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写出来的内容要么被检测出 AI 味重,要么原创度低,发出去没流量。其实不管是 ChatGPT 还是其他大模型,想写出能过原创检测、有流量的文章,技巧和指令设计很关键。今天就拆解 ChatGPT 原创文章生成的核心技巧,告诉你 Prompt 该怎么写,再对比下 DeepSeek 模型的特点,帮你选对工具、用对方法。
📝 ChatGPT 原创文章生成:避开 3 个坑,原创度直接提升 40%
很多人用 ChatGPT 写文章,总觉得 “是 AI 写的所以原创度低”,其实问题不在工具,在用法。这三个坑一定要避开 ——
第一个坑是直接丢 “写一篇 XX 文章” 的指令。比如让 ChatGPT 写 “夏季护肤技巧”,它大概率会输出 “清洁 - 补水 - 防晒” 的模板化内容,这种内容网上一搜一堆,原创度自然高不了。ChatGPT 的优势是 “理解复杂需求”,不是 “自动生成通用内容”,所以指令必须给足细节。
第二个坑是不做 “二次加工”。AI 生成的内容里,有些句子会有明显的 “AI 腔”,比如 “综上所述,夏季护肤需要兼顾清洁与保湿” 这种书面化表达。发布前一定要通读,把这类句子改成口语化表达,比如 “夏天护肤啊,别只想着洗脸,保湿也得跟上”,既能降低 AI 味,又能让内容更贴近用户。
第三个坑是忽略 “实时信息补充”。ChatGPT 的训练数据有截止时间(比如 GPT-4 截止到 2023 年 10 月),如果写的是需要最新数据的内容(比如 2024 年美妆新品测评),直接生成肯定缺信息。正确的做法是先自己查好最新数据,再让 ChatGPT 结合数据写,比如 “结合 2024 年 618 美妆销量数据(XX 品牌防晒销量同比增长 30%),写一篇夏季防晒推荐文”。
避开这三个坑后,原创度基本能达标。但想更进一步,让内容有 “人味儿”,还要在 “细节颗粒度” 上下功夫。比如写美食攻略,别让 AI 只说 “XX 菜好吃”,可以让它加入具体场景:“上周去 XX 夜市,排队 20 分钟买到的烤冷面,老板加了现磨的花生碎,咬下去先是面皮的韧劲,然后花生香混着酱汁在嘴里散开 —— 这种口感在其他摊位很少见”。这种带场景、有细节的内容,不仅原创度高,还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
📌 高原创度 Prompt 指令公式:3 个要素让 ChatGPT 写出 “像人写的” 内容
写 Prompt 的核心不是 “求 AI 写好”,是 “告诉 AI 怎么写才像人”。分享一个经过实测的公式:场景 + 角色 + 约束 = 高原创度内容。
先看 “场景”。明确内容的使用场景,AI 能更精准地调整语气。比如同样是写 “育儿技巧”,如果是发在妈妈群,场景是 “日常交流”,语气要轻松:“给 2 岁宝宝喂饭总追着跑?试试把勺子递给他,让他自己挖,虽然会洒一地,但慢慢就会乖乖吃了”;如果是发在育儿公众号,场景是 “干货分享”,语气要专业但不生硬:“2 岁宝宝自主进食意识萌芽,可提供吸盘碗和小勺子,允许适度弄脏,能减少喂养对抗”。在 Prompt 里加上 “发在妈妈群,用聊天语气写”,生成的内容会更贴合需求。
再看 “角色”。给 AI 设定一个具体角色,能让内容更有 “个性”。比如写职场文章,设定 “有 5 年职场经验的部门主管”,AI 会加入更多实际案例:“上次带新人,发现他总不敢提问题,后来我每天花 10 分钟跟他聊‘今天遇到什么卡壳的事’,两周后他就敢主动汇报了”;如果设定 “职场博主”,内容会更偏向技巧总结:“新人不敢提问?试试‘每日 10 分钟沟通法’:固定时间主动询问,先聊小事再深入工作”。角色越具体,内容越有独特性,原创度自然更高。
最后是 “约束”。给 AI 加一些 “限制条件”,避免内容太泛。比如写旅游攻略,加上 “只推荐本地人常去的 3 个小众景点,每个景点说明‘为什么本地人爱去’”,AI 就不会罗列大众景点;写数码测评,加上 “必须提到 2 个缺点,用‘虽然 XX 但 XX’的句式表达”,内容会更真实,不像硬广。约束不是 “限制发挥”,是让 AI 避开 “安全但平庸” 的表达,写出有态度的内容。
举个完整的例子:“你是有 3 年摆摊经验的摊主,发在摆摊交流群,用聊天语气写一篇‘夏季摆摊卖冰粉的技巧’,要提到 1 个踩过的坑(比如冰没备够)和 1 个秘诀(比如加现切水果),别用书面语”。这样的指令生成的内容,既有个人经验,又有场景感,原创度能比通用指令高 50% 以上。
🔍 原创度检测避坑:这 2 个工具实测有用,别再盲目相信 “AI 检测”
写完内容后,很多人会纠结 “到底过没过原创检测”。但市面上的检测工具准确率不一,分享两个实测有效的方法 ——
第一个是 “朱雀 AI 味检测”。这个工具对 “人类化表达” 的识别比较准,它不光看句式,还会分析 “是否有自然口语习惯”。比如 “我觉得”“上次”“其实” 这类词,会被判定为 “低 AI 味”;而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 这类词,会被标记为 “高 AI 味”。检测后重点改标红的句子,把长句拆成短句,比如 “综上所述,夏季摆摊需提前准备冰块与食材” 改成 “夏天摆摊啊,冰块和食材一定得提前备足,我上次就因为冰没带够,下午 3 点就收摊了”。
