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AI 提示词(prompt)这事儿,很多人觉得就是把需求敲进去就行。但你有没有发现?同样问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有人得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人却能拿到带案例、有观点、甚至带点网感的内容。这中间差的不是 AI 能力,是你会不会用 “高级 prompt 公式”。今天就把我实测有效的 5 个核心公式拆给你,照着用,AI 输出的内容原创度和创意至少能提 30%。
🎯 需求拆解公式:把 “模糊需求” 变成 “精准指令”
很多人写 prompt 最大的问题是 —— 需求太笼统。比如 “写一篇减肥攻略”,AI 根本不知道你要给上班族还是宝妈看,要饮食方案还是运动计划。这种情况下,输出的内容必然是 “大锅饭”,谈不上原创和创意。
真正管用的做法是用 “用户画像 + 核心诉求 + 内容边界” 公式拆解需求。举个例子,同样是减肥,精准的 prompt 应该是 “给 30 岁职场妈妈写一篇减肥攻略,她们每天只有 30 分钟运动时间,要避开节食(怕影响母乳),重点讲‘碎片化运动 + 家常菜搭配’,结尾加一个能直接保存的周计划表格”。你看,这样一来,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不会乱凑内容。
这里有个关键:一定要给 AI “拒绝的边界”。比如明确说 “不要提减肥药”“不用讲理论知识”,比只说 “要实用内容” 管用 10 倍。AI 本质是 “填充信息”,你不给它划禁区,它就会把相关的内容都堆进来,自然显得冗余又普通。
另外,别忘了加 “输出形式” 要求。比如 “用‘问题 + 解决方案 + 案例’结构写”“每部分加一个 emoji 分隔”,这些细节能让内容框架更清晰,也能避免 AI 写着写着跑偏。试过的人都知道,带格式要求的 prompt,输出质量至少提升 20%。
🌿 场景锚定公式:让 AI 写出 “有画面感” 的内容
为什么有些 AI 写的内容读起来像说明书?因为它不知道 “在什么场景下用”。比如写一篇关于 “保温杯” 的文案,只说 “突出保温效果”,AI 可能会写 “24 小时保温,温度恒定”。但如果加上场景 ——“给经常出差的人写保温杯文案,他们总在高铁站买热水,开会时想喝温水,偶尔还要泡咖啡”,AI 就会写出 “在高铁站接一杯热水,开 3 小时会还能喝到 45℃的温水,泡咖啡不烫嘴,装冰水到傍晚还是凉的”。
场景锚定的核心是 “加入 3 个细节”:时间、动作、痛点。比如写育儿文章,别只说 “给新手妈妈写哄睡技巧”,改成 “给刚休完产假的新手妈妈写哄睡技巧,她们晚上要起夜 3 次,哄睡时总被宝宝抓头发,希望哄睡时间能从 40 分钟缩短到 20 分钟”。细节越具体,AI 越能 “代入角色”,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会空洞。
还有个小技巧:在 prompt 里加 “禁用抽象词”。比如要求 “别说‘效果好’,要用‘3 天内宝宝夜醒次数从 5 次降到 2 次’这种具体数据”;“别说‘很方便’,要写‘单手就能操作,抱娃时也能调温度’”。抽象词是原创和创意的杀手,用具体描述替代,内容马上就鲜活起来。
💡 创意激发公式:给 AI “留白”,而不是 “填满”
想让 AI 有创意?关键是别把所有要求都堵死。很多人写 prompt 喜欢 “从头管到尾”,比如 “写一篇关于夏天的短文,要讲西瓜、空调、夜市,开头用比喻,中间分三段,结尾抒情”。这种 prompt 下,AI 只能按你的框架填内容,根本没机会发挥创意。
真正的创意 prompt 要 “给方向,留空间”。公式是 “核心主题 + 风格参考 + 创意钩子 + 开放要求”。比如写夏天,可以这样说:“写一篇关于夏天的短文,风格像汪曾祺的散文(平淡里带点小趣味),开头可以从‘傍晚的风’切入,中间要提到一种很少有人注意的夏日小物件(比如旧风扇、竹席上的压花),结尾不用总结,留一个让人回味的画面就行”。
这里的 “创意钩子” 很重要。可以是 “加入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比如 “夏天最舒服的不是开空调,是刚下过雨的傍晚搬个小马扎在树下坐会儿”),也可以是 “用一个冷门视角”(比如 “从小区里流浪猫的视角写夏天”)。AI 对 “新奇指令” 的响应度很高,你给它一个钩子,它就会顺着往下挖,而不是重复老掉牙的内容。
