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 AI 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卡在原创度上。明明花了时间让 AI 生成内容,结果一检测,原创度低得可怜,要么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内容,要么完全没流量。问题大概率出在 prompt 上 —— 别再用那些随处可见的通用 prompt 了,试试个性化模板,效果能差出一大截。
📌 通用 prompt 的 3 个致命问题,你中了几个?
通用 prompt 就是那种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要求 2000 字,结构清晰” 的指令。看起来省事,实际上是原创度的 “隐形杀手”。
第一个问题是内容同质化严重。现在大模型的训练数据有很多重合,你用通用 prompt,别人也用。比如写 “夏季护肤”,通用 prompt 生成的内容无非就是 “清洁、保湿、防晒” 老三样,连案例都可能重复。搜索引擎和平台早就对这类内容审美疲劳,想获得推荐基本不可能。
第二个问题是缺乏独特视角。通用 prompt 没给 AI 明确的 “身份” 和 “立场”。同样写 “新手理财”,是站在刚毕业的大学生角度,还是宝妈角度?是侧重低风险储蓄,还是基金入门?通用 prompt 生成的内容往往像 “百科全书摘要”,没有针对性,自然谈不上原创性。
第三个问题是细节空洞。原创内容的核心是 “独特信息增量”,但通用 prompt 很难触发 AI 输出具体细节。比如写 “阳台种菜技巧”,通用 prompt 可能只说 “选对土壤”,但个性化模板能让 AI 写出 “用腐叶土 + 园土 + 珍珠岩按 3:2:1 混合,更适合南方梅雨季”—— 这种带场景、带具体参数的内容,原创度自然高。
🎯 个性化模板的核心:给 AI“装人设 + 定场景 + 加细节锚点”
个性化模板不是随便改几个词,而是给 AI 一套 “创作框架”。核心是三个要素,少一个都不行。
“装人设” 是让 AI 知道 “以谁的身份写”。可以是 “有 5 年经验的家庭园艺师”“刚瘦了 20 斤的上班族”“做过 100 场亲子活动的幼师”。人设越具体,AI 输出的内容越有 “个人色彩”。比如同样写 “减脂餐”,“营养师人设” 会侧重营养配比,“上班族人设” 会强调 “10 分钟快手做法”,差异立刻就出来了。
“定场景” 是明确 “写给谁看,在什么场景用”。比如 “给租房党写的小户型收纳” 和 “给宝妈写的儿童房收纳”,目标人群不同,内容重点完全不同。场景越细,内容越难和别人重复。你甚至可以细化到 “给每天通勤 1 小时的打工人写的早餐攻略”,AI 会自动加入 “可提前一晚准备”“方便携带” 等针对性信息。
“加细节锚点” 是给 AI “必须包含的独特信息”。比如写 “旅游攻略”,通用 prompt 可能只说 “推荐景点”,但你可以在模板里加入 “必须提到 XX 巷子里的老字号面馆,老板每天只卖 50 碗”“从高铁站坐 3 路公交比打车快 20 分钟”—— 这些具体到名字、数字、小众信息的内容,几乎不可能和别人重复,原创度直接拉满。
✍️ 3 类高原创度模板案例,直接套用就行
不同类型的文章,个性化模板的设计思路不一样。分享 3 个常用类型,你可以直接改关键词用。
干货教程类模板:【以 XX 身份,给 XX(人群)写一篇关于 XX(主题)的教程。必须包含 3 个实操步骤,每个步骤要说明 “新手常犯的错误 + 正确做法 + 我自己用过的工具 / 方法”。比如在讲 XX 步骤时,要提到 “我之前用 XX 方法失败了,后来换成 XX 才成功”。】
就拿 “新手学摄影” 来说,用这个模板生成的内容,会出现 “我刚开始总把 ISO 调太高,照片全是噪点,后来发现阴天在室内 ISO 设 400 刚好”“我用了 3 个月的入门相机是 XX 型号,它的自动对焦在拍运动物体时有点慢,新手可以先手动对焦练手”—— 这些带个人经历和具体产品的内容,原创度远超通用教程。
