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 Prompt 公式?为什么它能让 ChatGPT 变聪明?
你可能用过 ChatGPT 但总觉得它回答太浅。问 “如何做产品运营”,它只会给框架;问 “分析一个行业趋势”,答案像百科全书摘要。问题不在工具,在你没掌握Prompt 公式—— 这是一套能让 AI 精准理解需求、输出深度内容的表达模板。
普通提问是 “给我分析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用公式提问则是 “假设你是 5 年经验的行业分析师,用 PEST 模型拆解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点分析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给出 3 个潜在风险和应对建议”。后者把角色、方法、范围、输出要求全说清了,ChatGPT 自然能给出有价值的内容。
Prompt 公式的核心是 “限制 + 引导”。限制让 AI 聚焦方向,引导让它知道该用什么逻辑。就像给厨师说 “用川菜做法,给 3 个辣度可选的鱼香肉丝菜谱”,比 “做个鱼香肉丝” 结果好 10 倍。
🔍 拆解型 Prompt 公式:把复杂问题拆成 “可分析单元”
深度分析的第一步是拆解。遇到 “分析一个公司的竞争力” 这种大问题,直接问只会得到泛泛而谈。试试这个公式:角色 + 拆解维度 + 优先级 + 输出形式。
举个例子,想分析 “字节跳动的商业化能力”,用公式可以这样问:“你现在是互联网战略顾问,从用户规模、广告算法、国际化程度、旗下产品协同这 4 个维度拆解字节跳动的商业化能力,先重点说广告算法的 3 个核心优势,最后用表格总结各维度的强弱项”。
这里的关键是拆解维度要具体到 “可量化或可验证”。别用 “运营能力” 这种模糊词,换成 “用户留存率提升策略” 这种能落地的角度。你会发现,ChatGPT 给出的答案会包含具体案例,比如 “抖音的 LTV 预测模型比行业快 30%”,而不是空泛的 “算法先进”。
再试一个场景:分析一篇爆款文章的逻辑。公式可以是 “假设你是内容策划,从标题钩子、段落节奏、情绪调动、结尾引导这 4 个方面拆解《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反消费主义》,指出每个部分用了什么技巧,哪些地方可以优化”。这样得到的不是 “写得好”,而是 “第 3 段用了对比数据,把月薪 5 千和 2 万的消费习惯并列,增强了说服力”。
🆚 对比型 Prompt 公式:让 AI 成为 “客观裁判”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两个选项中做决策。比如 “选 A 工具还是 B 工具”“用甲方案还是乙方案”。这时候普通提问容易让 AI 和稀泥,而对比型公式能逼它给出明确结论。
公式结构可以是:明确对比项 + 设定评价标准 + 要求加权排序 + 给出决策建议。举个例子,纠结 “选 Notion 还是飞书文档做知识库”,用公式提问:“你是效率工具测评师,从协作实时性、模板丰富度、离线功能、第三方插件这 4 个维度对比 Notion 和飞书文档,每个维度 1-10 分,最后按‘团队协作’占 60%、‘个人使用’占 40% 加权计算总分,告诉我哪个更适合 50 人以下的创业团队”。
你会发现,AI 不仅给分,还会解释 “飞书文档实时协作延迟低于 0.5 秒,适合多人同步编辑”“Notion 离线功能只能查看不能编辑,对经常出差的团队不友好”。这些细节比单纯说 “各有优势” 有用得多。
再比如对比两个营销方案:“假设你是电商运营,从获客成本、转化周期、复购率、执行难度 4 个方面对比‘直播秒杀’和‘社群拼团’,每个标准说明判断依据,最后告诉我在 618 大促期间,哪个方案更适合客单价 200 元以下的日用品”。AI 会算出 “直播秒杀获客成本比拼团高 20%,但转化周期快 3 倍”,帮你快速决策。
