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自媒体圈,没点 AI 写作技巧真的混不下去。但你发现没有?同样用 DeepSeek 和 ChatGPT,有人写出的文章能刷爆朋友圈,有人写的却像白开水没人看。问题不在工具本身,在于你会不会给指令 —— 也就是 Prompt。这玩意儿就像给 AI 画路线图,路线画歪了,车再好也到不了目的地。
🎯 爆款原创文章的 3 个核心要素,AI 也得按这个来
想让 AI 写出爆款,先得明白爆款文章到底长啥样。不是说辞藻多华丽,而是得抓住这几个点:
首先是精准戳中痛点。读者刷手机的时候,注意力就那么几秒钟,文章开头没说到他的烦心事,手指立马就划走了。比如写育儿类文章,新手妈妈最愁的不是 “如何科学喂养” 这种大道理,而是 “宝宝半夜哭醒三次怎么哄” 这种具体到崩溃的小事。AI 写的时候,就得让它盯着这些具体的 “疼点” 发力。
然后是提供稀缺视角。大家都在说 “副业刚需”,你再跟着说 “下班后搞副业能赚钱” 就没人看了。但如果换成 “35 岁宝妈靠小区团购月入 8000,秘诀是避开这 3 个坑”,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稀缺性不一定是新话题,而是同一个话题里别人没说透的细节。
最后是情绪钩子要密集。好文章就像过山车,得让读者跟着你的节奏走 —— 有点好奇,有点认同,有点恍然大悟,最后还想转发给朋友。比如写职场文章,先说 “领导总在下班前提需求,是故意刁难吗?” 勾起疑问,中间分析几种可能性,最后说 “其实这是筛选核心员工的潜规则”,给个反转。
AI 能不能做到?完全可以。但你得在指令里把这些要素掰开揉碎了告诉它,不能只说 “给我写一篇关于 XX 的爆款文”,那等于白说。
🚀 DeepSeek 的 Prompt 指令:用 “专业深度 + 场景拆解” 打透垂直领域
DeepSeek 这工具,我用下来觉得它像个 “学术派选手”,对专业领域的细节把握特别准。但你要是指令给得太泛,它容易写得太干巴,像论文似的。想让它出爆款,指令得这么设计:
先明确 **“身份绑定”**。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水果” 的爆款文,别直接说 “写一篇健康文章”,而是说 “你是有 10 年临床经验的内分泌科医生,现在要给糖尿病患者写一篇关于吃水果的文章,读者都是 50 岁以上、刚确诊不久的中老年人”。身份一明确,AI 的语气和内容深度就立住了。
然后是 **“痛点拆解 + 解决方案”**。接着上面的例子,指令里得加一句:“重点解决他们‘想吃不敢吃’的焦虑,告诉他们 3 种绝对能吃的水果,每种水果要说明每天最多吃多少,早上吃还是晚上吃更好,搭配什么主食不容易升血糖”。你看,把模糊的需求拆成具体问题,AI 写出来的内容才有用。
最后加一句 **“传播性要求”**。比如 “文章里要加一个你门诊遇到的真实案例(可以虚构但要真实可信),结尾要提醒他们转发给同样有糖尿病的朋友,话术要像拉家常,别用医学术语”。DeepSeek 虽然专业,但你逼它 “说人话”,它也能做到。
我上个月用这招让 DeepSeek 写了篇关于 “家庭净水器怎么选” 的文章,指令里明确了 “目标读者是装修中的年轻人,预算 5000 以内”,还要求 “对比 RO 反渗透和超滤两种技术,用‘买错了会喝到水垢 / 废水比太高’这种后果来提醒他们避坑”。结果那篇文章在本地生活号上阅读量破了 10 万,评论区全是问具体型号的。
🧠 ChatGPT 的 Prompt 指令:靠 “情绪引导 + 视角切换” 抓大众眼球
ChatGPT 跟 DeepSeek 不一样,它更像个 “万金油”,写大众话题的时候更容易有网感。但它有个毛病,容易写得太普通,想让它出爆款,得在指令里加 “情绪催化剂”。
**“反常识提问”** 是个好办法。比如写关于 “存钱” 的文章,别让它写 “如何存钱更高效”,而是说 “大家都在说年轻人要多存钱,你要反驳这个观点,说说‘过度存钱反而会变穷’的 3 个原因,比如错过职业培训机会、不敢尝试低成本副业”。ChatGPT 对这种反转话题特别拿手,能写出让人 “啊?还能这样” 的感觉。
然后是 **“场景代入”**。比如写 “职场摸鱼” 的文章,指令可以这么给:“你是刚入职 1 年的上班族,吐槽那些‘假装努力’的同事 —— 比如开会时总说‘我补充三点’但全是废话,下班前故意在朋友圈发加班照片。最后要说‘真正的摸鱼是把工作做完再玩,假装努力的人才是真的傻’”。让 AI 代入具体身份,写出来的内容就有画面感,读者容易有共鸣。
我试过用 ChatGPT 写一篇关于 “大学生要不要考驾照” 的文章,指令里说 “你是大二学生,身边同学都在考驾照,你却觉得没必要,理由是‘现在打车比养车便宜’‘未来可能普及自动驾驶’,还要吐槽考驾照时被教练骂的经历”。那篇文章在校园号上小火了一把,很多学生在评论区说 “终于有人说出我的想法了”。
🔍 实战对比:同样写 “外卖省钱”,两个 AI 的输出差在哪?