经验分享类模板:【以 XX 身份,分享一次 XX(事件)的经历。要写清楚 “最初的想法→过程中遇到的 3 个问题→解决时的具体操作(包括时间、地点、用到的资源)→现在的结果”。必须提到 1 个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 “当时我在 XX 地方看到 XX 现象,突然想到了解决办法”。】
比如写 “副业做自媒体”,AI 会写出 “我刚开始在小区宝妈群发育儿内容,发了半个月没人理。后来发现她们每天下午 3 点接孩子时最闲,我就改在那个时间发,还加了‘接孩子时能顺便做的 3 件小事’这种话题,第 5 天就有人私信问我了”—— 这种带时间、场景、转折的内容,一看就是 “真实分享”,原创度自然高。
产品测评类模板:【以 XX(身份,比如 “用了 5 年平价护肤品的敏感肌”)的角度,测评 XX 产品。要包含 “拿到手的第一感受(包装、气味等)”“连续用 XX 天的变化(每天简单记录)”“和之前用过的 XX 产品对比(价格、效果、缺点)”。必须说清楚 “适合什么人,不适合什么人”,比如 “像我这样的干敏皮冬天用刚好,但油皮夏天用可能会觉得厚重”。】
测评 “保湿面霜” 时,AI 会写出 “打开盖子有淡淡的燕麦香,比我之前用的 XX 牌子(价格贵 30%)味道自然。第 3 天早上起来,脸颊不像以前那样脱皮了,但 T 区有点出油 —— 后来发现每次少涂一点就刚好”—— 这种带个人使用痕迹和对比的内容,比单纯说 “保湿效果好” 原创 10 倍。
🔄 3 步调整模板,让内容 “更像真人写的”
光有模板还不够,生成后花 5 分钟调整,原创度还能再提 20%。
第一步是加 “口语化杂质”。AI 生成的内容太 “顺”,反而不像真人写的。你可以手动加一些 “碎话”,比如在段落开头加 “说真的”“我发现啊”,中间加 “对了”“不过”,结尾加 “你们可以试试”。比如把 “这款面霜保湿不错” 改成 “说真的,这款面霜保湿还真行 —— 我之前用别的,下午就开始卡粉,这个到晚上都还好”。
第二步是故意留 “小瑕疵”。真人写作不会完美无缺,你可以加一点 “不确定感”。比如 “这个方法我用着有效,不过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你们可以先试 3 天看看”“我记得这个牌子好像是去年才火的,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这种 “不绝对” 的表达,反而更真实。
第三步是植入 “个人专属信息”。把你自己的经历、身边的事加进去。比如写 “职场沟通”,可以加 “我们部门经理就喜欢直接听结果,上次我先讲了半小时过程,被他打断了 —— 后来我就先说明‘结论 + 原因 + 下一步’,他反而夸我效率高”。这些只有你知道的细节,是原创度的 “必杀技”。
🕵️ 原创度检测后,这样优化更高效
生成内容后,先用原创检测工具(比如 5118、爱站)测一下。如果原创度低于 70%,别着急重写,针对性优化就行。
如果检测提示 “内容重复率高”,说明 “细节锚点” 不够。你可以在重复的段落里加具体数据,比如把 “很多人觉得有用” 改成 “我们小区有 12 个宝妈试了这个方法,8 个说孩子吃饭变乖了”;或者加小众案例,比如 “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博主用这个方法种多肉,她居然在土里加了碎蛋壳,效果还不错”。
如果提示 “内容太笼统”,说明 “场景” 不够细。比如写 “考研复习”,可以从 “每天只能学 3 小时的在职考生” 细化到 “每天晚上 8-11 点复习的在职考生,还得兼顾带娃”,然后补充 “我会在孩子睡后先花 10 分钟列当天要背的 3 个知识点,比盲目刷题效率高”。
如果提示 “语言太像 AI”,就用前面说的 “加口语化杂质” 和 “留小瑕疵” 方法调整。重点改开头和结尾 —— 这两个地方是检测工具重点关注的,改得像 “真人说话”,整体原创度评分会明显上升。
其实提高 AI 文章原创度,核心不是 “让 AI 写得像人”,而是 “让人的想法通过 AI 表达出来”。通用 prompt 是让 AI “自由发挥”,个性化模板是让 AI “按你的思路写”。试试上面的方法,下次生成内容时,你会发现原创度检测结果能直接提升 30%-50%,平台推荐量也会跟着涨。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