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打开任何内容平台的创作者后台,都会发现多了一行醒目的提示 ——"AIGC 内容需通过原创性与合规性双重校验"。这不是平台在小题大做,去年某头部科技号用 AI 生成的 "行业报告" 因为抄袭了 30% 的竞品内容,不仅被下架还罚没了全年收益。更麻烦的是,监管层今年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里,已经把 AIGC 内容的审核责任明确压给了内容发布方。
📜 新规之下,审核标准到底变了什么?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某内容聚合平台今年一季度的 AIGC 内容驳回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270%。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审核标准正在从 "事后处罚" 转向 "事前预防"。
过去判断一篇 AI 生成内容是否合规,主要看有没有明显的违规词。现在不一样了,微信公众号的最新审核机制会用 NLP 技术比对全网内容,只要重复率超过 15% 就会触发人工复审。而且不只是文字,连 AI 生成的图片、视频脚本都纳入了校验范围,某短视频平台已经要求创作者必须标注 AI 生成元素,否则直接限流。
更严格的是对 "隐性违规" 的判定。比如用 AI 生成医疗建议时,即使没有敏感词,但表述不够严谨(比如 "某种药能根治糖尿病"),也会被判定为不合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做 AIGC 内容,光靠避开敏感词库已经远远不够。
🔍 Prompt 工程:从 "被动修改" 到 "主动合规" 的关键
很多人以为 prompt 工程就是写好提示词让 AI 生成更优质的内容,其实在合规审核场景下,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某 MCN 机构的实测数据显示,用优化后的 prompt 生成的内容,审核通过率能从 42% 提升到 89%。
核心逻辑很简单:通过 prompt 提前给 AI 设定 "创作红线"。比如想生成一篇关于金融政策的解读,普通 prompt 可能只说 "写一篇央行降准的分析",但优化后的 prompt 会加上 "必须引用央行官网原文,禁止预测具体股市涨跌,数据需标注来源"。这些约束条件直接决定了生成内容的合规基底。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原创性引导。现在的 AI 模型训练数据里有大量网络内容,稍不注意就会生成相似文本。某自媒体团队的做法是在 prompt 里加入 "避免使用与知乎、豆瓣热门回答重复的案例",配合后期的查重工具,原创率能稳定在 90% 以上。
🛠️ 三个实战级 Prompt 技巧,直接套用就能见效
先说第一个:指令分层法。把 prompt 拆成 "核心任务 + 合规要求 + 原创约束" 三部分。比如要生成一篇育儿文章,prompt 可以写成:"核心任务:介绍 1-3 岁宝宝的辅食添加原则;合规要求:所有建议必须引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 版,禁止推荐具体品牌辅食;原创约束:用自己的话解释专业术语,避免出现与百度经验、小红书高赞笔记相同的食谱案例"。这种结构能让 AI 更清晰地把握边界。
第二个技巧是加入 "自我检查" 指令。在 prompt 末尾加上 "生成内容后,请模拟平台审核规则进行自查,列出可能不符合规定的表述并修改"。亲测这个方法能减少 60% 的低级违规,比如 AI 有时会不自觉使用 "最有效""100% 治愈 " 这类绝对化用语,加上自查指令后会明显收敛。
第三个必须掌握的是动态变量设置。不同平台的审核标准有差异,比如知乎对学术性要求高,抖音对口语化要求高。可以在 prompt 里预留变量,比如 "根据发布平台调整表述风格:若发布于知乎,需增加数据引用;若发布于抖音,需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比喻"。某教育类账号用这个方法,实现了同一主题内容多平台适配,审核效率提升 40%。
📊 从 "审核不通过" 到 "一次过审" 的案例拆解
看个真实案例:某健康类公众号之前用 AI 生成的 "高血压饮食指南" 连续三次被驳回。第一次是因为提到 "某种野菜能降血压" 没有科学依据,第二次是引用的数据来源不权威,第三次是和另一篇爆款文有 30% 的相似度。
后来他们调整了 prompt:"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为唯一参考,撰写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建议。要求:1. 所有观点必须在指南原文中有明确依据,并标注具体章节;2. 避免使用任何偏方、食疗秘方类表述;3. 案例部分需原创,不得与丁香医生、腾讯医典的已有内容重复;4. 生成后自查是否有 ' 根治 '' 最佳 ' 等绝对化词汇。" 调整后一次性通过审核,阅读量还涨了 20%。
另一个案例来自电商领域。某平台卖家要用 AI 生成产品文案,之前总因为 "虚假宣传" 被处罚。优化后的 prompt 加入了 "所有功效描述必须与产品检测报告一致,禁止使用 ' 全网第一 '' 永不褪色 ' 等极限词,尺寸、材质等信息需精确到具体数值",违规率直接降到了 0。
🚀 未来半年,这两个趋势必须盯紧
第一个是审核工具与 prompt 工程的联动。现在已经有平台在测试 "智能提示词生成器",你输入想创作的主题,系统会自动生成符合平台审核标准的 prompt 模板。比如在小红书创作,模板会自动加入 "避免虚假种草"" 需标注 AI 生成部分 " 等平台特有要求。
第二个趋势是监管技术的升级。某业内人士透露,针对 AIGC 的 "溯源技术" 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未来不仅能检测内容是否 AI 生成,还能反推出生成时用的 prompt。这意味着你的 prompt 设计是否合规,可能也会成为审核的一部分。
对创作者来说,现在要做的不只是学几个 prompt 技巧,而是建立 "合规优先" 的创作思维。毕竟在 AIGC 时代,能持续产出通过审核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