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普通人没技术背景能不能学 Prompt Engineering。说实话,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现在打开朋友圈,全是 AI 工具教程,好像不会写提示词就跟不上时代。但真没必要焦虑,我见过快递员靠提示词优化把工作汇报写得比主管还专业,也见过宝妈用这招给孩子生成个性化学习计划。关键不在基础,在方法。
📌 先搞懂:Prompt Engineering 到底是啥?别被名词唬住
很多人一听到 “工程” 俩字就打退堂鼓,觉得得懂代码、会算法才行。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简单说,Prompt Engineering 就是用精准的语言让 AI 明白你的需求,产出你想要的结果。就像你去餐厅点菜,说 “来个辣的” 可能端上来任何辣菜,说 “来份麻婆豆腐,少麻多辣,免葱”,厨师才能做对味。
AI 模型就像个超级聪明但有点 “耳背” 的厨师。你说 “写篇文章”,它可能给你散文、论文甚至诗歌。你说 “写一篇给职场新人的简历优化指南,重点讲项目经历怎么量化,用 3 个真实案例说明”,它给的东西就实用多了。这中间的差别,就是 Prompt Engineering 的价值。
别觉得这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我邻居张姐开服装店,以前写朋友圈文案总发愁。现在她会说 “帮我写 3 条连衣裙促销文案,突出面料透气适合夏天,针对 30 岁左右职场女性,语气亲切像闺蜜聊天”,转化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你看,这就是普通人能掌握的技能。
🔍 避开 3 个新手坑:我见过太多人走弯路
最常见的错误是把提示词写得太笼统。有个做新媒体的朋友,刚开始总让 AI “写篇关于减肥的文章”。结果 AI 给的内容要么太学术,要么太浅。后来我让他改成 “写一篇给办公室人群的减肥指南,每天 30 分钟就能做,不用节食,分早餐、午休、下班后 3 个场景讲具体动作”,出来的东西马上能用。模糊的指令只能得到模糊的结果,这是铁律。
另一个误区是不敢 “指挥” AI。有人觉得 AI 比自己懂,写提示词时客客气气,比如 “麻烦你能不能或许写一篇……”。其实完全没必要。你是使用者,AI 是工具。直接说 “写一篇……”“用…… 风格”“包含…… 要素”,反而效率更高。就像你叫外卖不会说 “麻烦您或许能不能给我来份汉堡”,对吧?
还有人喜欢一次性提一堆要求。前几天有个学员让 AI“写一篇产品推广文,要幽默,要专业,要感人,还要有数据,还要有故事”。结果 AI 直接懵了,写出来的东西四不像。记住,提示词要聚焦核心需求。先明确你最想达成的目标,比如 “先保证专业度,再适当加些幽默元素”,效果会好很多。
📝 高级写作公式:目标 + 场景 + 细节 + 示例,四步走
这个公式是我带团队测试了上百次总结出来的,普通人照着用,效果能提升 80%。咱们一步一步拆解。
目标要具体到 “动作”。不说 “写文案”,说 “写 5 条运动鞋的淘宝详情页短标题”。不说 “做计划”,说 “制定一份 7 天居家健身计划,每天 20 分钟,针对腹部减脂”。越具体的动作,AI 越容易执行。我试过让 AI “写文案” 和 “写 3 条朋友圈卖货文案,突出买一送一,限时 24 小时”,后者的点击率是前者的 3 倍。
场景要包含 “谁用”“在哪用”。同样是写育儿内容,给全职妈妈看和给职场妈妈看,侧重点完全不同。给全职妈妈可以说 “写一篇给全职妈妈的宝宝辅食教程,用常见食材,步骤不超过 5 步”;给职场妈妈就说 “写一篇给职场妈妈的宝宝辅食教程,适合周末提前做好冷藏,工作日加热就能吃”。场景越精准,内容越贴心。
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想让 AI 生成旅游攻略,别说 “写篇成都旅游攻略”,要说 “写一篇 3 天 2 晚的成都旅游攻略,住春熙路附近,每天预算控制在 500 元内,包含 2 个本地人常去的小吃摊,避开网红打卡点”。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能让结果和你的预期高度吻合。
