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GC 写作领域,避免侵权是每个创作者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普及,内容溯源与二次创作的法律红线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深入理解相关法律规定,掌握实用的合规技巧,才能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 内容溯源的关键步骤
内容溯源是避免侵权的基础,它要求创作者对 AI 生成内容的来源进行全面排查。首先,要确认 AI 训练数据的合法性。根据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未经许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进行算法训练可能构成侵权。例如,使用他人的绘画作品作为 “垫图” 生成类似图像,就可能侵犯原作者的权利。因此,在选择 AI 工具时,务必优先考虑那些明确声明使用合法数据训练的平台。
其次,要对生成内容进行原创性检测。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工具可供选择,如普林斯顿大学的 GPTZero 和西湖大学的 Fast-DetectGPT。这些工具通过分析文本的用词习惯、逻辑结构等特征,判断内容是否由 AI 生成。以 Fast-DetectGPT 为例,它通过条件概率曲率指标提升检测准确率,速度比传统工具快 340 倍。创作者可以将生成内容上传至这些工具,快速识别是否存在与现有作品的实质性相似。
此外,保存创作过程的证据也至关重要。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首例 “AI 文生图” 侵权案中强调,用户需留存提示词、参数设置等记录,以证明自己对生成内容的独创性贡献。建议创作者建立专门的工作文档,详细记录每次 AI 创作的过程,包括输入的指令、调整的参数以及最终的输出结果。
🚫 二次创作的法律边界
二次创作是 AIGC 领域的常见行为,但其法律边界往往难以把握。根据著作权法,二次创作必须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独创性表达,否则可能构成侵权。例如,在《明星大侦探》同人文侵权案中,被告因直接复制节目对话和角色设定,被法院认定侵犯改编权。而金庸诉江南的《此间的少年》案则表明,即使角色名称与原作品相同,只要情节和表达具有独创性,仍可能构成侵权。
那么,如何合法进行二次创作呢?首先,要避免直接复制原作品的核心元素。以绘画为例,如果只是模仿梵高的风格,尚不构成侵权;但如果生成的内容与原作的构图、细节高度相似,则可能被认定为实质性相似。其次,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创意元素来提升作品的独创性。例如,在 AI 生成的图片基础上进行人工剪辑、合成或润色,使最终作品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
此外,获得原作者的授权是最稳妥的方式。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 AI 生成内容必须明确标识,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有助于避免侵权纠纷。创作者在进行二次创作时,应主动联系原作者,协商授权事宜。对于无法获得授权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已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或原创素材。
📜 合同与授权的关键点
在 AIGC 创作中,合同是明确版权归属的重要依据。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例,AI 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通常归用户所有,但平台可以通过用户协议约定权利归属。因此,在使用 AI 工具前,务必仔细阅读平台的用户协议,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如果平台要求独占版权,创作者应谨慎权衡利弊,避免因合同条款陷入被动。
对于商业合作项目,签订详细的授权协议尤为重要。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内容的使用范围、期限以及版权归属。例如,某传媒公司在与 AI 平台合作时,通过协议约定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己方所有,从而避免了后续的法律纠纷。同时,协议还应包含侵权责任条款,明确双方在发生侵权事件时的责任划分。
在二次创作中,授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作为 AI 生成视频的背景音乐,必须获得词曲作者的授权。否则,即使视频内容是原创的,也可能因音乐侵权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创作者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二次创作前,都应确保已获得所有必要的授权。
📊 行业数据与合规建议
根据视觉中国的统计,自 2022 年以来,AI 已经生成了 150 亿张图片,其中 80% 来自开源模型。如此庞大的内容量,使得版权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创作者可以采取以下合规策略:
- 建立内容审核机制:在发布 AI 生成内容前,进行全面的版权排查。可以使用专业的查重工具,如 PaperPass,对文本内容进行逐句检测,识别潜在的侵权风险。对于图片和视频,可通过反向图像搜索工具,检查是否存在与现有作品的相似之处。
- 选择合规的 AI 工具:优先使用那些提供版权担保的 AI 平台。例如,某些平台与版权方合作,确保生成内容不涉及侵权素材。同时,关注平台的更新动态,及时了解其数据来源和版权政策的变化。
- 定期进行法律培训:AIGC 领域的法律规定不断更新,创作者应持续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参加行业研讨会、阅读权威法律报告,或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确保自己始终处于合规状态。
🌟 典型案例的启示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首例 “AI 文生图” 侵权案中的判决,为 AIGC 著作权认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法院指出,AI 生成内容若体现出用户的个性化表达,即可被认定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一判决强调了人类在 AI 创作中的核心作用,也为创作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美国,版权局明确表示,完全由 AI 生成的作品不受保护。这一立场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不同国家在法律实践中的差异。创作者在进行跨国内容创作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规定,避免因地域差异导致侵权。
🛠️ 实用工具推荐
- 原创性检测工具:Fast-DetectGPT、GPTZero 等工具可快速识别 AI 生成内容,帮助创作者排查侵权风险。
- 合同管理工具:使用合同模板或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确保版权条款清晰明确。例如,在用户协议中加入 “版权归属” 和 “责任豁免” 条款,保护自身权益。
- 内容审核平台:如 PaperPass,可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查重,提供详细的相似来源报告。对于图片和视频,TinEye 等反向图像搜索工具是不错的选择。
在 AIGC 写作中,避免侵权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实用的合规技巧。通过内容溯源、合规的二次创作、完善的合同管理以及合理使用工具,创作者可以有效降低侵权风险,在 AIGC 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记住,只有合法的创作,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