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平台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一看就是 AI 生成的生硬文字,别说吸引读者了,能不能通过审核都难说。想让 AI 写出像人写的文章,还得模仿自己的风格,关键就在 prompt 的设计上。这可不是随便敲几个字就行的活儿,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 先搞懂自己的写作风格到底是啥样
很多人天天写东西,真要问他风格是什么,可能还说不清楚。这可不行,你自己都模模糊糊,AI 更不可能猜透。
得拿出自己写过的三五篇得意之作,逐字逐句分析。看看自己爱用什么词?是喜欢用专业术语,还是偏爱大白话?比如有人写职场文总爱用 “踩坑”“避坑”“干货” 这类词,这就是高频词汇特征。再看句式,是习惯短句连珠,还是长句带点小修饰?有的人写东西像聊天,一句一个意思,读起来特轻松;有的人就爱把几个相关意思揉在一个长句里,显得更有深度。
还有语气和情感倾向也很关键。写同一件事,有人带点调侃,有人特别严肃,有人总爱往积极的方向引导,有人就喜欢客观分析不表态。把这些特点一条条列出来,比如 “常用口语化词汇,短句为主,语气轻松带点自嘲”,这就比空泛地说 “我的风格很随意” 具体多了。
另外,行文逻辑也得抓。你是习惯先摆观点再举例,还是喜欢先讲故事再总结?有的人写评测文,上来就说 “这东西不好用”,然后一条条说理由;有的人就爱先铺垫背景,慢慢引出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构成你独特风格的重要部分,必须挖得明明白白。
📌 给 AI 的 prompt 得有 “骨架”,更得有 “血肉”
光告诉 AI “模仿我的风格” 等于白说。得给它搭个清晰的框架,再填足细节,就像给厨师菜谱,不光说 “做道菜”,还得说放多少盐、炒几分钟。
开头得明确文章的核心需求。比如 “写一篇关于夏季防晒的科普文,读者是 20 - 30 岁女性,目的是让她们知道哪些防晒方法是误区”。这些基础信息必须有,AI 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写。
然后把前面总结的风格特点塞进去。“用口语化表达,多短句,穿插‘姐妹’‘你可别信’这类词,语气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别用专业术语,把紫外线说成‘太阳公公的坏射线’这种感觉”。你描述得越具体,AI 越能摸到门道。
还可以加个 “反面例子” 提醒。比如 “不要写成说明书那种干巴巴的样子,别出现‘综上所述’‘首先其次’这类词”。有时候告诉它不能做什么,比只说要做什么效果更好。
🔄 一次不行就改,让 AI 在试错中逼近你的风格
别指望一次 prompt 就能让 AI 完美复制你的风格,这不现实。第一次生成的内容,肯定有不对味的地方,这时候就得针对性调整。
比如 AI 写出来的句子太长,不符合你短句为主的特点,那就把 prompt 改成 “每句话控制在 15 字以内,尽量用逗号分隔意思,别用分号和冒号”。如果语气太严肃,就加一句 “多加点俏皮话,比如形容防晒没做好像‘被烤焦的面包’”。
还可以给 AI 喂 “样本”。挑一段自己写得特别有风格的文字,放进 prompt 里,告诉它 “按照这段的调调写,模仿里面的用词和句式”。这种具象化的参考,比抽象的描述管用得多。
改的时候别贪多,一次只针对一个问题调整。比如这次专门改句式,下次再改语气,这样能更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也能让 AI 慢慢适应你的风格。
🧠 站在 AI 的 “角度” 想问题,让 prompt 更 “好懂”
AI 毕竟不是人,它理解信息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写 prompt 的时候,得用它能 “消化” 的语言,别搞那些模棱两可的表达。
你说 “写得生动点”,AI 可能不知道啥叫生动。但你说 “多写点场景描写,比如描述夏天防晒时,写‘大太阳底下走五分钟,感觉脸都要冒烟,汗顺着脖子流,防晒霜像化了的冰淇淋’”,这样 AI 就明白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还要考虑 AI 的 “知识边界”。如果你的风格里有很多行业内的小众梗,得在 prompt 里解释清楚,不然 AI 很可能用错地方,或者直接忽略。比如你是美妆博主,总说 “扒成分”,就得告诉 AI“‘扒成分’是分析化妆品里的成分好坏的意思”。
另外,别给 AI 太多矛盾的指令。又让它写得简洁,又让它详细描述,AI 会懵的。明确一个核心方向,其他要求都围绕这个方向来,这样生成的内容才不会混乱。
🎯 不同场景换不同 “套路”,风格模仿也要灵活
写不同类型的文章,风格可能会有细微差别。写干货文时可能严谨点,写吐槽文时可能犀利点。这时候 prompt 也得跟着变,不能用一个模板套所有。
写干货文时,prompt 可以强调 “逻辑清晰,每部分用‘重点 1’‘重点 2’分开,但用词还是保持口语化,别太生硬”。写吐槽文时,就改成 “语气带点不满,多用反问句,比如‘这都做不好,还好意思说自己专业?’”
还要根据目标平台调整。在小红书上写,可能要多加点表情符号相关的文字描述(比如 “用点像✨💢这种感觉的表达”),语气更活泼;在知乎上写,就得稍微正式点,但还是要保持自己的风格特质。
总之,就是让 AI 明白,虽然场景变了,但 “你” 这个人的说话调调不能变。就像你跟朋友聊天和跟同事聊天,语气可能有差别,但一听就知道是你。
✨ 最后总结点实操小技巧
- 每次生成内容后,把不符合自己风格的地方记下来,下次写 prompt 时专门规避。
- 多找几个自己的代表性段落,做成 “风格样本库”,写 prompt 时随机选一段放进去,效果比空说要好。
- 别害怕让 AI “返工”,有时候你说 “这段太生硬,再像我平时聊天那样改改”,它反而能 get 到点。
- 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但练个两三次,AI 就会越来越 “懂” 你,后面省的时间可不止一点半点。
其实引导 AI 模仿自己的写作风格,核心就是把 “看不见摸不着” 的风格,变成 “可描述、可量化” 的具体要求。你说得越细,AI 学得越像。现在各平台对内容原创度和人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花点时间琢磨透这招,绝对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