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作圈逛,发现不少人用 DeepSeek 写小说,结果却差强人意。不是情节平铺直叙像白开水,就是角色行为前后矛盾。问题多半不出在 AI 本身,而是你给的 prompt 没说到点子上。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怎么写 prompt 才能让 DeepSeek 吐出的故事既抓人又合理。
📌 精准 prompt 的底层架构:明确性与留白的黄金比例
写 prompt 最忌讳的是既要又要还要。有个作者想写民国悬疑,给的指令是 “写个民国故事,要有爱情有侦探元素,主角是女的”。结果 DeepSeek 写出来的东西,既像言情剧又像推理片,两头都不讨好。
真正有效的 prompt 得像拍电影的分镜头脚本 —— 关键信息不能少,冗余描述要砍掉。比如同样是民国悬疑,可以这样写:“1932 年上海公共租界,女法医林秋禾在解剖黑帮尸体时发现子弹口径与警局配枪一致,她当晚收到匿名信,信里夹着自己失踪妹妹的发带。用冷峻的笔触描写她藏起证据时手指的颤抖,以及窗外突然熄灭的路灯。” 你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有,还指定了情绪基调,AI 根本没机会跑偏。
但也别写得太满。有个朋友把角色从小到大的经历写了 500 字塞进 prompt,结果 DeepSeek 直接罢工,回复说 “信息过载”。记住,AI 需要留白来发挥创造力。你只需要给出 “冰山一角”,比如 “退休警察老王总在雨天对着空鱼缸发呆,他抽屉里锁着一枚生锈的警徽”,剩下的让 AI 去填补细节,往往能带来惊喜。
👥 角色塑造的指令公式:生理特征 + 行为悖论 + 隐藏动机
很多人写角色 prompt 只会列标签:“男主角,25 岁,程序员,内向”。这种描述出来的人物就像纸糊的,立不起来。真正的高手会在 prompt 里埋下矛盾点。
试试这个结构:“张岚有双常年握手术刀的手,指腹却留着吉他弦磨出的茧(生理特征)。她在手术台上冷静得像机器,却会因为病人家属递来的一块过期饼干红了眼眶(行为悖论)。没人知道她三年前故意给错诊断报告,让那个家暴妻子的富商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隐藏动机)。” 当你把这些冲突点塞进 prompt,AI 生成的对话和动作会自动带上张力。
尤其要注意避免完美角色。之前看到有人写 “女主角美貌智慧并存,所有人都喜欢她”,结果故事平淡得像白开水。不如改成 “李梅总穿洗得发白的校服,却能准确说出每个同学鞋子的价格,她故意在月考时答错三道题,只为维持在中游的排名”。有缺陷有秘密的角色,才值得读者追下去。
📖 情节推进的密码:用 “障碍链” 替代 “情节列表”
最傻的做法是在 prompt 里写 “第一章:主角相遇;第二章:发现秘密;第三章:高潮打斗”。这种线性指令会让故事变成流水账。聪明的做法是给 AI 设置 “障碍链”。
比如想写冒险故事,可以这样给 prompt:“考古队在沙漠发现西夏王陵,队长赵野刚撬开墓门,突然沙尘暴袭来(第一个障碍)。等风沙散去,他们发现带来的水只剩半壶,而随行的向导不见了,帐篷外多了一串骆驼脚印(第二个障碍)。这时有人注意到墓门石刻上的花纹在流血一样的夕阳下,组成了队员女儿的名字(第三个障碍)。” 这种环环相扣的障碍,会逼着 AI 自动生成合理的应对情节。
转折点的设计要藏在细节里。与其说 “突然反转”,不如写 “陈教授在遗嘱里把全部遗产给了陌生女孩,律师宣读时,他养了十年的猫突然跳上桌面,碰倒的墨水瓶在遗嘱上晕开的痕迹,正好遮住了女孩名字里的‘月’字”。AI 会顺着这个细节,自然推导出 “女孩其实是他早逝女儿的化名” 这类反转。
🎭 风格控制的隐藏技巧:用 “感官锚点” 替代 “形容词堆砌”
总有人抱怨 “AI 写的文字没有灵魂”,那是因为你只会说 “请用悲伤的风格写”。真正的风格控制要靠 “感官锚点”。
想营造悬疑感?试试这个 prompt:“审讯室的白炽灯有根灯丝接触不良,每七秒闪一次(视觉)。嫌疑人指甲缝里嵌着红泥,和案发现场后山的土壤成分一致(触觉)。他说话时总盯着桌上的搪瓷杯,杯沿的缺口正好对着门口的方向(空间感)。” 当你把这些具体的感官细节塞进去,AI 自动就会调整句式和节奏。
要模仿特定作家风格,别直接说 “像海明威那样写”。不如拆解他的特点:“用短句。对话多过叙述。天气要像角色的心情。比如写分手场景:‘雨下大了。他把伞塞给她。“不用。” 她说。出租车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鞋。他没看见。’” 这种具体的技术指标,比空泛的风格要求有效十倍。
🚫 新手常踩的三个坑:这些指令只会浪费你的时间
最常见的错误是加 “请写得精彩” 这类无效指令。AI 根本不懂什么叫精彩,这就像对厨师说 “请做得好吃点” 一样没用。不如换成 “让第三段出现一个违背常识的细节,比如‘他打开冰箱,里面的冰块正在冒烟’”。
另一个误区是在 prompt 里写背景设定。有个作者花 200 字介绍故事发生的虚构世界,结果 AI 把这些设定直接抄进正文,读起来像百科全书。正确的做法是把设定藏在动作里:“阿明用小刀刮开墙壁,露出里面泛着蓝光的金属层 —— 这是 2077 年贫民窟特有的偷工减料,辐射值超标却能省三成建材钱。” 让读者通过角色的行为自己 get 世界观。
还有人喜欢在 prompt 里问 AI “接下来发生什么”。这等于把创作权完全交出去,结果肯定失控。不如换成 “下一章让李红发现丈夫藏在衣柜里的登山绳,但不要解释用途。重点描写她摸绳子时,指尖感受到的磨损位置与丈夫说的‘单位拔河比赛’根本不符”。给方向但不给答案,才能既控制节奏又保留惊喜。
💡 进阶技巧:用 “错误引导” 激发 AI 的创造力
这是我压箱底的绝活 —— 故意在 prompt 里留个小错误,反而能让 AI 生成更精彩的内容。比如写 “民国故事里,张明从怀里掏出手机看时间”,AI 会先纠正 “民国时期没有手机”,然后自动调整成 “张明从怀表链上解下一枚铜钱,这是他在钟表铺当学徒时偷偷刻上记号的信物”。这种自我修正会让细节更合理。
更高级的玩法是设置 “信息差”。比如分别给两段 prompt:“给 A 视角:仓库里的木箱突然晃动,你握紧腰间的枪”;“给 B 视角:你躲在木箱里,听见外面的脚步声停在跟前,口袋里的怀表突然响了”。让 AI 在同一个场景里切换视角,自动生成戏剧冲突。
写小说 prompt 的精髓,其实和写小说本身没区别 —— 都需要精准的观察和克制的表达。你不是在 “指挥” AI,而是在和它 “合作”。当你学会用具体细节替代抽象描述,用矛盾冲突替代平铺直叙,DeepSeek 会成为你最懂行的写作搭档。
最后说句实在的,别指望一次就能写出完美 prompt。我通常会准备三个版本,分别侧重角色、情节、氛围,看哪个方向更对味。写废几版很正常,重要的是从 AI 的反馈里找到调整的方向。毕竟,好故事从来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 哪怕是和 AI 一起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