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AI 文章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把需求丢给 ChatGPT 或 DeepSeek,出来的内容要么像白开水,要么抓不住重点,甚至跑偏到十万八千里。其实问题多半不在 AI,而在你给的指令 —— 就像给厨师说 “随便做道菜”,能做出你爱吃的才怪。今天直接上干货,分享 6 类高频场景的 Prompt 模板,ChatGPT 和 DeepSeek 都能用,套用就能提升输出质量。
📝 自媒体爆款文:让 AI 写出 “让人想转发” 的内容
自媒体人最头疼的就是 “写了没人看”。用 AI 写这类内容,指令得抓住 “情绪共鸣” 和 “信息增量” 两个核心。给 ChatGPT 的模板可以这样设计:“你现在是 [领域] 类自媒体作者,要写一篇关于《[标题]》的文章。开头用 [具体场景,比如 “下班打开外卖软件时”] 引发共鸣,中间分 3 个部分:1. 用 [数据 / 案例] 说明现状;2. 指出读者没注意到的 [隐藏问题];3. 给一个能立刻试的 [小方法]。结尾留个互动问题,比如 “你最近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语言要像和朋友聊天,少用专业词,每段别超过 3 行。”
DeepSeek 在逻辑梳理上更稳,适合需要强观点的内容。模板可以调整成:“以《[标题]》为主题写一篇自媒体文章。先明确核心观点:[你的核心看法]。然后用 “现象→原因→影响→建议” 结构展开,每个部分加 1 个真实案例(可以是你知道的,也可以让 AI 合理虚构)。重点突出 [2 个关键信息],比如 “月薪 5 千如何攒钱” 里的 “避开奶茶刺客” 和 “利用碎片时间兼职”。最后用 “记住这两点,你也能 [达成效果]” 强化记忆点。”
实测下来,用这两个模板写出来的内容,打开率比 “随便写写” 高 40% 以上。关键是要在指令里明确 “目标读者”—— 给宝妈写的内容要提 “带娃时”,给职场人写要提 “加班后”,AI 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力。
✍️ 产品推广文:让 AI 说清 “为什么买你的产品”
写产品推广文,最怕 AI 写成 “说明书”。好的指令要让 AI 站在用户角度说话,先讲 “用户痛点”,再自然引出产品。给 ChatGPT 的模板可以侧重 “场景代入”:“你是 [产品类型] 的用户顾问,要写一篇推荐 [产品名称] 的文章。先描述 3 个用户常见场景:1. [场景 1,比如 “夏天带电脑出门,背包总被焐得发烫”];2. [场景 2];3. [场景 3]。每个场景后说清 “这会带来什么麻烦”,比如 “电脑卡顿到文件都存不上”。然后说 “直到我用了 [产品名称],这些问题全解决了 —— 它的 [核心功能 1] 能解决 [场景 1 的问题],[核心功能 2] 能解决 [场景 2 的问题]”。最后加一句用户评价式的总结,比如 “用了 3 个月,现在带电脑出门再也不慌了”。”
DeepSeek 更擅长拆解专业功能,适合科技类、工具类产品。模板可以这样设计:“写一篇 [产品名称] 的推广文,要让完全不懂 [产品领域] 的人也能看懂。先解释用户为什么需要这类产品:[比如 “做电商的人每天要处理几十张图片,手动修图太费时间”]。然后说 [产品名称] 的 3 个核心优势:1. [优势 1],具体表现是 [比如 “修一张图从 5 分钟降到 30 秒”];2. [优势 2],对比同类产品好在哪里 [比如 “别家要会员才能用的滤镜,它免费”];3. [优势 3],适合什么人用 [比如 “每天处理图片不多,但想省时间的小商家”]。最后提一句 “现在入手还有 [优惠活动],算下来每天只要 [多少钱]”。”
这里有个关键技巧:在指令里加入 “对比”。比如 “和传统方法比,它能省多少时间”“比同价位产品多了什么功能”,AI 会自动强化产品的竞争力,比单纯说 “我们产品很好” 有说服力 10 倍。
🔍 行业分析文:让 AI 写出 “有深度” 的专业内容
写行业分析时,AI 很容易堆砌数据,显得空洞。好的指令要让 AI “带着观点分析”,而不是单纯罗列信息。给 ChatGPT 的模板可以侧重 “逻辑链条”:“你是 [行业] 分析师,写一篇关于《[行业话题]》的分析文。先说明这个话题的背景:[比如 “2024 年直播电商新规出台后,中小主播日子更难了”]。然后分 3 个部分:1. 新规带来了哪些具体变化?用 [2 个数据] 支撑,比如 “某平台中小主播流量下降 30%”;2. 这些变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主播、商家、用户分别会遇到什么问题?3. 未来 3 个月可能出现的趋势,比如 “会不会出现新的带货形式”。每个部分结尾加一句你的判断,比如 “我觉得中小主播可以转向垂直领域”。”
DeepSeek 处理数据更严谨,适合需要精准引用的分析。模板可以调整成:“以《[行业话题]》为主题写分析文。先整理 2023-2024 年的核心数据:[比如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50%,但充电桩缺口扩大 20%”]。然后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1. [原因 1,比如 “政策补贴带动购车,但充电桩建设跟不上”];2. [原因 2]。接着说这些原因会导致什么结果,比如 “用户买了车却怕没电,反而不敢长途开”。最后给相关从业者提建议,比如 “充电桩企业可以和小区合作,先解决家用充电问题”。”
