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文章的人都绕不开 AI 工具,但最头疼的就是原创度问题。明明用了 ChatGPT 或者 DeepSeek,出来的东西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么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内容,要么读者一看就觉得 “假”。其实问题不在工具本身,在于你怎么给它们下指令。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DeepSeek 和 ChatGPT 在 Prompt 指令上到底有啥不一样,新手该怎么用才能写出真正有原创感的东西。
📌 先搞懂:平台判定原创度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以为原创度就是 “查重率”,其实大错特错。现在搜索引擎和内容平台的算法早就升级了,真正的原创是 “信息增量 + 表达独特性 + 逻辑自洽” 的结合体。
你随便找一篇被标为 “优质原创” 的文章看看,它可能引用了公开数据,但一定会有自己的解读角度;可能讨论了热门话题,但一定会加入具体场景的细节。AI 生成的内容之所以容易被识破,就是因为它太 “平均” 了 —— 观点不偏激、例子不具体、语气没个性。就像一个老好人说话,听着没错,但记不住。
举个例子,写 “早餐吃什么健康”,AI 可能会说 “建议搭配蛋白质和碳水”,这叫信息重复;但你如果说 “我试过连续一周早餐吃水煮蛋配全麦面包,第三天真的不便秘了,但得配点咸菜不然咽不下去”,这就有了原创感。因为加入了个人体验和具体细节,这些是 AI 数据库里没有的 “独家信息”。
所以给 AI 下指令的时候,别只想着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得先想清楚,你要在这篇文章里加入哪些 “只有你能提供的东西”。
🧠 DeepSeek 的 Prompt:要 “钻得深”,先给 “坐标系”
用过 DeepSeek 的人应该有感觉,这工具擅长把一个点挖透,但前提是你得告诉它 “从哪个角度挖”。它的指令设计核心不是 “写什么”,而是 “怎么思考”。
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 “职场新人要不要主动加班” 的文章,直接让 DeepSeek 写,出来的内容大概率是 “视情况而定,注意平衡工作与生活” 这种正确的废话。但你如果给这样的指令:“以‘互联网公司试用期员工’为身份,分析主动加班的 3 个隐藏风险 —— 比如让领导觉得你效率低、错过同事私下的信息同步、过度消耗导致后期乏力。每个风险都要结合具体场景,比如‘周五晚上主动留下改方案,却不知道领导其实在微信群里通知周一再讨论’”。
你看,这里给了三个明确的 “思考锚点”,还限定了身份和场景。DeepSeek 就会沿着这些锚点往下挖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它的算法更吃 “具体限制”,限制越细,输出的内容就越有独特性。
还有个小技巧,给 DeepSeek 的指令里最好加入 “反常识视角”。比如写 “远程办公的好处”,别让它写 “节省通勤时间”,而是让它写 “远程办公让我发现同事小王其实是个夜猫子,凌晨两点发的方案比白天的质量高 30%”。这种带着观察的细节,就是原创度的加分项。
🤖 ChatGPT 的 Prompt:要 “变花样”,得给 “调味剂”
ChatGPT 的优势在于生成内容的 “多样性”,但也容易陷入 “套路化”。想让它写出原创感,关键在于给指令加 “个性化调料”。
它不像 DeepSeek 那样需要精准的思考框架,反而需要更多 “情绪化” 或 “个性化” 的引导。比如同样写 “远程办公”,给 ChatGPT 的指令可以是:“用‘刚入职 3 个月的客服专员’的语气写远程办公的体验,要提到三个尴尬瞬间 —— 比如开会时被家人突然打断、穿着睡衣接视频会议被领导发现、网速卡成 PPT 时只能假装信号不好。每个瞬间都要带点自嘲的幽默感”。
这里的关键是 “语气” 和 “情绪”。ChatGPT 对这类指令的响应度很高,能模仿出不同人的说话风格。你甚至可以在指令里加入 “口头禅”,比如 “每段结尾加一句‘你说气人不气人’”,这样生成的内容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印记。
另外,ChatGPT 适合 “二次加工” 指令。比如你先用它生成一个初稿,然后拿着初稿给它提修改意见:“这段关于网速的描写太干了,你想象一下当时正在和客户通电话,突然断网,你手忙脚乱找热点的样子,再重写一遍”。这种基于初稿的精准调整,比一次性指令更容易出效果。
🆚 实战对比:写同一主题,两个工具的指令差异在哪?
