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各大创作社区,AI 写作工具的推广文案随处可见,号称 “一键生成爆款头条”“小白也能当写作大神”。作为写了十年头条的老炮,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拿市面上主流的 5 款 AI 写作工具(就不点名了,免得有广告嫌疑),在 5 个高频领域做了实测。结果嘛,只能说 —— 有的领域能打,有的领域简直灾难。
📰 新闻资讯领域:快是快,但像没睡醒的实习生写的
新闻类头条最讲究时效性和信息准确度。实测下来,AI 在这方面的表现有点分裂。
突发新闻时,AI 确实能在 3 分钟内整合网络信息,生成一篇结构完整的简讯。比如上次某明星官宣结婚,我让 AI 写篇快讯,它 2 分 18 秒就搞定了,时间、地点、双方回应这些要素都没漏。但点开细看,全是 “据某媒体报道”“网友称” 这类模糊表述,想找个独家角度?门儿都没有。
深度报道就更拉垮了。测试写一篇关于 “社区养老新政” 的分析,AI 罗列了政策条文,也抄了几句专家观点,但完全没提到基层执行可能遇到的资金缺口问题。我让它补充,结果越写越跑偏,最后把 “社区养老” 和 “居家养老” 的概念都混了。
读者反馈也很真实。同样内容,AI 写的那篇转发量只有我手动写的 1/5,评论区最多的留言是 “说了半天等于没说”。看来新闻这行,AI 顶多算个速记员,想当主笔?还早。
💔 情感故事领域:套路满满,就是没灵魂
情感类头条靠的是共情力,这点 AI 简直是硬伤。
给 AI 输入 “异地恋分手” 的主题,它立马甩出 “雨夜痛哭”“车站送别”“翻看旧聊天记录” 老三样。情节倒是完整,但读起来像在看模板填空,连女主角哭的时候掉几滴眼泪都写得一模一样。
我换了个更细腻的主题 “父母悄悄收拾你房间”,AI 写的版本里,妈妈总会 “默默叠起你穿旧的 T 恤”,爸爸总会 “把你摔碎的杯子粘好”。这些情节不能说不对,但太刻意了,反而失去了生活里那种不经意的温暖。
对比很明显。我自己写的同主题头条,提到 “妈妈把我高中传的纸条按日期收在铁盒里”,评论区炸出一堆 “我妈也这样” 的共鸣。而 AI 写的那篇,最高赞评论是 “像在看电视剧台词”。情感这东西,AI 能学会套路,学不会温度。
📱 科技评测领域:参数堆得溜,体验聊不明白
科技类头条既要专业数据,也得有实际使用体验。AI 在这方面是偏科生。
测写 “新款折叠屏手机” 评测,AI 对屏幕刷新率、处理器型号这些参数的罗列比我还全,甚至能算出续航时间的理论值。但说到 “单手操作时的重量手感”,它只会说 “适中”“符合人体工学”。我追问 “和上一代比沉了还是轻了”,它直接复制粘贴了官网的重量数据,完全没提实际握持时的坠手感。
更要命的是判断趋势。让它分析 “智能手表的发展方向”,AI 把 “健康监测”“独立通话” 说了一遍又一遍,对 “离线支付功能的普及瓶颈” 只字未提。要知道,这可是很多用户吐槽的痛点。
同行看完都说,科技评测要是全靠 AI,读者迟早得审美疲劳。参数谁不会查?大家想看的是 “这东西到底好不好用”,这点 AI 还悟不透。
🍜 美食教程领域:步骤没错,就是做不出那个味儿
美食类头条的核心是可操作性,AI 在这方面勉强及格,但细节差太远。
测试写 “红烧肉教程”,AI 把 “焯水去血沫”“炒糖色” 这些步骤写得挺清楚,连火候大小都标了 “中火”“小火”。但跟着做的时候发现,它没说 “炒糖色时要不停搅拌防糊”,也没提 “老抽放多少会影响色泽”。最后做出来的肉,要么甜得发腻,要么黑得像炭。
地方特色菜就更别提了。让它写 “武汉热干面” 的教程,居然说 “可以用普通芝麻酱代替”,这要是让武汉人看见,能把锅铲扔过来。正宗的做法得用现磨的白芝麻酱,还得加小磨香油调稀,这些门道 AI 根本不懂。
读者试做反馈也印证了这点。AI 教程的 “成功晒单” 率只有 30%,而我写的那篇有 68%。说到底,美食是门手艺活,那些 “少许”“适量” 里的门道,AI 还没摸透。
💼 职场干货领域:道理都对,就是用不上
职场类头条讲究实用性,AI 写的东西,更像 “正确的废话” 合集。
测写 “新人如何快速适应职场”,AI 列出 “主动请教前辈”“做好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团建” 这些大道理。这些谁不知道?但新人真正头疼的 “被老员工甩锅怎么办”“领导画饼该怎么回应”,AI 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建议 “保持乐观心态”,等于没说。
更有意思的是写 “薪资谈判技巧”,AI 居然建议 “直接说自己的期望薪资”。这在实际谈判中就是大忌,懂行的都会先问 “公司这个岗位的薪酬范围是多少”。我让它修改,结果它又跳到 “强调自己的工作经验”,完全抓不住重点。
后台数据显示,职场类头条里,AI 写的文章收藏率比人工写的低 40%。读者要的是能直接套用的方法,不是听 AI 讲鸡汤。
测了这么多领域,发现 AI 写作更像个 “半成品加工厂”—— 能帮你搭框架、找素材,但想做出爆款头条,还得靠人来填灵魂。新闻要加独家视角,情感要注真实细节,科技要补使用体验,美食要标关键窍门,职场要给实操方法。
说到底,AI 能替代的是 “写” 这个动作,替代不了 “想” 的过程。与其纠结 “AI 能不能写头条”,不如琢磨 “怎么用好 AI 当助手”。毕竟,读者永远为有价值的内容买单,不管这内容是出自人手,还是人机协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