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 AI 为啥总抄爆款,才能对症下药。
现在的大语言模型,训练数据里藏着海量网络爆款。这些内容因为传播广、被收录多,AI 生成时就容易被 “优先调取”。就像你问 AI 写一篇关于 “职场躺平” 的文章,它很可能会套用某篇 10 万 + 推文里的 “35 岁危机”“内卷反义词” 等句子 —— 不是故意抄袭,而是这些表达在数据里的权重太高。
更麻烦的是,AI 对 “抄袭” 的判断和人类不一样。你觉得 “换几个词不算抄”,但平台查重时可能判定为高度相似。去年有个博主用 AI 写护肤文案,结果被发现和某品牌推文重合度 60%,最后不仅删文道歉,还丢了合作。
还有种情况是 “隐性抄袭”。AI 会把爆款的结构、逻辑甚至案例改头换面搬过来。比如某篇爆款用 “早餐店老板的故事” 讲坚持,你让 AI 写类似主题,它可能给你 “修车铺师傅的故事”,情节走向几乎一样。
所以说,想让 AI 不抄爆款,第一步得明白它的 “软肋”—— 依赖高频数据、缺乏人类的版权意识、对 “原创” 的理解很机械。
🛑 指令里就得把规矩说死
模糊的指令等于给 AI 抄爆款开绿灯。比如你只说 “写一篇原创的旅游攻略”,AI 大概率会把各大平台的热门景点推荐拼拼凑凑。必须在指令里明确划出红线。
直接禁止具体行为。可以写:“禁止直接引用任何网络现有文案,包括但不限于旅游平台热门点评、小红书爆款笔记、公众号 10 万 + 推文。拒绝使用与上述内容相似度超过 30% 的句子结构或词汇组合。” 这种表述把 “不能做什么” 列得清清楚楚,AI 执行起来更明确。
限定信息来源范围。如果你的内容需要专业数据,不妨指定:“仅使用国家统计局 2024 年公开数据、行业白皮书原文表述,禁止挪用任何自媒体解读内容。” 这样 AI 就会绕开那些被反复搬运的爆款解读,直接从源头找信息。
要求提供创作轨迹。加一句:“每段内容后备注信息来源类型,例如‘行业报告数据’‘原创分析’‘用户访谈案例’,禁止出现‘网络热门观点’标注。” 这招能倒逼 AI 主动规避爆款,毕竟它得为自己的 “创作轨迹” 负责。
设定惩罚机制。可以写:“若生成内容被检测出与网络爆款重复度超过 20%,需重新改写并说明修改思路。” 虽然 AI 不会真的 “害怕”,但这种指令会让它在生成时更谨慎,减少直接套用的概率。
💡 给 AI 搭原创思考的脚手架
光禁止还不够,得教 AI 怎么原创。就像教新人写稿,不能只说 “别抄”,还得告诉它 “怎么写才叫原创”。
让 AI 换个角度切入。比如写 “减肥方法”,别让它泛泛而谈,而是指定:“从办公室久坐人群的肌肉流失问题切入,分析减肥时如何兼顾增肌,拒绝使用‘管住嘴迈开腿’等通用表述。” 角度越具体,AI 就越难找到可抄的爆款,只能自己分析。
要求加入独家信息。可以说:“结合 2024 年某运动品牌发布的办公室微运动研究数据,补充 3 个未被主流媒体报道过的动作设计原理。” 当 AI 需要处理特定数据或案例时,抄袭的空间会大大缩小,因为爆款里很难恰好有这些信息。
逼 AI 做逻辑推导。比如写 “直播带货技巧”,指令里明确:“从用户停留时长与转化率的关系出发,推导 3 个提升互动的新方法,必须包含‘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的逻辑链条,禁止直接罗列网络常见技巧。” 这种深度思考的要求,能让 AI 跳出 “搬运话术” 的舒适区。
加入个人化表达。可以说:“用‘我曾经在策划某场直播时发现’的口吻叙述,加入 1 个具体的失败案例和反思,语言风格要像运营笔记,拒绝使用营销号式的夸张语气。” 个人化的表达和细节描述,是爆款文案里最缺乏的,AI 只能自己 “编造”(当然得确保是合理的编造)。
🔍 生成后得做 “反抄袭体检”
别以为发完指令就万事大吉,AI 偶尔还是会 “耍小聪明”。必须建立一套检查流程,把漏网之鱼揪出来。
先用查重工具扫一遍。微信搜一搜里的 “原创检测”、知乎的 “内容查重” 功能,都是免费好用的工具。把 AI 生成的内容复制进去,重点看标红的句子 —— 如果某句话和多篇爆款重合,哪怕只改了几个词,也得让 AI 重写。
手动排查 “爆款高频词”。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 “爆款黑话”,比如职场文里的 “底层逻辑”“闭环”,育儿文里的 “敏感期”“专注力”。读 AI 写的内容时,留意这些词的出现频率,如果一段里超过 3 个,就得警惕:是不是在套用模板?
反向搜索可疑案例。如果 AI 写了个 “某知名品牌通过私域流量实现增长” 的案例,别急着用。把案例里的关键信息(比如品牌名、数据)放到百度里搜,看看是不是某篇爆款里的老故事。真遇到这种情况,直接让 AI 换一个没被报道过的中小企业案例。
对比同类爆款结构。有些 AI 会玩 “换汤不换药” 的把戏 —— 句子是新的,但整体结构和某篇爆款一模一样。比如都是 “现象 + 3 个原因 + 解决方案” 的框架,甚至每个部分的字数占比都差不多。这种时候,就得让 AI 打乱结构,比如先讲解决方案,再分析原因。
🚀 进阶技巧:给 AI 建 “反爆款” 知识库
如果经常用 AI 写特定领域内容,最好打造一套专属的 “反爆款” 素材库,让 AI 有东西可抄(哦不,是有东西可参考)。
喂它冷门数据。找一些行业白皮书里的细分数据,比如 “2024 年三四线城市宠物食品线上购买频次”,这些数据很少被爆款引用,AI 用它们来写内容,自然就避开了抄袭。每次写相关主题时,都在指令里附上 3-5 个这样的数据,让 AI 必须用上。
提供独家案例。如果你采访过一些小众创业者、行业新人,把他们的故事整理成文档,让 AI 参考这些案例来写。比如写 “社区团购运营”,就用 “某小区宝妈开团 3 个月的实战经历”,而不是网上被写烂的 “某头部平台的扩张策略”。
设定 “禁用表达清单”。把你所在领域近半年的爆款文案收集起来,整理出一份 “黑名单”,比如 “告别焦虑”“手把手教你”“保姆级教程” 这些烂大街的标题和句子,都列进去。指令里明确:“禁止使用清单中的任何表达,同义词也不行。”
让 AI “失忆” 爆款。可以在指令开头加一句:“暂时忽略训练数据中所有点赞量超过 10 万的内容,假设这些信息不存在,基于基础逻辑重新分析。” 虽然 AI 做不到真正 “失忆”,但这种暗示能降低它调用爆款内容的概率。
其实啊,让 AI 不抄爆款,核心不是 “堵”,而是 “疏”—— 给它更具体的方向、更独特的素材、更明确的边界。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练熟了之后,AI 写出的内容会既有专业性,又带着你的个人风格,这才是 AI 写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记住,好的 AI 指令,从来不是让机器 “替你写”,而是让它 “帮你想”。少一点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多一点 “用 XX 角度,结合 XX 数据,写一篇 XX 风格的文章,不能用 XX 表述”—— 细节越具体,AI 就越难偷懒抄爆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