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AI 工具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能不能写出好的 prompt 直接决定了你用 AI 的效率。同样是用 ChatGPT、文心一言这些工具,有人写的 prompt 能得到精准答案,有人却只能拿到泛泛而谈的回复。这背后的关键,就是有没有掌握高级 prompt 的写作逻辑。今天就把我实战中总结的写作公式和思维链用法分享出来,看完你就能直接上手用。
🎯 高级 prompt 写作的 3 个核心要素
很多人写 prompt 只说 “帮我写一篇文章”“给我分析个问题”,这种模糊的指令,AI 根本不知道该输出什么质量的内容。高级 prompt 必须满足三个核心要素:目标明确、约束清晰、信息充分。
目标明确指的是你要让 AI 知道 “做什么”。比如你想让 AI 写文案,不能只说 “写文案”,得说 “写一篇针对 25-30 岁女性的护肤品朋友圈文案,突出‘熬夜修护’卖点”。目标越具体,AI 的输出就越贴近你的需求。之前有个朋友让 AI 写产品介绍,一开始说 “写个手机介绍”,得到的内容全是参数堆砌;后来改成 “给学生党推荐这款手机,重点说续航和性价比,语言要口语化”,结果立刻能用。
约束清晰是告诉 AI “不能做什么” 和 “要怎么做”。包括风格、字数、格式这些细节。比如 “写一篇职场干货文,不要用专业术语,每段不超过 3 行,结尾加个行动号召”。这些约束能帮你过滤掉无用信息,避免 AI 输出冗余内容。我试过让 AI 写活动方案,没加约束时得到的是 10 页长文;加上 “方案控制在 3 个核心环节,每个环节附 1 个执行要点”,结果简洁又实用。
信息充分是给 AI “足够的素材”。AI 不是万能的,它的输出依赖你提供的信息。比如让 AI 分析行业趋势,你得告诉它 “参考 2024 年电商行业报告,重点分析直播带货板块”;让 AI 改文案,最好附上原文和修改方向。有次帮同事改小红书笔记,直接给 AI 原文后,修改效果一般;后来补充了 “目标用户是宝妈,想突出‘省时’优势”,改出来的内容点赞率提高了 40%。
📝 3 个实战级高级 prompt 写作公式(附案例)
掌握公式能让你快速上手,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想。这三个公式是我在 100 + 次 AI 工具使用中总结的,覆盖了大部分场景。
第一个公式:目标 + 场景 + 风格 + 示例。适合内容创作类需求,比如写文案、做策划。举个例子,想让 AI 写短视频脚本,用这个公式可以这样写:“帮我写一个宠物食品的 15 秒短视频脚本(目标),场景是主人给狗狗喂食时的互动(场景),风格要温馨搞笑,加一句狗狗的拟人化台词(风格);参考示例:‘主人刚打开罐头,狗狗就叼来自己的碗,尾巴摇得像小马达’(示例)”。用这个公式写出来的脚本,比普通指令多带 30% 的细节,直接能用。
第二个公式:问题 + 拆解 + 要求 + 反馈。适合分析类、解决问题类需求。比如让 AI 分析用户投诉,可以这样写:“分析最近一周的 10 条奶茶店用户投诉(问题),先按‘口味、服务、包装’分类,再找出每类的高频词(拆解);要求用表格呈现,标注每类投诉的改进建议(要求);如果分析时发现重复投诉,重点标红(反馈)”。这个公式能让 AI 像个专业分析师一样工作,输出的结果条理清晰,省去你二次整理的时间。
第三个公式:角色 + 任务 + 约束 + 交付物。适合需要专业视角的需求,比如写行业报告、做法律建议。比如让 AI 写跨境电商选品建议,这样写:“假设你是有 5 年经验的跨境电商选品经理(角色),帮我分析 2024 年东南亚市场的家居用品选品方向(任务);要排除重量超过 5kg 的产品,优先考虑客单价 30-50 美元的品类(约束);最后给 3 个具体产品,附市场需求量和竞争度数据(交付物)”。用角色设定让 AI 输出更专业,约束条件避免无效信息,交付物明确让结果可落地。
🔗 思维链:让 AI “思考” 更深入的核心技巧
思维链简单说就是 “让 AI 把思考过程写出来”,而不是直接给答案。这对复杂问题特别有用,比如做决策、解数学题、写深度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 AI 直接给答案时,可能跳过关键步骤,导致结果片面;让它展示思考链,相当于逼着它 “一步步想”,正确率能提高 60%。
怎么引导 AI 使用思维链?关键是加一句 “先说明你的分析步骤,再给结论”。比如让 AI 帮你选开店位置,普通指令是 “帮我选奶茶店开店位置”;加思维链引导后:“帮我选奶茶店开店位置,先分析‘人流量、租金、竞争对手、目标客群’四个因素,说明每个因素的考虑逻辑,再给出 3 个推荐位置”。后者得到的结果会包含 “为什么这个位置人流量高”“周边竞争对手的客单价是多少” 这些细节,帮你做出更靠谱的决定。
