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毕业论文的同学,估计都被查重搞得头大。尤其是现在知网推出了 AIGC 检测功能,不少人更是一头雾水,一不小心就踩了坑。今天就来聊聊知网 AIGC 检测里那些容易让人栽跟头的误区,帮大家少走点弯路。
🚨 误区一:AIGC 检测过了就等于学术不端检测没问题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论文里用了 AI 写作工具辅助,只要知网的 AIGC 检测显示 “未检出 AI 生成内容”,就万事大吉了。这想法可太天真了。
知网的 AIGC 检测和学术不端检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查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AIGC 检测主要是判断论文里有没有 AI 生成的内容,而学术不端检测是看论文和已有文献的重复率。就算你的论文没有 AI 生成的痕迹,一旦和别人的文献重复率过高,照样过不了关。
去年就有个例子,某高校的学生用 AI 写了部分内容,自己修改后 AIGC 检测没查出来,但学术不端检测时重复率高达 30%,最终被要求重写。所以说,AIGC 检测只是论文审核的其中一项,千万别把它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还有些同学反过来想,只要 AIGC 检测没通过,就说明论文肯定有问题。其实也不是这样。有时候自己原创的内容,因为句式结构和 AI 生成的有点像,可能会被误判。这时候可以申请人工复核,提供创作过程的证据,比如草稿、修改记录等,大概率能纠正过来。
📚 误区二:引用的内容只要标了出处就不会被算重复
“我引用了别人的观点,都标了参考文献,肯定不会被算重复吧?” 这是很多同学的固有认知,但在知网检测里,这还真不一定。
知网的算法会区分 “合理引用” 和 “过度引用”。如果引用的内容占比太高,就算标了出处,也可能被判定为重复。比如一篇 3000 字的论文,引用了 800 字的文献内容,就算格式都对,重复率也可能超标。
而且引用的格式必须非常规范。有的同学参考文献格式乱七八糟,作者名字写错、期刊名少了个字、年份标错了,这些都会导致知网无法正确识别引用,把引用内容当成正文计算重复率。
之前有个学生,论文里引用了一段经典理论,标了出处但格式不标准,结果这部分被算成了重复。后来按照学校给的参考文献格式模板重新修改,重复率一下就降了 5%。所以说,引用不仅要标出处,格式还得一丝不苟。
还有个点要注意,直接复制粘贴的引用,就算标了出处,也可能被算重复。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原文意思后,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再加上引用标注。这样既体现了自己的理解,又能避免重复率过高。
🔍 误区三:提前用 “知网第三方检测” 能精准预判结果
不少同学怕学校正式检测时出问题,会提前在网上找所谓的 “知网第三方检测” 服务。觉得花点钱提前测一下,心里有底。但你知道吗,这些第三方检测大多不靠谱。
知网早就明确说了,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开展检测服务。网上那些所谓的 “知网检测”,要么是用的旧版数据库,要么就是假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和学校正式检测的偏差可能很大。
有同学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第三方检测显示重复率 10%,结果学校正式检测时高达 25%,直接超过了学校规定的 20% 上限。后来才知道,那个第三方平台用的数据库是三年前的,很多新文献都没收录进去。
还有些第三方平台为了赚钱,故意调低重复率,让同学以为没问题,等到学校检测出问题了,他们早就卷钱跑路了。所以说,与其花冤枉钱找第三方,不如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来写,多自己检查几遍。
如果实在想提前了解重复率情况,可以用学校推荐的其他检测系统,比如万方、维普等。虽然和知网的结果会有差异,但至少比那些不知名的第三方靠谱得多。
📝 误区四:格式对查重结果没影响,随便排就行
很多同学觉得,论文的格式只是美观问题,对查重结果没什么影响。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知网检测时,会根据格式来识别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如果格式不对,这些部分可能会被当成正文来检测,导致重复率虚高。
比如参考文献,如果格式正确,知网会自动剔除不算重复率。但如果格式乱七八糟,知网识别不出来,就会把参考文献里的内容当成正文,而参考文献大多是引用别人的文献,重复率肯定高。
还有目录,如果格式不对,知网可能会把目录里的标题和正文中的标题重复计算。有个同学就是因为目录用手动输入而不是自动生成,导致目录和正文标题重复,重复率一下多了 5%。
所以说,格式规范真的很重要。写论文时一定要按照学校给的模板来排版,特别是目录、参考文献、页眉页脚这些细节。排版完成后,最好再检查一遍,确保每个部分的格式都符合要求。
另外,图片、表格的格式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图片里有文字,知网可能会识别不出来,导致这部分内容没被检测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文字放进图片里来降低重复率,学校对此查得很严,一旦发现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
🔄 误区五:重复率越低越好,最好能降到 0%
很多同学对重复率有个极端的追求,觉得越低越好,甚至想降到 0%。其实这没必要,也不现实。
论文里肯定会有一些专业术语、公式、定理等,这些内容是无法避免重复的。如果为了降低重复率,刻意把这些内容改得面目全非,反而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学校一般会规定一个重复率上限,比如 20% 或 30%,只要低于这个数值就行。没必要追求极致的低重复率,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可能得不偿失。
有个同学为了把重复率降到 5% 以下,把很多正常的句子改得晦涩难懂,结果答辩时被老师指出逻辑混乱,不得不重新修改。所以说,重复率只要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了,重点还是要保证论文的质量。
另外,过低的重复率也可能引起老师的怀疑。如果一篇论文的重复率特别低,老师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为了降重而牺牲了论文的质量,或者是不是有其他问题。所以说,保持一个合理的重复率才是最好的。
🤔 误区六:查重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多次检测
有些同学觉得,查重一次知道结果就行,没必要多次检测。这种想法也不对。
第一次检测后,你可能会根据结果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可能会出现新的重复。这时候就需要再次检测,看看修改后的效果。而且,不同的检测时间,知网的数据库可能会更新,之前没收录的文献可能会被收录,这也会影响重复率。
一般来说,建议至少检测两次。第一次检测了解大致的重复情况,进行修改;第二次检测确认修改后的重复率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两次检测的结果相差较大,或者离学校规定的上限比较近,可以考虑再检测一次。
不过也没必要过于频繁地检测,毕竟每次检测都要花钱。可以根据自己的修改情况来决定检测次数,比如修改幅度大的话,就多检测一次;修改幅度小的话,两次可能就够了。
写毕业论文本来就不容易,查重更是让人头疼。希望大家能避开这些误区,顺利通过查重,早日拿到毕业证。记住,查重只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最重要的还是要踏踏实实做研究、写论文,这才是对自己学业最负责的态度。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