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内容的谁不用 AI 啊?但问题是,一堆人用同一个大模型,写出来的东西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平台原创检测一刷一个准,流量根本起不来。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你给的 prompt 太敷衍。今天就拆 5 个能让 AI 写出 “人味儿” 的关键要素,全是实战里磨出来的干货。
🎯 明确核心需求:给 AI 画个「靶心」
很多人写 prompt 就一句话:“帮我写篇关于 XX 的文章”。这跟让厨师 “随便做道菜” 有啥区别?最后出来的东西肯定平庸。
真正有用的做法是把需求拆成「目标 + 边界」。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 “职场新人沟通技巧” 的内容,不能只说这个主题。得加上:“目标是让刚入职 3 个月的应届生学会跟跨部门同事提需求,避免被怼;不能写太理论的东西,要用互联网公司的真实场景举例”。
你看,这样一来,AI 就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发力。它不会再给你扯那些 “沟通要真诚” 的废话,而是会聚焦在 “跨部门提需求” 这个具体场景里。核心需求越具体,AI 生成的内容重复率就越低,这是原创性的基础。
为啥这个要素关键?因为大模型的底层逻辑是 “匹配概率”,你给的关键词越模糊,它越容易往大众最熟悉的内容上靠。就像你搜 “火锅”,出来的肯定都是麻辣锅、鸳鸯锅这些常见的,但你说 “成都巷子里带醪糟味的牛油火锅”,出来的结果一下子就有了辨识度。
🏠 植入专属场景:给 AI 装个「过滤器」
同样写 “家庭教育”,有人写出来像教科书,有人写出来像隔壁妈妈在聊天。差别就在有没有植入专属场景。
举个例子,普通 prompt:“写一篇关于孩子玩手机的文章”。高级 prompt:“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就抱着平板刷短视频,说她两句就摔门,周末想带她去公园都不去。以这个场景为开头,写一篇给同款妈妈看的文章,重点讲怎么用‘置换法’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
看到没?植入具体场景后,AI 的输出会自动过滤掉那些通用观点。它会围绕 “三年级女生”“摔门反抗”“置换法” 这些细节展开,而不是泛泛地说 “要控制时长”“多陪伴”。这些专属场景细节,就是你内容的「防伪标签」。
怎么找专属场景?看看你身边发生的小事,你行业里那些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做美妆的,别总说 “这支口红显白”,可以写 “黄黑皮早上赶地铁,涂这支口红在阳光下比同事的大牌还提气色,还不容易沾口罩”。场景越私人化,AI 写出来的内容就越难撞车。
🎭 限定表达风格:给 AI 定个「人设」
你有没有发现,AI 默认写出来的东西都有点 “官方腔”?那是因为你没给它定人设。就像演员得有角色定位,AI 的表达风格也得有明确指向。
比如写职场内容,你可以限定:“用互联网大厂离职 HR 的口吻写,说话带点自嘲,比如提到绩效时可以说‘当年我给下属打 C 的时候,比他还紧张’,避免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类词”。
再比如写美食内容,设定成 “开了十年苍蝇馆子的老板,说话带点地方口音,比如把‘很好吃’说成‘巴适得板’,提到食材时会说‘我每天凌晨三点去市场挑的,不新鲜我砸自己招牌’”。
限定风格的时候,不光要说 “像谁”,还要说 “不像谁”。比如 “别像美食博主那样用一堆形容词,要像街坊聊天那样实在”。这种反差设定能让 AI 的表达更有记忆点,原创性自然就上去了。
为啥风格重要?因为同样的信息,不同人说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就像同样是劝人少抽烟,医生说的和老烟民说的,说服力来源完全不同。给 AI 定好人设,内容就有了独特的传播载体。
🔍 设置冲突引导:给 AI 挖个「思考题」
平铺直叙的内容没人看,AI 也一样。想让它写出有张力的东西,就得在 prompt 里设置冲突点。
比如写理财内容,别让 AI 直接说 “要存钱”。可以设置冲突:“老公每个月发工资就想买球鞋,老婆想存首付,两人为此吵了好几次。以这个冲突为起点,写一篇给年轻夫妻看的理财文章,重点讲怎么在消费欲望和储蓄目标之间找平衡”。
AI 遇到这种冲突场景,会自动去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照搬 “每月存收入 30%” 这类标准答案。它可能会写 “可以设一个‘球鞋基金’,每个月存一部分钱,既能满足老公的爱好,又不影响储蓄”。这种带有冲突解决思路的内容,原创性肯定比干巴巴的理论高。
设置冲突的小技巧:从 “两难选择” 入手。比如 “想跳槽又怕不稳定”“想做自媒体又没时间”“想省钱又怕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是普通人常遇到的矛盾,AI 围绕这些点展开,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接地气,有独特性。
🧩 预留创作接口:给 AI 留个「发挥空间」
完全把内容交给 AI 写,肯定会有模板感。聪明的做法是在 prompt 里留个口子,让 AI 在框架内发挥。
比如写产品测评,别让 AI 从头写到尾。可以说:“先列出这款扫地机器人的 3 个优点和 2 个缺点,优点部分要结合我家 120 平户型、有宠物掉毛的情况来说;缺点部分留一个空,让我自己补充使用时发现的问题,你再针对这个补充的缺点给改进建议”。
这样一来,AI 写的内容既有它的专业分析,又融入了你的个性化体验。最后那个补充的缺点,就是你内容的 “独家印记”。就算别人也测评同一款产品,你的版本因为有这个接口,原创性立刻拉开差距。
预留接口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让 AI 写一半留一半,你手动补充;可以让 AI 给几个选项,你选一个让它展开;还可以让 AI 先写框架,你填充细节。关键是别让 AI 全程主导,要让它成为你的 “协作工具”,而不是 “代笔”。
这五个要素说穿了就一个逻辑:把 AI 从 “通用工具” 变成 “你的专属工具”。你给的信息越具体、越私人、越有冲突感,AI 生成的内容就越难和别人撞车。现在平台检测原创,不光看文字重复率,更看内容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表达。
下次写 prompt 的时候,别再偷懒只给个主题了。花 5 分钟把这几个要素填进去,你会发现 AI 写出来的东西,连你自己都觉得 “这是我能想出来的?” 原创性上去了,流量自然也就来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