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AI 写东西的风刮得特别大。不少人觉得这下可轻松了,唰唰几下就让 AI 生成一篇文章,然后往平台上一发,等着流量上门。可现实呢?很多人发现自己的 AI 内容要么没什么阅读量,要么干脆就被平台限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 AI 写的东西就真的不行吗?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咱们没掌握住原创度的密码。
📌 为啥 AI 内容容易被限流?
平台现在对内容的审核越来越严,尤其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 AI 生成的东西。你想啊,要是大家都用 AI 批量生产内容,平台上不就全是千篇一律的文字了?用户看来看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慢慢就不想用这个平台了。所以平台肯定要出手管一管,限流就是常用的手段。
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出现 “模板化” 的问题。比如写个产品测评,AI 可能总是先介绍外观,再讲性能,最后总结一下,换个产品还是这套流程。这种固定的模式,平台的算法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来。而且 AI 写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觉地 “借鉴” 网上已有的内容,虽然不是照搬,但相似度太高,原创度自然就低了。
还有一点,很多人用 AI 写完就直接发了,一点自己的东西都不加。这样的内容没有个人特色,没有独特的观点,用户看了也记不住,停留时间短,平台肯定不会给高推荐。
🔍 原创度不是简单的 “不重复”
一提原创度,好多人就觉得只要内容和别人的不一样就行。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原创度的核心是 “独特价值”。你写的东西得给用户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或者新的感受,这才叫有原创度。
比如说,同样是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别人都在说少吃多动,你要是能结合自己的减肥经历,说说怎么克服平台期,怎么在聚餐的时候控制饮食,这就有了独特价值。就算你开头用了 AI 帮你搭框架,后面加了这些个人化的内容,原创度也会大大提高。
平台的算法现在可精了,它不只是看文字重复率,还会分析内容的深度、逻辑性、以及是否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那些空洞无物、只是堆砌文字的 AI 内容,肯定过不了算法这一关。
✍️ 给 AI 内容 “加私货”,提升原创度
既然纯 AI 生成的内容容易被限流,那咱们就给它加点 “私货”。什么是 “私货”?就是你自己的经验、观点、故事。
比如说,你让 AI 写一篇关于新手学摄影的文章,AI 可能会列举一堆相机参数、拍摄技巧。这时候你就可以在里面加入自己刚学摄影时踩过的坑,比如一开始总把 ISO 调太高导致照片模糊,或者怎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拍出好照片。这些内容是 AI 编不出来的,也是最能体现原创度的地方。
还有,在 AI 生成的内容基础上,你可以加入一些最新的案例。AI 的数据库可能不是实时更新的,你把最近发生的相关事件加进去,既能让内容更鲜活,又能体现出你的用心。就像写一篇关于短视频运营的文章,AI 可能会说一些通用方法,你加上某个账号最近靠新玩法爆火的例子,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 打磨语言风格,摆脱 “AI 感”
AI 写的东西,有时候读起来虽然通顺,但总感觉少点 “人气儿”。太规整、太书面化,一看就不像真人写的。咱们得把这种 “AI 感” 去掉。
怎么改呢?可以多用地道的口语词汇,适当加一些语气词。比如 AI 写 “这种方法很好”,你可以改成 “这种方法是真的好用,我试过好几次都挺灵的”。这样一改,是不是就亲切多了?
句子长短也可以调整一下。AI 生成的句子有时候会比较长,读起来有点费劲。咱们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让节奏更明快。同时,也可以在段落里加一些短句来强调重点,比如 “记住,这一步很关键!”
还有,AI 很少会用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咱们可以适当加一点。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你可以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这样能让内容更生动。
🗄️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让内容有 “根”
原创度高的内容,往往都有扎实的素材支撑。你要是有一个自己的素材库,写东西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根本不用全靠 AI。
素材库可以包含哪些东西呢?自己的生活经历肯定要有,开心的、难过的、成功的、失败的,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素材。还有平时看到的好文章、好观点,把它们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思考,以后就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遇到有意思的新闻、数据,也可以放进素材库。比如你是做母婴领域的,看到关于新生儿护理的最新研究数据,就可以存起来,写相关文章的时候加进去,既能提升专业性,又能增加原创度。
有了素材库,你用 AI 生成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随时从里面调取素材,把它们融入进去。这样一来,内容就有了你的 “根”,平台和用户都能感受到你的诚意。
🔄 做好内容自查,把好最后一关
内容写完之后,别着急发,先自己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明显的 “AI 痕迹”,比如句子结构太相似,或者观点太笼统。
可以把内容读几遍,感觉读起来不顺口、不像自己说的话的地方,就改一改。也可以用一些原创度检测工具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和其他内容高度相似的部分,如果有,就换种表达方式。
还要检查一下内容的逻辑是否通顺,有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AI 有时候会犯一些逻辑错误,咱们得把这些错误揪出来改正。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内容才能更经得起平台的审核。
其实,AI 是个好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想要打破 AI 内容限流的魔咒,关键还是要掌握原创度的密码。给 AI 内容加 “私货”、打磨语言风格、建立素材库、做好自查,做到这几点,你的内容才能更有吸引力,流量自然也就来了。记住,平台永远喜欢有价值、有温度、有个性的内容,这才是原创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