第二个是 “百度原创度检测”。如果内容要发在百度系平台(比如百家号),这个工具必须用。它会对比全网已发布内容,检测重复率。重点看 “片段重复”,如果某段话和已有内容重复率超过 70%,就得改写。比如 AI 写 “冰粉里加红糖浆口感更佳”,如果网上很多人这么写,就改成 “我试过加白糖、蜂蜜,最后发现还是红糖浆最搭 —— 带点焦香,和冰粉的清爽刚好中和”。
要注意,没有工具能 100% 准确。有时候检测显示 “高 AI 味”,但内容其实很通顺,这时候不用硬改。核心原则是 “读者觉得自然” 比 “检测结果好看” 更重要。毕竟平台最终看的是 “用户是否喜欢”,不是 “是否像 AI 写的”。
🆚 DeepSeek 对比 ChatGPT:这 3 个差异点,决定你该选哪个写文章
DeepSeek 和 ChatGPT 都是常用的大模型,但擅长的领域不一样。选对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一个差异是 “专业领域深度”。DeepSeek 在垂直领域(比如金融、法律、编程)的表现更稳定。比如写 “2024 年基金定投攻略”,DeepSeek 能准确引用最新的基金监管政策,分析不同类型基金的风险;ChatGPT 虽然也能写,但可能会出现数据滞后(比如用 2022 年的政策举例)。如果写专业类文章,优先用 DeepSeek;写生活、情感类内容,ChatGPT 的语气更自然。
第二个差异是 “响应速度和长度”。ChatGPT 生成长文(比如 3000 字以上)时,逻辑连贯性更好,不容易出现前后重复;DeepSeek 生成短句更快,但长文可能会有 “段落跳跃”。比如写系列文章(比如 “职场 365 天成长计划”),用 ChatGPT 能保持风格统一;写短文案(比如小红书笔记),DeepSeek 效率更高。
第三个差异是 “指令理解灵活性”。ChatGPT 对 “模糊指令” 的容错率更高。比如你说 “写一篇关于养猫的文章,随便聊聊”,ChatGPT 会从 “选猫、喂食、健康” 等方面展开,内容比较全面;DeepSeek 如果指令不够具体,可能会聚焦在某一个点(比如只讲 “猫咪饮食”)。所以用 DeepSeek 时,指令一定要更明确,比如 “写一篇养猫入门文,分 3 部分:选猫(推荐 2 个适合新手的品种)、喂食(每天喂食量)、健康(常见小病判断)”。
简单说:专业内容、短文案用 DeepSeek;生活内容、长文、模糊需求用 ChatGPT。如果追求极致原创,还可以 “混合使用”—— 用 DeepSeek 写专业部分,用 ChatGPT 补充场景和案例,再自己调整语气,效果更好。
💡 进阶技巧:让 AI 生成内容 “有流量” 的 3 个关键
原创只是基础,能带来流量的内容,还要兼顾 “用户需求” 和 “平台偏好”。这三个技巧亲测有效 ——
第一个是 “开头 3 秒抓眼球”。不管发在哪个平台,开头必须戳中用户痛点。用 ChatGPT 时,可以在指令里加 “开头用‘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XX 情况’提问”。比如写育儿文:“你是不是也试过给娃喂饭,追着跑了半天才吃一口?其实换个方式,娃可能自己就吃了”;写职场文:“每天加班到深夜,却总被说‘效率低’?问题可能不在努力,在方法”。这种开头能让读者觉得 “说的是我”,自然会往下看。
第二个是 “加入‘可操作’的细节”。用户喜欢 “能直接用” 的内容。比如写 “省钱技巧”,别说 “少买不必要的东西”,要写 “打开购物车,先问自己‘这东西 3 天后还需要吗’,如果犹豫,就先收藏,3 天后再决定 —— 我用这个方法每月省了 500 多”。让 ChatGPT 生成时,加上 “每个技巧都要有具体做法”,内容会更有价值。
第三个是 “结尾引导互动”。平台算法喜欢 “有互动” 的内容(比如评论、点赞)。可以在结尾加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写美食文:“你家夏天最爱吃什么凉菜?评论区分享下,我去试试”;写旅行文:“你去过最惊喜的小众景点是哪?下次我去打卡”。用 AI 生成时,直接让它在结尾加这类互动句,能提升内容的传播性。
这些技巧看似简单,但能让内容从 “合格” 变成 “优质”。记住,AI 是工具,最终决定内容质量的,是你是否懂用户、懂平台。
写了这么多,核心就一个:AI 生成内容的原创度,不是靠 “工具本身”,而是靠 “使用方法”。ChatGPT 的优势是灵活自然,DeepSeek 的优势是专业精准,选对工具、用对指令,再加上一点点 “人类化加工”,写出能过原创检测、有流量的文章并不难。
最后提醒下,别过度依赖 AI。有时候自己写的一句话、一个真实经历,可能比 AI 生成的一大段话更有感染力。AI 是帮我们提高效率的,不是替代我们思考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