上个月做了个实验,给 DeepSeek 和 ChatGPT 同一个主题:“外卖怎么点最省钱”,但指令不同,结果差别特别大。
给 DeepSeek 的指令是:“你是外卖平台资深运营,揭秘用户不知道的 3 个省钱机制,比如会员红包的隐藏用法(不同时段抵扣金额不同)、商家满减和平台券可以叠加、深夜下单比饭点便宜 20%。每个机制要配具体操作步骤,比如‘打开美团 APP,点我的 - 会员中心,注意看红包有效期后面的小字’”。
结果 DeepSeek 写的文章特别硬核,把每个平台的规则拆得清清楚楚,甚至提到了 “某平台会员连续包月比单独买每月省 5.8 元” 这种精确数据。适合发在省钱攻略类的垂直号,读者都是精打细算的宝妈和学生,留言全是 “按你说的试了,真的省了 15 块”。
给 ChatGPT 的指令是:“你是每天点外卖的上班族,分享自己的省钱骚操作 —— 比如用小号领新人券、凑单后退掉不需要的商品、关注商家直播间抢秒杀。要吐槽那些‘看着便宜其实分量少’的套路,最后说‘省钱不是抠,是对生活的掌控感’”。
ChatGPT 的文章就很有网感,开头说 “昨天点奶茶,同事花了 28,我只花了 8 块,她问我是不是有内部券”,中间穿插了很多吐槽,比如 “那些写着‘满 50 减 20’的店,单品价格比别家贵 10 块”。这篇发在生活号上,转发率特别高,很多人说 “像在跟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学到了”。
🚫 最容易踩的 3 个坑,90% 的人都中招了
用 AI 写文章,不是指令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这几个坑一定要避开:
指令太笼统。比如 “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这种指令等于没给。AI 不知道你要写给谁看(是产后妈妈还是学生?),也不知道重点是什么(是运动还是饮食?)。结果就是写出来的内容大而空,谁都不爱看。
忘了加 “限制条件”。比如让 AI 写 “护肤品推荐”,如果不说 “预算 200 以内”“适合敏感肌”,它可能会推荐一堆贵妇品牌,读者看了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加个限制,内容才会更精准。
直接用输出结果发。AI 写的东西难免有漏洞,比如数据错误、观点偏激。上次用 ChatGPT 写 “手机续航技巧”,它说 “把亮度调到最低能省 50% 电”,后来实测发现根本没那么多。发布前一定要自己读一遍,改改细节,不然容易被读者骂 “不专业”。
💡 最后总结:什么时候用 DeepSeek,什么时候用 ChatGPT?
简单说,垂直领域、需要专业知识的文章,优先用 DeepSeek,比如健康、科技、法律这些话题,指令里要写清楚 “专业身份 + 具体问题 + 操作步骤”。
大众话题、需要情绪共鸣的文章,选 ChatGPT,比如职场、情感、生活技巧,指令里要加 “身份代入 + 反常识观点 + 场景细节”。
记住,AI 只是工具,真正的爆款密码藏在你的指令里 —— 你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AI 就越能帮你实现。下次写文章前,先花 5 分钟把指令想清楚,比对着空白屏幕发呆强多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