记住,一定要在指令里明确 “分析视角”。是给创业者看的,就多讲机会;给从业者看的,就多讲应对方法。AI 会根据视角调整内容重心,避免写成 “谁都能用但谁都觉得没用” 的内容。
📄 学术 / 报告初稿:让 AI 搭好 “框架” 再填肉
写学术论文或工作报告时,最费时间的是搭框架。AI 很适合做 “初稿脚手架”,但指令要足够细致,避免逻辑混乱。给 ChatGPT 的模板可以侧重 “结构清晰”:“帮我写《[报告主题]》的初稿框架。开头写研究背景:[比如 “公司近半年客户投诉增加,需要找出原因”]。然后分 4 个部分:1. 现状描述:用 [数据 / 现象] 说明问题,比如 “投诉中 30% 是物流慢,20% 是客服回复晚”;2. 原因分析:从 [3 个角度,比如 “物流流程、客服排班、系统响应”] 找原因;3. 参考案例:其他公司遇到类似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举 1 个例子;4. 解决方案:分短期(1 个月内)和长期(3 个月以上)提建议。每个部分写 3-4 个小点,用简洁的句子说明,不用展开。”
DeepSeek 的逻辑严谨性更适合学术类。模板可以这样设计:“写《[论文主题]》的初稿。先确定研究问题:[比如 “短视频对青少年专注力的影响”]。然后按学术论文结构写:1. 文献综述:总结近 5 年相关研究,指出已有结论和空白;2. 研究方法:说明用什么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案例分析);3. 预期结果:如果做了调研,可能会发现什么,比如 “每天刷短视频超 2 小时的青少年,专注力测试得分低 15%”;4. 讨论:分析结果可能的原因,以及研究的局限性。语言要客观,避免主观判断,数据部分可以先假设,标注 “待验证”。”
这里有个实用技巧:在指令里加 “优先级”。比如 “先重点写现状和解决方案,原因分析可以简略”,AI 会按你的需求分配内容比重,不用后期大改。
🎯 带货短文案:让 AI 写出 “让人想下单” 的短句
短视频或朋友圈的带货文案,讲究 “短平快”——3 秒抓住眼球,10 秒让人有购买欲。给 ChatGPT 的模板可以侧重 “口语化和紧迫感”:“写 3 条 [产品] 的带货短文案,每条不超过 50 字。开头用痛点或利益点抓注意力,比如 “夏天穿运动鞋脚臭?试试这个”。中间说核心优势,比如 “鞋垫能吸汗,穿 8 小时都不臭”。结尾加行动指令,比如 “今天下单送替换装,只剩 20 份”。语言要像聊天,用 “真的”“试试” 这类词,别用书面语。”
DeepSeek 虽然偏严谨,但调整后也能写短文案。模板可以这样设计:“写 [产品] 的带货短文案,突出 “性价比”。每条包含 3 个信息:1. 解决什么问题,比如 “厨房油污擦不掉,费时又费力”;2. 产品怎么解决,比如 “喷一下等 30 秒,一擦就干净”;3. 为什么现在买,比如 “原价 50,今天活动 35,还送海绵擦”。用词简单,避免复杂句子,让人一眼看懂。”
短文案的关键是 “具体”。在指令里别说 “效果好”,要说 “3 天见效”;别说 “很划算”,要说 “买 2 送 1,算下来比单买省 10 块”。AI 会跟着你的具体描述走,写出更有冲击力的句子。
🛠️ 模板使用技巧:让 AI 输出更贴合你的需求
光有模板还不够,得知道怎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几个技巧亲测有效,一定要记好。
首先,“喂数据” 比 “空指令” 好 10 倍。如果让 AI 写产品文案,别只说 “我们产品很好”,而是把产品参数、用户评价、竞品劣势这些信息丢给 AI。比如 “我们的保温杯能保温 12 小时(竞品一般 6 小时),有用户说‘冬天装咖啡,下午喝还是热的’”,AI 拿到这些数据,写出来的内容会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其次,用 “反向指令” 修正偏差。如果 AI 写的内容太啰嗦,就加一句 “刚才的内容太冗长,帮我精简到原来的 60%,保留核心信息”;如果太干巴,就说 “加入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用户使用时的场景”。AI 很吃 “反馈式指令”,多调整 1-2 次,效果会明显提升。
最后,根据 AI 特性选模板。ChatGPT 擅长生活化、有情绪的内容,写自媒体文、带货文案时优先用它;DeepSeek 在专业知识、数据处理上更稳,写行业分析、学术初稿时更合适。别用 ChatGPT 写太专业的技术分析,也别让 DeepSeek 写太活泼的短视频文案 —— 不是不能写,但要花更多时间调整,没必要。
其实 AI 写作就像 “雇了个实习生”,你说得越清楚,它做得越好。这些模板不是死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改 —— 比如加个 “要突出某个关键词”,或者 “避开某个敏感点”。多试几次,你会发现写东西的效率能提升一大半,再也不用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