拿 “新手做自媒体要不要买课程” 这个话题来对比,看 DeepSeek 和 ChatGPT 的指令设计有啥不同。
给 DeepSeek 的指令应该是:“从‘课程内容与实际平台规则的时差’角度分析,比如某课程教的‘抖音涨粉技巧’是 2023 年的,但 2024 年算法已经改了。要具体列出 3 个常见的‘过时知识点’,并说明怎么通过平台官方文档验证信息是否有效”。—— 这里强调的是 “分析维度” 和 “验证方法”,让它往深度挖。
给 ChatGPT 的指令则是:“以‘花 2000 块买了 3 个自媒体课程的失败者’的口吻,吐槽课程里最没用的 3 个内容,比如‘教你养号却不告诉你现在平台不看账号年龄’,每个吐槽都要带一个自己踩坑的具体金额或时间成本”。—— 这里强调的是 “身份代入” 和 “细节颗粒度”,让它往个性化表达走。
结果会很明显:DeepSeek 会产出结构化的分析,比如 “课程滞后的三个原因”“验证信息的五个步骤”;ChatGPT 会产出带情绪的叙述,比如 “那个号称‘月入过万’的课程,第三章还在教怎么互粉,我照着做了一周,账号直接被限流”。
这两种原创感不一样,但都能避开 “AI 腔”。关键是你得根据自己的内容风格选工具 —— 偏理性分析用 DeepSeek,偏故事分享用 ChatGPT。
💡 新手必学:让 AI 内容 “去机器味” 的 3 个万能技巧
不管用哪个工具,最后都得自己动手改一改。这三个技巧能让内容瞬间有 “人味儿”。
第一个是加 “感官细节”。AI 写食物只会说 “美味可口”,你改成 “咬下去第一口是脆的,中间有点黏牙,后味带点焦糊的甜,像小时候外婆烤糊的红薯”。视觉、听觉、味觉这些细节,AI 很少会主动加,加了之后原创度立马提升。
第二个是留 “不完美”。AI 写观点总是滴水不漏,反而显得假。你可以故意加一句 “这只是我个人看法,可能不对”,或者 “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有人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这种犹豫和不确定,反而像真人在说话。
第三个是埋 “个人标签”。比如你经常提到自己的职业、爱好,或者某个固定的比喻。我认识一个博主总说 “就像我家那只胖猫,每次……”,读者慢慢就会记住这个标签,即使内容是 AI 生成的,加上这个标签就有了辨识度。
比如写 “时间管理”,AI 可能会说 “要合理规划时间”,你改成 “我试过把时间切成小块,就像给我家猫分猫粮一样,结果下午三点那顿总忘,因为那时候猫在睡觉我也想睡”。既加了个人标签,又有具体场景,原创感自然就出来了。
🚫 最容易踩的坑:这些指令等于 “催着 AI 抄作业”
新手用 AI 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给的指令太宽泛,逼着 AI 去 “抄” 数据库里的内容。
比如 “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这种指令等于让 AI 在千万篇减肥文里拼拼凑凑,出来的东西肯定像洗稿。再比如 “写得专业一点”,AI 理解的 “专业” 就是堆砌术语,读者看着累,平台也不喜欢。
还有一种是 “让 AI 替你做结论”。比如 “分析哪个行业最赚钱”,AI 给出的答案肯定是 “it、金融、医疗” 这些老生常谈。但你如果说 “结合我做餐饮的经历,分析为什么有人觉得餐饮赚钱其实是假象”,AI 就会围绕你的经历展开,结论就有了独特性。
记住,AI 只是个 “高级秘书”,它能帮你整理信息、组织语言,但不能替你思考。原创的核心永远是 “你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 可能是一个小众的经历,一个奇怪的观察,甚至是一个错误的尝试。把这些东西喂给 AI,它才能帮你写出真正原创的内容。
现在的平台不缺 “正确的内容”,缺的是 “独特的视角”。用 DeepSeek 就逼着它往深了挖那个 “只有你关注的点”,用 ChatGPT 就逼着它用 “只有你会用的语气”,再加上那些带个人印记的细节,原创度根本不是问题。
新手别总想着 “AI 能不能帮我写出爆文”,先想 “我能给 AI 提供什么独家信息”。想通了这一点,用 AI 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的像 “你写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