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这东西,可不是简单把信息堆在一起就完事儿的。它是把散落的知识点按逻辑关系串联起来的结构化工具,在 AIGC 领域里,这玩意儿是提升内容质量的底层架构。
你想啊,AIGC 模型生成内容时,要是没有知识图谱支撑,就像盲人摸象,只能抓住零散的信息碎片。生成的内容要么东拼西凑,要么翻来覆去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知识图谱能给模型提供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让它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网络里的位置,以及和其他知识点的关联。
比如说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章,没有知识图谱的话,模型可能就只围绕电池技术、续航里程这些常见点打转。但有了知识图谱,它能把新能源汽车和政策补贴、充电桩建设、智能驾驶、环保标准等一系列相关领域串联起来,生成的内容自然就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现在 AIGC 内容原创度的问题,说起来真是让人头疼。最明显的就是内容同质化严重,你随便搜个热门话题,出来的文章看起来都差不多,观点、案例甚至连句子结构都大同小异。这可不是模型不想创新,而是它在训练数据里看到的大多是重复信息,生成时难免就跟着走了。
还有就是深度不够,很多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描述,挖不深。就像分析一个行业趋势,模型可能只会罗列一些现象,却讲不清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更别提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这是因为模型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没法把不同层面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深度分析。
另外,原创度还体现在独特视角上,但现在很多 AIGC 内容都是人云亦云。没有知识图谱的引导,模型很难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自然也就生成不出有独特价值的内容。用户看了这样的内容,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更别说形成传播了。
知识图谱怎么帮 AIGC 内容挖深呢?关键在于它能把知识点之间的深层关系给拎出来。比如说写一篇关于经济学的文章,提到某个经济理论,知识图谱不仅能告诉你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提出时间,还能关联到它的理论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案例、和其他经济理论的冲突与融合,甚至是它在当下社会的变形与发展。
这样一来,内容就不再是对理论的简单解释,而是能深入到理论的内核和发展脉络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有历史厚度的知识呈现,而不是干巴巴的定义。而且,知识图谱能帮助模型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关联点,比如某个看似不相关的社会现象,其实和这个经济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这些写出来,内容的深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就拿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文章来说,知识图谱可以把技术发展、法律条款、社会舆论、历史上的伦理困境等都关联起来,让模型能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根源和解决路径,这样的内容肯定比只谈技术风险的文章要深刻得多。
要提升内容的广度,知识图谱的跨界关联能力就派上用场了。它能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把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比如说写一篇关于咖啡文化的文章,知识图谱可以把咖啡的种植(农业领域)、烘焙技术(食品加工领域)、咖啡馆的设计(建筑设计领域)、咖啡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文学领域)等都串起来。
这样生成的内容就不会只局限在咖啡本身的口感、种类这些方面,而是能拓展到多个相关领域,让读者了解到咖啡背后更广阔的世界。这种跨界的广度,能让内容更有吸引力,也更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再举个例子,写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知识图谱可以关联到运动生理学(科学领域)、跑鞋的材料科技(材料领域)、跑步赛事的组织(体育产业领域)、跑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学领域)等。这样的内容覆盖面广,读者不管是想了解跑步的科学方法,还是想知道相关的产业信息,都能有所收获。
有个做科技资讯的平台,之前用普通 AIGC 生成的文章总是被用户吐槽没新意、太浅显。后来他们引入了知识图谱,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就拿写一篇关于 5G 技术的文章来说,以前的内容无非是 5G 的速度有多快、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和其他平台的文章没多大区别。用了知识图谱之后,他们的 AIGC 模型能关联到 5G 技术的研发历程、不同国家在 5G 领域的竞争与合作、5G 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细节、甚至是 5G 和元宇宙发展的潜在联系。
文章发布后,阅读量比之前翻了好几倍,用户评论里都说内容 “有料”“视角独特”。这就是因为知识图谱让内容既有了深度,又拓展了广度,原创度自然就上去了。
还有一个教育类的公众号,用 AIGC 生成历史知识点解析。没引入知识图谱时,解析内容就是简单的时间、事件、人物罗列。引入之后,知识图谱把每个历史事件和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思潮都关联起来,甚至还能联系到后世对这个事件的不同评价和影响。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解析更易懂,也更容易记住,公众号的粉丝增长也明显加快了。
未来,知识图谱和 AIGC 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一方面,知识图谱会越来越完善,涵盖的领域会更广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会更精准。这意味着 AIGC 能调用的 “知识储备” 会更丰富,生成的内容原创度会更高,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更智能的算法,让知识图谱能实时更新。比如说某个领域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知识图谱能马上把这个新成果和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AIGC 模型就能立刻用上这些新信息,生成的内容也就更具时效性和前沿性。
而且,个性化定制内容会成为趋势。知识图谱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为 AIGC 模型提供不同的知识关联路径,生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到时候,每个人看到的 AIGC 内容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不过,这也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然要是知识图谱本身出了错,AIGC 生成的内容肯定也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