示例是进阶技巧。如果不确定 AI 能不能理解你的需求,直接给个例子。比如你想让 AI 写 “像小红书博主那样的护肤分享”,可以说 “写一篇关于油皮护肤的笔记,参考这个风格:‘宝子们!最近发现一款神仙水乳……’,包含产品名、使用感受、适合肤质 3 个部分”。有了参照,AI 就像有了指南针,不容易跑偏。
💡 5 个实战技巧:我每天都在用的干货
学会追问很重要。有时候 AI 第一次给的结果不够好,别着急重写提示词。试试追问 “把第三点再展开说说,举个职场中的具体例子” 或者 “这段语气太严肃了,改成朋友聊天的感觉”。就像跟人沟通一样,一次说不清楚,多聊两句总能到位。我做方案时,经常用这种方式让 AI 把某个观点细化,比重新写提示词省时间。
善用 “角色代入”。让 AI 扮演特定身份,输出会更专业。比如写法律相关的内容,说 “你现在是有 10 年经验的劳动仲裁律师,帮我分析这个案例……”;写美食内容,说 “你现在是五星级酒店的中餐厨师,教我做一道红烧肉,重点讲火候控制”。给 AI 一个身份,它会给你一个惊喜。我试过让 AI 分别以 “大学教授” 和 “抖音主播” 的身份讲同一知识点,反差特别大,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控制长度有窍门。想让 AI 写短内容,就说 “用 3 句话概括……”“每条不超过 20 字”。想让 AI 写长内容,就说 “分 5 个部分详细说明,每个部分至少 300 字”。有个做培训的朋友,让 AI 写课程大纲总觉得太简略。后来他说 “每节课的大纲要包含学习目标、核心知识点、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4 个板块,每个板块写清楚具体内容”,出来的东西马上能用。
用否定词排除干扰。有时候你知道不想要什么,这也能写进提示词。比如 “写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不要讲食疗,重点讲运动和作息”“推荐 5 款平价护肤品,不要国际大牌,只要国货”。这样能避免 AI 走弯路,节省你的时间。我上次让 AI 推荐笔记本电脑,明确说 “不要苹果,预算 5000 元以内,适合做设计”,推荐的型号比我自己搜半天还合适。
测试和调整是必经过程。没人能一次写出完美的提示词。我通常会先写一个简单版本,看 AI 的反馈,再慢慢优化。比如第一次让 AI 写产品介绍,可能发现风格不对。第二次就加个风格要求。第三次可能发现细节不够,再补充细节。这个过程就像打磨一件作品,多试几次,感觉自然就来了。
🚀 从新手到高手:3 个阶段的成长路径
新手阶段先练 “精准描述”。花一周时间,每天选一个日常场景练习。比如周一让 AI 写买菜清单,周二写朋友圈晒娃文案,周三写工作汇报提纲。重点是把每个需求拆成 “目标 + 场景 + 细节” 三部分。坚持一周,你会发现自己提需求的能力明显提升。
熟手阶段要练 “灵活调整”。同一需求,用不同提示词让 AI 生成多个版本。比如写活动通知,试试 “正式书面风格”“活泼口语风格”“简洁列表风格”。对比这些结果,分析哪种提示词更适合哪种场景。我带的实习生,用这种方法练了两周,写的提示词比有一年经验的专员还好用。
高手阶段讲究 “预判优化”。能提前想到 AI 可能哪里会跑偏,在提示词里就做好预防。比如写行业分析,你知道 AI 可能会忽略最新数据,就加上 “引用 2024 年最新行业报告的数据”;写故事,知道 AI 可能情节老套,就加上 “避免‘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俗套情节”。做到这一步,你就能让 AI 成为真正的得力助手。
别觉得这有多难。我认识一个开网约车的师傅,每天用 AI 生成 “雨天打车提示语” 发乘客群,比如 “雨天路滑,我会提前 5 分钟到小区门口等您,您慢慢下楼不用急”,乘客好评率提升了不少。他说自己文化不高,但照着公式练,现在也能玩得转。
AI 时代,不会用工具的人才会被淘汰。Prompt Engineering 不是什么高深学问,就是一门 “好好说话” 的技能。照着今天说的公式练,不出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和 AI 的沟通效率翻倍,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省出大把时间。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