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什么是 "品牌调性"—— 别让 AI 写跑偏
很多人用 AI 写文案总觉得差点意思。问题多半出在没搞清楚自己品牌的调性到底是什么。品牌调性不是一句口号,是消费者看到你的内容时,心里泛起的那种 "啊,这很 XX(你的品牌名)" 的感觉。
比如提到江小白,你会想到年轻人的直白和小情绪。提到茅台,脑子里浮现的是庄重和醇厚。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质,就是 AI 最容易写崩的地方。AI 默认的中和文风,就像一杯白开水,能解渴但绝对带不出品牌的独特味道。
想让 AI 写得对味,得先把品牌调性拆解成具体的描述。不是说 "我们很年轻",而是说 "像 20 多岁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说话带点网感但不过火,喜欢用短句,偶尔蹦出点自嘲的幽默"。越具体,AI 越能抓住精髓。
📝 写 prompt 前必须做的 3 件事 —— 避免返工的关键
先扒一遍自家品牌的历史文案。把近半年的公众号推文、朋友圈广告、产品详情页全翻出来,挑出那些被用户夸过 "这很像我们会说的话" 的段落。这些是最好的参照样本,比凭空想的调性描述靠谱 10 倍。
再想想目标用户平时怎么聊天。如果你的客户是宝妈群体,就得知道她们聊孩子时爱用什么词,关心哪些细节。AI 写文案不是自说自话,是要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是在跟我说话"。
最后确定这次文案的具体场景。同样一个品牌,发朋友圈和发官网新闻的语气可能差很远。是促销活动?还是品牌故事?不同场景对文风的要求天差地别,这点必须在 prompt 里说清楚。
🔧 控制 AI 文风的 5 个 prompt 公式 —— 拿来就能用
品牌人格化公式:"假设你是 [年龄][职业][性格] 的人,正在向 [人群] 介绍 [产品],说话风格要像 [具体例子,比如:《脱口秀大会》里的徐志胜,幽默中带点自嘲但不低俗]"。这个公式特别适合那些想走亲民路线的品牌,把抽象的调性变成具体的人物形象,AI 理解起来没难度。
语气控制公式:"用 [形容词 1]、[形容词 2] 但不 [负面形容词] 的语气,描述 [产品特点]。避免使用 [禁忌词汇],多使用 [偏好词汇]。" 比如奢侈品品牌可以写成 "用优雅、克制但不疏离的语气,描述这款腕表的工艺。避免使用 ' 便宜 '' 划算 ',多使用 ' 匠心 '' 传承 '"。
词汇偏好公式:"写一段关于 [主题] 的文案,优先使用 [词汇列表 A] 中的词,少量使用 [词汇列表 B] 中的词,绝对不出现 [词汇列表 C] 中的词。" 这个方法对科技类品牌特别管用,能精准控制专业术语的使用比例,既显得专业又不会让普通人看不懂。
句式风格公式:"描述 [产品] 时,多用 [句式类型],少用 [句式类型]。句子长度控制在 [字数范围],段落不超过 [行数]。" 比如快消品品牌可以要求 "多用感叹句和设问句,少用长句。句子长度控制在 10-15 字,段落不超过 2 行",读起来就特别有节奏感。
情感倾向公式:"围绕 [核心信息],表达出 [情感类型] 的情绪,但强度控制在 [程度描述]。可以参考 [类似情绪的作品 / 场景] 的表达方式。" 比如教育机构招生文案可以写成 "围绕暑期课程优势,表达出期待和专业的情绪,但强度控制在温和不激进。可以参考优秀教师在家长会上的沟通方式"。
🧪 不同品牌调性的 prompt 实战案例 —— 从理论到实践
高端奢侈品品牌:"假设你是拥有 30 年经验的奢侈品鉴赏家,正在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成熟人群介绍这款限量版钢笔。语气要优雅、从容,带着对工艺的敬畏。多用 ' 臻选 '' 匠造 '' 传承 ' 这类词,避免任何口语化表达。句子要长一些,像缓缓展开的画卷。比如不能说 ' 这钢笔特好用 ',要说 ' 这支钢笔凝聚了三代工匠的智慧,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用这个 prompt 生成的文案,明显能感觉到那种不动声色的高级感。
