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Midjourney 有段时间了,发现很多人卡在 “想画啥但出不来” 的阶段。其实核心问题就一个 ——prompt 没写对。今天把压箱底的高级指令技巧全掏出来,从基础参数到实战组合,保证看完你的出图率至少翻三倍。
🛠️ 基础指令体系:别让低级错误毁了画面
先把地基打牢,这些基础指令看着简单,用错了直接影响成片质量。
版本指定是绕不开的坎。--v 5.2 和 --v 6.0 现在用得最多。5.2 版本色彩过渡更柔和,适合氛围感插画;6.0 版本细节锐度拉满,画产品静物简直绝了。我上周画一款耳机,用 v5.2 出来的金属感发灰,换成 v6.0 加 --style raw,耳机上的拉丝纹理都清晰得能数出来。
风格化参数 --s 这个数值很微妙。默认 600,数值越低画面越写实,越高越有艺术夸张感。画卡通头像的时候,我一般调到 800-1200,眼睛会变得特别灵动;但画商业人像就压到 200-300,免得脸变形。
比例参数 --ar 得根据用途选。16:9 适合做壁纸,4:5 更接近手机屏,3:2 是杂志内页常用的。上次帮客户做社交媒体配图,用 1:1 正方形加 --q 2(质量参数),出图清晰度比默认高了一个档次,客户直接加钱要了全套。
还有 --seed 种子号,这个一定要记下来。同一个 prompt 加相同 seed,能保证画面元素稳定。我做系列插画时,先用 seed 固定人物轮廓,再微调服饰细节,效率提升太多了。
🔗 高级指令组合:让 AI 精准 get 你的点
单一指令威力有限,组合起来才是真・核武器。
关键词层级要像搭积木。主体 + 环境 + 风格 + 细节,这个公式百试百灵。比如 “赛博朋克少女,站在雨夜的东京街头,新海诚风格,霓虹灯在湿滑地面的倒影,瞳孔里映出全息广告,8K 分辨率”。注意啊,前面的关键词权重更高,把最重要的放前面准没错。
情绪与氛围引导得靠副词。“孤独的宇航员,漂浮在废弃空间站,光线从破损舷窗斜射进来,尘埃在光束中跳舞,超现实主义,带着淡淡的忧伤”。加了 “淡淡的忧伤” 后,AI 会自动调整色调,偏冷的蓝紫色调一下子就把氛围拉满了。
细节精度控制有两个秘诀。--detail 1.5 这个参数能强制 AI 强化细节,但别超过 2.0,不然画面会乱。另外在关键词里加 “extreme close-up of fabric texture”(织物纹理特写),连毛衣的线头都能给你画出来。我画复古连衣裙时这么试过,客户还以为是实拍图。
风格融合要敢跨界。“梵高笔触画赛博朋克城市,星空般的霓虹灯管,旋转的摩天大楼,后印象派与未来主义混合”。这种反差感特别出效果,上次发在社交平台,点赞量是平时的五倍。
🎨 实战场景指令:不同领域的精准配方
光说不练假把式,分场景给你们上硬菜。
插画创作领域,儿童绘本风格可以这么写:“圆脸蛋小女孩追着蝴蝶,开满蒲公英的草地,水彩质感,柔和的边缘线,色彩明亮饱和,迪士尼动画风格,--ar 3:4 --s 750”。我用这个 prompt 给出版社出过三套绘本封面,甲方一次没改直接过。
产品设计方面,3C 产品渲染得突出质感:“无线蓝牙耳机,悬浮在黑色背景中,金属外壳,哑光磨砂处理,侧面 LED 指示灯亮着蓝光,超写实渲染,反光清晰可见,--v 6.0 --q 2”。加了 “反光清晰可见”,AI 会自动计算光源角度,出来的图跟专业建模软件做的差不多。
概念艺术场景,科幻飞船设计试试这个:“星际巡洋舰停靠在行星轨道,船体表面有生物肌理纹路,融合机械与有机形态,远处恒星爆发产生的光晕,cinematic lighting(电影级打光),--ar 16:9 --style raw”。电影级打光这个词太关键了,暗部细节不会丢失,整体画面特别有史诗感。
✂️ Prompt 优化方法论:从 “还行” 到 “惊艳” 的秘密
写 prompt 就像做菜,得慢慢调味道。
先看劣质 prompt 的通病:“画一个美女”—— 这范围也太广了。AI 根本不知道你要古风还是现代,御姐还是萝莉。改成 “穿汉服的少女,鹅蛋脸,柳叶眉,手持团扇站在桃花树下,唐代妆容,工笔画风格”,画面一下子就具体了。
借鉴优质案例有个技巧:看到好图先右键 “Copy Prompt”,分析人家的关键词结构。我最近研究大师级作品,发现他们爱用 “by [艺术家名字] and [另一个艺术家名字]” 这种组合,比如 “by Hayao Miyazaki and Moebius”,能融合两位大师的风格,特别出挑。
A/B 测试一定要做。同一个主题写两个版本 prompt,比如版本 A:“森林里的木屋”,版本 B:“苔藓覆盖的木屋,烟囱冒着白烟,门口堆着劈好的柴火,雨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宫崎骏风格”。对比之后就知道,细节越具体,AI 发挥越稳定。
🚫 避开这些坑:90% 的人都在犯的错
踩过的坑太多了,给你们提个醒。
关键词堆砌是大忌。有人觉得写得越多越好,结果 “红色裙子蓝色头发绿色眼睛黄色鞋子” 这种,AI 直接懵圈。关键词控制在 15-20 个以内,重点突出 2-3 个核心元素就行。
别忽略负向提示 --no。画人像时加 “--no glasses” 能避免 AI 乱加眼镜,“--no text” 能防止画面出现莫名其妙的文字。我上次画品牌 logo,加了 “--no watermark”,省了后期处理的麻烦。
参数搭配不能瞎来。--s 2000 配 --v 5.2 基本等于灾难,画面会变得极其混乱。记住:高风格化适合艺术创作,商业用途选低风格化 + 高版本模型,准没错。
🔮 未来趋势:学会这些,不怕 AI 更新迭代
Midjourney 更新太快,但核心逻辑没变。
最近测试 v6.1 版本,发现它对 “cinematic color grading(电影调色)” 这个指令反应特别好。画同一场景,加了这个词后,色调对比度明显增强,更有电影截图的感觉。
多模态指令是趋势。现在可以加 “--video” 生成过程视频,未来可能支持语音描述。提前练好用短句描述画面的能力,比如 “夕阳把云层染成橘子汽水的颜色”,比干巴巴的 “橙色云朵” 效果好十倍。
结合其他工具用。把 Midjourney 出的图导入 Photoshop 修细节,再用 ChatGPT 帮你优化 prompt,形成创作闭环。我现在做项目,这套流程下来,效率比纯手动快五倍不止。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prompt 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是和 AI 沟通的语言。多练、多分析、多调整,你会发现 AI 比你想象中更懂艺术。下次再有人说 “AI 画画没灵魂”,你就甩给他一张用高级指令画的图 —— 实力才是最好的反驳。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