关键是评价标准要和你的实际需求绑定。如果团队都是苹果用户,就加上 “Mac 端适配性”;如果预算有限,就把 “成本” 的权重提高。标准越具体,AI 的对比越有参考价值。
🌰 场景化 Prompt 公式:让 AI “身临其境” 解决问题
最能体现 ChatGPT 价值的,是让它模拟真实场景。比如 “客户投诉该怎么回应”“给领导做汇报该说什么”。这时候场景化公式能让 AI 输出可直接复用的内容。
公式可以是:设定具体场景 + 明确角色身份 + 给出背景信息 + 要求输出具体动作 / 话术。比如做客服的朋友,想知道如何回应 “产品用了 3 天就坏了” 的投诉,公式可以是:“你是售后客服,客户在电话里很生气,说买的扫地机器人用了 3 天就无法充电,要求退款但已经超过 7 天无理由期限。你的权限是可以换新机或补偿 200 元券。请给出 3 句安抚话术 + 2 个解决方案,要体现出同理心且不让公司损失太大”。
AI 会给出类似 “您别着急,机器出问题肯定影响使用体验,换作是我也会生气(同理心)。我们检测后如果是质量问题,直接给您发台新机,往返运费我们承担(方案 1)” 这样的回答,比自己瞎琢磨高效多了。
再比如给销售用的场景:“你是 SaaS 产品销售,客户说‘你们比竞品贵 30%’,你知道我们的产品多了‘数据自动备份’和‘7×24 小时专属客服’两个功能。请设计一个 3 句话的回应,突出性价比,不要直接否定竞品”。AI 会说 “价格确实是考虑因素(认同),不过很多客户反馈,光是数据自动备份功能,就帮他们避免过至少一次意外丢失的损失(价值),您觉得这两个功能对您团队重要吗?(引导)”。
这种公式的核心是把 “抽象需求” 变成 “具体画面”。你给的背景越细,AI 的回答越贴近实际。比如加上 “客户是传统企业,对新技术半信半疑”,AI 就会调整语气,用更保守的表达。
🚀 进阶技巧:让 Prompt 公式威力翻倍的 3 个秘诀
掌握基础公式后,这几个技巧能让分析深度再上一个台阶。第一个是 “叠加角色”。比如让 AI 同时扮演 “行业专家 + 数据分析师 + 用户代表”,从多个视角分析。问 “该不该做社区团购”,可以说 “你同时是零售行业顾问、数据分析师和下沉市场消费者,分别从这三个身份给出观点,最后综合判断可行性”。这样得到的答案既有行业趋势,又有数据支撑,还有用户真实想法。
第二个是 “喂数据”。AI 的分析基于它的训练库,但你可以补充最新数据让它更精准。比如分析 “2025 年奶茶行业趋势”,先给它 “2024 年新式茶饮门店减少 15%,但客单价提高 20%” 的数据,再用公式提问:“你是餐饮研究员,结合我给的数据,用 SWOT 模型分析 2025 年奶茶行业,重点说小品牌的生存机会”。AI 会把数据融入分析,指出 “小品牌可以聚焦区域特色,比如在广东做陈皮奶茶,避开和头部品牌的价格战”。
第三个是 “迭代优化”。第一次提问结果不满意?用 “追问公式” 让它细化。比如第一次得到的分析太笼统,就说 “刚才说的‘用户体验优化’能不能具体到 APP 的 3 个页面?每个页面举 1 个可操作的例子”。多来几轮,答案会越来越精准。就像剥洋葱,每一层追问都能去掉模糊的部分,露出核心。
💡 最后想说:公式不是枷锁,是跳板
可能有人觉得,用公式会限制 AI 的发挥。其实恰恰相反,清晰的指令是释放 AI 能力的钥匙。就像拍电影,好的剧本才能让演员发挥演技,Prompt 公式就是给 AI 的 “剧本”。
你可以从今天说的这几个公式开始试:分析问题用拆解型,做选择用对比型,解决具体问题用场景化。记得每次用完都总结下 —— 哪些地方 AI 回答得好,下次可以保留;哪些地方差,下次调整公式细节。
练熟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能用 ChatGPT 做深度分析,还能让它写方案、改文案、做规划。这时候你不是在 “用工具”,而是在 “指挥工具创造价值”。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