同步要求 “标题提到的核心信息,正文中至少用 300 字详细说明”。
要是写热点相关的文章,标题里别带 “绝对化评价”。比如热点事件刚出来,AI 写标题 “某网红肯定是错的”,这就危险了 —— 万一后续反转,你的文章就成了 “传播错误观点”。可以改成 “某网红事件引发热议,网友主要有这两种看法”,保持中立客观。
📌【事实性内容】AI “编故事” 很在行?必须逐条核实
AI 有个毛病:会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写历史类文章,它可能编出 “某皇帝在某年做了某件事”,但实际上没这回事;写科技类文章,可能说 “某手机续航能达到 72 小时”,但实际官方数据是 48 小时。这些错误要是出现在头条文章里,会被判定为 “虚假信息”。
所有事实性内容必须核实。不管是时间、数据、人物经历,还是产品参数,都要找权威来源确认。比如 AI 写 “某城市 2024 年 GDP 是多少”,你得去该市统计局官网查;写 “某本书的作者观点”,最好翻原书核对。确认后,在文中注明来源,比如 “根据 XX 统计局 2024 年数据”“出自 XX 书第 X 章”,这样既合规又显专业。
数据类内容最容易出错,尤其要注意。AI 可能会把 “预估数据” 写成 “实际数据”,比如 “某行业今年利润增长 50%”,但实际是 “预计增长 50%”。这种情况一定要改过来,并且加上 “数据为行业预估,仅供参考” 的说明。头条对数据真实性要求高,哪怕是预估数据,也要说清楚。
引用名人名言时,别直接用 AI 生成的内容。AI 经常张冠李戴,把 A 说的话安在 B 身上。解决办法是:先让 AI 列出引用内容,然后去 “百度百科”“权威媒体报道” 里查。比如要引用马云的话,就去阿里巴巴官网或正规新闻报道里找原文,确保一字不差。
📝【平台规则适配】不同领域有 “隐藏要求”,AI 内容要 “对症下药”
头条不同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用 AI 写文章时,不能一套模板用到底。比如情感领域和财经领域,允许的表述方式差很多,不注意就会违规。
情感、生活类文章相对宽松,但要注意 “不传播负能量”。AI 可能会写 “婚姻都是一地鸡毛” 这种极端表述,虽然不算违规,但容易被判定为 “内容质量低”。可以改成 “婚姻难免有矛盾,但用心经营能减少摩擦”,传递积极导向。这类文章重点在 “真实感”,可以让 AI 加入 “具体场景描写”,比如 “夫妻俩因为谁洗碗吵架,最后笑着分工”,比空泛的道理更受欢迎。
财经、教育类文章要 “谨言慎行”。财经类不能写 “股票推荐”“投资必赚”,AI 生成时要明确要求 “只做知识科普,不涉及具体投资建议”;教育类不能说 “某培训机构包过”,要改成 “某培训机构课程包含这些内容,通过率需参考官方数据”。这类文章最好在结尾加上 “本文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 的声明。
本地资讯类文章有 “地域限制”。要是你账号没加 V,别让 AI 写 “某小区业主和物业冲突” 这类本地具体事件,除非你能提供官方通报作为来源。可以写 “本地业主如何维护权益?这些法律知识要知道”,从通用角度切入,既安全又有价值。
🌟【终极避坑】做好 “人工兜底”,AI 只是工具不是 “万能神”
说到底,AI 只是辅助工具,最终对内容负责的是你。哪怕 AI 写得再完美,发布前也得做 “人工兜底检查”。这一步能帮你避开很多 “隐形违规”。
检查时重点看三个点:一是 “价值观”,文章整体导向是不是积极?有没有传递焦虑、对立的情绪?比如 AI 写 “现在不买房就一辈子没机会了”,这种会引发焦虑,最好改成 “买房需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决策”;二是 “逻辑闭环”,有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说 “某方法适合所有人”,后面又说 “部分人不适用”,这种要统一表述;三是 “语言风格”,是不是符合你的账号定位?要是你账号走 “接地气” 风格,AI 写的太书面化,就得改成口语,比如把 “食用方法如下” 改成 “这么吃就行”。
多关注头条的 “规则更新”。头条会不定期调整内容规范,比如前段时间就加强了对 “AI 生成内容未标注” 的管理。现在如果明确用了 AI 创作,最好在文末注明 “本文由 AI 辅助创作,已人工审核修改”—— 别觉得麻烦,标注后反而能减少被判定为 “非原创” 的概率。
要是不确定内容有没有问题,可以用 “小范围测试” 的方法。先发布到 “粉丝可见”,观察几个小时。要是没收到违规提醒,再公开。这种方法适合新手,能有效降低账号被处罚的风险。
用 AI 写头条文章,核心不是 “让 AI 替你写”,而是 “用 AI 提高效率,同时守住合规底线”。记住,合规是前提,内容有价值才是关键。只要做好原创加工、敏感筛查、事实核实这几步,AI 就能成为你涨粉的好帮手,而不是违规的 “导火索”。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