思维链还有个进阶用法:分步骤追问。比如让 AI 写商业计划书,第一次可以说 “先分析这个项目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得到答案后,再问 “基于这些用户需求,项目的核心卖点应该怎么设计”;最后问 “结合卖点,制定 3 个月的推广计划”。这样一步步引导,比直接说 “写商业计划书” 得到的内容深 3 个层次,细节更全。
🌐 不同场景的 prompt + 思维链组合应用
光有公式还不够,得结合场景用。这几个场景是最常见的,照着用就能出效果。
职场汇报场景:用 “角色 + 任务 + 思维链” 组合。比如让 AI 帮你写季度工作总结,指令可以是:“假设你是我的助理(角色),帮我写季度工作总结(任务);先梳理‘完成的 3 个核心项目、遇到的 2 个问题、下个季度的 2 个目标’(思维链步骤);每个部分要附具体数据,比如‘项目 A 提前 5 天完成,带来 20% 的客户增长’”。这样写出来的总结,比自己写节省 1.5 小时,还不会漏关键信息。
电商运营场景:用 “目标 + 拆解 + 思维链” 组合。想让 AI 优化商品标题,指令可以是:“优化一款儿童保温杯的商品标题(目标);先分析同类爆款标题的关键词,比如‘防烫’‘316 不锈钢’‘带吸管’(拆解);再结合我们的卖点‘夜间发光杯盖’,把关键词组合进去(思维链步骤);最后给 5 个标题选项,标注每个的核心优势”。用这个方法优化的标题,搜索排名平均能提升 2-3 位。
学习备考场景:用 “问题 + 要求 + 思维链” 组合。让 AI 帮你整理考点,比如:“整理英语四级阅读的 3 个高频题型(问题);要求每个题型附解题步骤,先讲怎么定位原文,再讲怎么排除干扰项(要求);最后用一道真题举例,说明你是怎么一步步得出答案的(思维链步骤)”。这样整理的考点,比单纯的知识点罗列记得牢,做题正确率能提高 25%。
❌ 避坑指南:高级 prompt 写作的 5 个常见错误
就算知道公式,也可能踩坑。这些错误我之前都犯过,现在整理出来帮你避开。
第一个错误:信息过载。有人觉得给的信息越多越好,其实不是。比如让 AI 写文案,把品牌历史、产品参数、用户评价全塞进去,AI 反而抓不住重点。正确的做法是只给核心信息,比如 “品牌主打‘天然’,产品是草本洗发水,用户是 20-25 岁女生”,多余的信息可以说 “如需补充细节,我会进一步说明”。
第二个错误:没有约束条件。比如让 AI 写文章,不说字数和风格,得到的可能是 1000 字的严肃内容,而你其实只需要 300 字的轻松短文。每次都要加约束,比如 “字数控制在 300-500 字,风格像和朋友聊天”。
第三个错误:跳过示例。尤其是让 AI 模仿特定风格时,不给示例就等于让它瞎猜。比如想让 AI 写像 “小红书笔记” 的内容,一定要加示例:“参考这种风格:‘谁懂啊!这个面霜我用了一周,脸蛋子嫩到能掐出水~’”,不然 AI 可能写成新闻稿风格。
第四个错误:思维链步骤太笼统。说 “帮我分析问题” 不如说 “先找出问题的 3 个原因,再分析每个原因的影响,最后给解决办法”。步骤越具体,AI 的思考就越有方向。
第五个错误:不做二次调整。高级 prompt 不是一次性的,第一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不足。比如让 AI 写的方案少了某个环节,别重新写指令,直接说 “刚才的方案里,补充‘成本预算’部分,按‘物料、人力、推广’分类”,这样效率更高。
📈 怎么判断你的 prompt 是否 “高级”?3 个检验标准
写出来后不知道好不好?用这 3 个标准检验,达标了就是合格的高级 prompt。
第一个标准:AI 输出的结果是否需要二次修改。高级 prompt 得到的内容,至少 80% 能直接用,最多改改细节。如果需要大篇幅重写,说明你的指令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约束不够。
第二个标准:是否覆盖了核心需求。比如你要的是 “3 个可执行的推广方法”,AI 却给了 “推广的重要性”,这就是没覆盖核心需求。这时候要在指令里加 “只说具体方法,不说意义”。
第三个标准:是否有 “惊喜细节”。高级 prompt 能让 AI 输出你没明确说但需要的内容。比如让 AI 写活动方案,它主动加上 “雨天备用场地安排”,这就是好的信号,说明你的指令引导到位了。
掌握这些技能,你用 AI 工具的效率会翻倍。不用羡慕别人能让 AI “听话”,照着这些方法练,你也能做到。记住,AI 是工具,而好的 prompt 是操控工具的 “遥控器”—— 遥控器越精准,工具用得越顺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