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懂 prompt 的底层逻辑:不是 AI 不行,是你没说清很多人抱怨 ChatGPT 写的文案像白开水,其实问题多半出在 prompt 上。你想想,要是有人让你 “随便写点东西”,你能写出啥好东西?AI 也一样,它需要明确的指令才能发力。
明确目标是第一步。写文案前先想清楚,你要这篇文案干嘛?是卖货、涨粉,还是解释一个复杂概念?目标模糊,AI 的输出就会飘。比如同样是卖面膜,目标是 “提升转化率” 和 “科普成分”,prompt 的写法天差地别。前者得突出优惠和效果,后者得侧重专业术语和科学依据。
受众画像越细越好。AI 不知道你要写给谁看,你得告诉它。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 30 岁以上的职场女性?他们关心啥?怕啥?比如给宝妈写奶粉文案,就得强调 “易吸收”“不含添加剂”,这些是她们的痛点;给年轻人写,可能更在乎 “颜值包装”“网红推荐”。
背景信息不能少。别指望 AI 凭空知道你的产品卖点、行业潜规则。写推广文案时,至少得说清产品核心功能、和竞品的差异、最近的促销活动。有个做瑜伽服的朋友,一开始只让 AI “写条朋友圈文案”,出来的东西平平无奇。后来加上 “主打高腰提臀、适合产后恢复、今天下单送瑜伽垫”,效果立马不一样。
✨
90% 的人都踩过的 prompt 坑,你中了几个?踩坑不可怕,怕的是一直踩。看看这些常见错误,是不是有你的影子?
指令太笼统,等于没说。“写一篇吸引人的文案”“弄个有感觉的标题”,这种话 AI 根本接不住。“吸引人” 的标准是什么?是让人想点击,还是想转发?是用幽默风,还是走心风?把 “写个护肤品文案” 改成 “给 25 岁敏感肌女性写一条小红书笔记,突出产品无香精、3 天缓解泛红的卖点,语气亲切像闺蜜聊天”,效果会翻好几倍。
不给约束,AI 放飞自我。你有没有遇到过,AI 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比如让它写短文案,结果输出几百字;让它正经点,却加了一堆网络热词。这时候就得加约束条件:“控制在 100 字以内”“不用任何 emoji”“避免专业术语”。有个做 B2B 业务的,让 AI 写邮件开头,加上 “正式但不生硬,突出我们 10 年行业经验” 后,回复率提高了 30%。
忽略 “角色设定” 的魔力。AI 能扮演任何角色,但你得给它身份。让它当 “资深文案” 和当 “刚入行的实习生”,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同。想写犀利的吐槽文案?让它 “化身毒舌博主,用吐槽的语气说清某品牌的 3 个槽点”。想写专业的行业分析?让它 “以 10 年行业顾问的身份,用数据说话”。角色越具体,AI 的代入感越强,输出质量越高。
🎯
爆款 prompt 的黄金结构,照抄就能用掌握这个结构,你写的 prompt 至少能超越 80% 的人。别觉得复杂,拆解开来其实很简单。
角色 + 任务 + 细节 + 格式 + 风格,五个要素缺一不可。举个例子:“你是小红书上的美妆测评博主(角色),帮我写一篇测评某品牌粉底液的笔记(任务),要提到它的持妆时长、遮瑕力、适合的肤质,尤其是混油皮在夏天的表现(细节),结构包括开头吸引点、3 个实测优点、1 个小缺点、总结推荐(格式),语气活泼点,多用点‘绝了’‘谁懂啊’这种词(风格)”。
细节部分要像 “填空题” 一样具体。比如写活动文案,得说清时间(7 月 15-20 日)、优惠(满 300 减 50,前 100 名送赠品)、活动平台(淘宝旗舰店)。这些信息越细,AI 就不用猜,直接把内容填进去就行。有个奶茶店老板,用这个方法后,AI 写的活动文案里连 “第二杯半价限中杯及以上” 这种细节都包含了,省了不少功夫。
格式设定能省大量修改时间。别让 AI 自由发挥格式,你想要列表就说 “用 bullet point”,想要分段就说 “分 3 段,每段不超过 20 字”。写短视频脚本?直接指定 “开头 3 秒钩子 + 5 个产品亮点 + 结尾引导关注” 的结构。格式定死了,你拿到手稍改改就能用,不用大动干戈。