互联网科技品牌:"你现在是科技圈的资深博主,要给刚接触智能设备的年轻人介绍这款新出的智能家居系统。语气要活泼、接地气,带点小幽默。可以用 ' 给力 '' 种草 '' 真香 ' 这些词,但别用太生僻的网络梗。句子要短,段落要碎,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比如可以说 ' 早上被窗帘自动拉开吓了一跳?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这才是起床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样写出来的文案,年轻人一看就觉得 "这品牌懂我"。
母婴品牌:"想象你是一位有经验的育儿嫂,正在跟新手妈妈们聊这款婴儿洗衣液。语气要温柔、亲切,带着点过来人的贴心。多说说具体场景,比如 ' 宝宝吐奶后 '、' 换尿布时 '。用词要实在,别整那些虚的。可以说 ' 这款洗衣液我自己也在用,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泡十分钟就掉,最重要的是洗完不硬邦邦,贴身穿才放心 '"。这种风格的文案,特别容易让宝妈们产生信任感。
🚨 最容易踩的 7 个坑 —— 这些错误别再犯
只说 "写一篇符合我们品牌调性的文案"。这等于没说。AI 根本不知道你的调性是什么,最后只能给你一篇四平八稳的通用稿。正确的做法是把调性拆解成具体的语言特征,越细越好。
没给 AI 参考样本。有时候光靠描述不够,最好的办法是直接给两段你觉得最符合品牌调性的旧文案,让 AI 先学习模仿。很多人忽略这一步,结果就是 AI 写出来总差点意思。
不控制情感强度。同样是表达喜悦,有的品牌需要狂喜,有的只需要浅笑。如果不在 prompt 里说清楚,AI 很可能会用力过猛,或者显得不够投入。
忽略行业特性。同样是 "专业",金融行业和医疗行业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金融要严谨中带点权威,医疗要专业中带点温暖。不把行业特性加进去,写出来的文案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一次性写太长的 prompt。AI 处理信息是有上限的,太长的 prompt 反而会让它抓不住重点。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先定大方向,再慢慢细化细节。
写完一次就觉得万事大吉。很少有完美的 prompt,最好的做法是先让 AI 出一版,然后根据结果调整 prompt,多来几轮。很多人嫌麻烦,结果就是错过了让文案更精准的机会。
不考虑发布渠道。同样的内容,发在小红书和发在官网,文风肯定不一样。不在 prompt 里说明发布渠道,AI 很可能给你一个不适合场景的版本。
📈 用数据验证 prompt 效果 —— 让 AI 文案真正产生价值
别光凭感觉判断 AI 文案好不好。最好的办法是做 A/B 测试。用不同的 prompt 生成几版文案,在同样的渠道发给同样的人群,看哪个转化率高。数据不会骗人,这是优化 prompt 最靠谱的方法。
重点关注这几个指标:打开率、读完率、互动率、转化率。前两个反映文案有没有吸引力,后两个反映文案有没有真正打动用户。如果打开率低,说明标题和开头的风格有问题;如果读完率低,可能是文风不够吸引人读下去;如果互动率和转化率低,那就是整体调性没说到用户心坎里。
把效果好的 prompt 存成模板。每次写类似内容时,就在这个模板基础上微调,比每次从头写 prompt 效率高多了。还可以建立一个 prompt 库,按品牌调性分类,以后换产品或者换场景都能直接用。
还要定期更新 prompt。用户的审美会变,流行的表达方式也会变。最好每季度回顾一次 prompt 效果,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比如这两年流行的 "躺平"" 内卷 " 这些词,放到三年前的 prompt 里就完全不合适。
写在最后:用 prompt 控制 AI 文风,说到底是把品牌的 "说话方式" 教给 AI。这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别指望一次就能写出完美的 prompt,多试、多改、多总结,慢慢就能找到让 AI 精准表达品牌调性的秘诀。记住,好的 AI 文案不是写出来的,是 "调教" 出来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