另外,试试加 “冲突感”。比如 “写一篇关于‘上班族带饭’的文章,既要突出健康省钱,又要承认‘早上起来做饭很麻烦’,最后给一个‘不用早起又能吃好’的折中方案”。有冲突的内容才容易出观点,比单纯喊 “带饭好处多” 有创意多了。
🔍 原创校验公式:避开 “AI 套话库”,输出独一份内容
哪怕 AI 写得再顺,要是撞了 “公共素材库”,原创度就上不去。比如写 “职场成长”,很多 AI 会默认用 “从实习生到主管”“熬夜改方案” 这些案例,原因是这些内容在训练数据里出现太多次。想避开这个坑,就得在 prompt 里加 “原创校验指令”。
第一个方法是 “指定小众案例源”。比如要求 “案例只能用‘自由职业者’‘体制内编外人员’‘初创公司合伙人’这三类人的经历,别用互联网大厂案例”。这些小众群体的故事在公共素材里少,AI 只能根据逻辑推导,自然不容易撞车。
第二个方法是 “加入个人化元素”。比如写 “旅行攻略”,别只说 “写一篇云南旅行攻略”,改成 “结合我喜欢‘逛菜市场’‘住老院子’‘不吃网红餐厅’的习惯,写一篇云南小众旅行攻略,推荐 3 个本地人常去但游客少的地方,每个地方附一个‘避开坑的小提醒’”。个人化偏好会倒逼 AI “定制内容”,而不是搬现成的攻略模板。
第三个方法是 “加‘反模板’要求”。比如明确说 “别用‘首先… 其次… 最后’的结构”“不用‘总而言之’做结尾”“避免出现‘众所周知’‘毫无疑问’这类词”。这些都是 AI 的 “舒适区表达”,避开它们,内容的 “人工感” 会强很多。
你还可以在 prompt 最后加一句:“写完后自己检查,要是发现某段话换个主题也能用(比如把‘旅行’换成‘学习’也不违和),就重新写这段”。这相当于给 AI 加了一道 “原创过滤”,能有效减少 “万能套话”。
📝 实战组合公式:3 个场景案例,直接套用出效果
光说公式太抽象,给你 3 个不同场景的实战案例,照着改就能用。
第一个场景:写产品推广文案(比如 “空气炸锅”)。
普通 prompt:“写一篇空气炸锅的推广文案,突出方便好用。”
高级 prompt:“给 25-30 岁的租房年轻人写空气炸锅推广文案,他们厨房小、怕麻烦、偶尔想省钱(不想总点外卖)。要讲‘不用洗锅’‘10 分钟出餐’这两个点,案例用‘早上烤速冻包子 + 晚上烤鸡翅’,最后加一句‘比点外卖省多少钱’的算账内容。别用‘黑科技’‘神器’这种词,语气像朋友推荐。”
第二个场景:写干货教程(比如 “Excel 函数入门”)。
普通 prompt:“写一篇 Excel 函数入门教程,讲 VLOOKUP 函数。”
高级 prompt:“给刚入职的运营新人写 VLOOKUP 函数教程,他们每天要处理‘用户名单 + 消费数据’两张表,总在‘匹配姓名和消费金额’上花半小时。用‘错误案例(比如匹配错行)+ 正确步骤(带截图说明点哪里,不用专业术语)+1 个职场常用场景(比如统计某类用户的消费总额)’的结构。结尾加一个‘记不住步骤怎么办’的小技巧。”
第三个场景:写情感短文(比如 “友情”)。
普通 prompt:“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要感人。”
高级 prompt:“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风格像朋友圈随笔。从‘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寄来一箱家乡特产’这个画面开头,中间讲一个具体小事(比如高中时她帮你占座位但后来闹过别扭),别喊‘友情很珍贵’这种口号,结尾用‘打开特产时闻到的味道’收尾。不用华丽的词,像聊天一样自然。”
这三个案例能看出规律:越贴近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痛点,AI 输出的内容就越有原创性和创意。你不用追求 “完美 prompt”,先做到 “比上次多一个细节”,效果就会慢慢出来。
最后想说,AI 只是工具,真正的原创核心永远在 “人” 身上 —— 你对需求的理解、对场景的观察、对创意的判断。prompt 公式是帮你把这些 “人的思考” 传递给 AI 的桥梁。多试几次,你会发现,AI 能写出什么,其实取决于你能问出什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