💡
不同场景的 prompt 模板,直接套用不踩雷光说理论没用,直接上模板,每个场景都给你现成的,改改细节就能用。
电商详情页文案:“你是资深电商文案(角色),帮我写某款儿童保温杯的详情页核心卖点(任务)。这款杯子容量 500ml,316 不锈钢材质,带吸管和直饮两种模式,能保温 12 小时,防摔设计(细节)。分 4 个卖点写,每个卖点配一句打动妈妈的话(格式),用词要让妈妈觉得‘安全又实用’(风格)”。
短视频脚本:“你是抖音上的带货主播(角色),写一条卖夏季连衣裙的 30 秒口播脚本(任务)。裙子是碎花款,收腰设计,显瘦,适合 120-140 斤的女生,今天下单立减 30(细节)。开头 3 秒要让人停下划屏,中间说清 2 个核心优点,结尾催单(格式),语气要热情点,带点‘错过拍大腿’的感觉(风格)”。
公众号推文开头:“你是情感类公众号小编(角色),写一段某篇关于‘异地恋如何维持’的推文开头(任务)。要提到异地恋的常见难题,比如见不到面的失落、沟通变少的焦虑,但最后要给点希望(细节),控制在 200 字以内,用问句开头(格式),语气温柔,像在和读者聊天(风格)”。
这些模板不是死的,根据你的产品和场景灵活调整。重点是把每个要素都填进去,别偷懒。
🔄
测试和迭代,让你的 prompt 越来越精准别指望一次就能写出完美的 prompt,高手都是改出来的。测试和迭代的过程,其实是你和 AI “磨合” 的过程。
多版本对比,找出最优解。同样的需求,写 3 个不同的 prompt,看看 AI 的输出有啥差别。比如写产品标题,一个强调优惠,一个强调效果,一个强调稀缺性,对比哪个更抓眼球。有个做服装的,测试后发现带 “限时” 的标题点击率比普通标题高 40%,之后就固定在 prompt 里加 “突出限时感”。
记录成功案例,建立自己的 “prompt 库”。把效果好的 prompt 存起来,下次遇到类似场景直接套用、修改。比如你写过美妆的,下次写护肤品就能参考之前的结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哪些元素是通用的,哪些需要根据品类调整,效率会越来越高。
根据反馈反推问题。如果 AI 输出的内容还是不行,别急着怪它,先看看自己的 prompt 哪里没说清。读者觉得文案不够吸引人?可能是你没说清风格。转化率低?可能是没突出核心卖点。把问题拆解,针对性修改 prompt 里的细节,比如把 “突出卖点” 改成 “用具体数据说明效果,比如‘3 天见效’”。
📊
用数据说话,让 prompt 和效果挂钩写文案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出效果。把 prompt 和数据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转化。
盯着核心指标改 prompt。如果是公众号文案,看打开率和在看数;如果是电商文案,看转化率和客单价。打开率低,说明标题和开头有问题,下次写 prompt 时强调 “开头 3 秒抓住眼球”。转化率低,可能是卖点没说透,让 AI “用更具体的案例说明效果”。
把用户反馈变成 prompt 的一部分。读者评论说 “看不懂”,下次 prompt 里加 “用大白话,别用专业词”。客户说 “没感觉优惠力度大”,让 AI“突出优惠的稀缺性,比如‘仅限前 50 名’”。用户的每句话都是在帮你优化 prompt,就看你会不会用。
定期复盘,总结规律。每周花半小时,看看哪些 prompt 效果好,好在哪里;哪些效果差,问题出在哪。慢慢你会发现,不同平台的文案,prompt 的侧重点不同:小红书要 “种草感”,淘宝要 “促单”,公众号要 “深度”。掌握这些规律,你的 prompt 会越来越精准,AI 写出的文案自然越来越好用。
别再抱怨 ChatGPT 写不好文案了,它就像个潜力无限的助手,能不能用好,全看你会不会 “指挥”。从今天起,试试这些方法,把 prompt 写得再具体一点、再精准一点,你会发现,AI 能帮你省超多时间,还能写出不少让你惊喜的爆款文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