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 AI 当成 “算命先生”—— 指令模糊到让 AI 猜心思
新手用 AI 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 prompt 写得像猜谜。比如想让 AI 写一篇 “短视频运营技巧”,就只扔一句 “给我点短视频运营的建议”。你猜 AI 会怎么回应?它可能从 0 基础讲到百万粉攻略,也可能东拉西扯讲平台规则,反正就是抓不住你真正想要的重点。
这问题出在哪?AI 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它没办法通过一句模糊的指令,精准定位到你当下的需求。就像你去餐厅点菜,只说 “给我来个好吃的”,厨师大概率会随便给你上个招牌菜,而不是你心里默念的那道鱼香肉丝。
真正有用的做法是把指令拆成 “场景 + 目标 + 细节”。比如改成 “我是做美妆探店的,最近发的短视频播放量总卡在 500 左右,粉丝涨得很慢,能不能给 3 个具体的钩子开头技巧,最好带案例”。你看,这样 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给出的答案也不会跑偏。
还有人喜欢在 prompt 里加一堆无关信息,比如问 AI“我昨天吃了火锅,今天想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你帮我想想”。前面那句吃火锅的话,纯属干扰项,AI 可能还会误以为你想把火锅和职场沟通扯到一起,最后写出些莫名其妙的内容。
📉 不给 AI 装 “知识库”—— 让它空着手干活
很多人用 AI 的时候,总觉得它 “无所不知”,所以写 prompt 的时候,从来不提供背景信息。比如让 AI 分析一个小众行业的趋势,却不告诉它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你掌握的现有数据,结果就是 AI 瞎编乱造一通,看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全是错的。
就拿我之前遇到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人让 AI 写 “2024 年县域快递网点的生存现状”,prompt 里啥数据都没给。AI 给出的答案里,居然说 “县域快递网点平均利润率在 15% 以上”,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 懂行的都知道,现在县域网点能做到 5% 的利润率就不错了。
这不能怪 AI,它的知识截止到某个时间点,而且对于一些细分领域的最新动态,它掌握的信息本来就有限。你不给它喂料,它只能靠已有数据去推测,推测嘛,就难免会出错。
正确的做法是给 AI “投喂” 相关资料。比如你想让 AI 写竞品分析,最好在 prompt 里附上你收集到的竞品数据、用户评价、市场报告片段。就算你没有现成的资料,至少也要在 prompt 里说明 “这个行业的现状是 XX,主要玩家有 A、B、C 三家,我想知道他们的差异化策略”。
别担心给的信息太多,AI 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想象的强得多。你给的 “弹药” 越充足,它打出来的 “仗” 就越漂亮。
📏 没划清 “输出边界”—— 任由 AI 放飞自我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让 AI 写一篇 300 字的产品介绍,结果它写了 1000 多字,还扯到了公司发展史;让它给个简单的建议,它却长篇大论讲起了理论。这就是没在 prompt 里划清输出边界的后果。
AI 有个特点,你不限制它,它就会往 “全面” 的方向写,生怕漏了什么。但全面不等于精准,有时候信息太多反而会掩盖核心内容。比如你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它却先给你讲了一堆原理,等讲到重点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没耐心看下去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 prompt 里明确 “输出框架”。比如你可以说 “用总分结构写,先给结论,再分 3 点说明,每点不超过 200 字”。有了这个框框,AI 就不会写得太离谱。
还有人忽略了 “输出形式” 的重要性。比如想让 AI 整理资料,却没说要表格还是清单,结果 AI 给你一大段文字,看着就头大。其实你只要加一句 “用表格呈现,列 3 栏:问题、原因、解决办法”,就能省掉你自己整理格式的时间。
🚫 不敢 “怼” AI—— 任由错误信息输出
新手总觉得 AI 很厉害,说出来的话都是对的。其实不然,AI 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尤其是在涉及数据、事实类的内容时。比如你让 AI 写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它可能会把某个品牌的销量多写一个零,或者把排名顺序搞反。
这时候如果你不加辨别,直接把 AI 的输出当成标准答案,那就麻烦了。之前就有个朋友,用 AI 写行业报告,里面有个关键数据错了,他没检查就交了上去,结果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顿。
正确的做法是把 AI 当成 “初稿生成器”,而不是 “最终答案”。拿到 AI 的输出后,先挑几个关键信息去验证,比如数据类的内容,去官网或者权威媒体上查一下;观点类的内容,想想有没有逻辑漏洞。
发现错误了怎么办?直接在 prompt 里指出来,让 AI 修正。比如 “你刚才说 XX 品牌 2023 年销量是 100 万辆,但我查官网是 80 万辆,你再核对一下,重新写一下排名”。这样多来几次,AI 给出的答案会越来越靠谱。
🔄 不会 “套娃式” 提问 —— 一次问到底
很多人用 AI 的时候,习惯一次性把所有问题都抛出去,结果要么 AI 答得太笼统,要么漏了某些点。比如问 “怎么做好公众号运营?”,AI 可能会从定位、内容、排版、推广等方面各说一两句,但每个点都讲不深,对你实际操作没多大帮助。
这就像你去参加讲座,一次性提了 10 个问题,讲师肯定只能挑几个简单回答,不可能每个都讲透。AI 也是一样,它的 “精力” 有限,一次处理太多问题,质量肯定上不去。
更好的方法是 “套娃式” 提问,也就是先问一个大问题,得到答案后,再从中挑一个你最关心的点深入问下去。比如先问 “公众号内容怎么提高打开率?”,AI 可能会说标题、封面、摘要这几个方面。然后你再接着问 “标题有哪些具体技巧?能不能举 5 个例子?”,这样一步步深入,得到的信息会更具体、更有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AI 给出的答案里,有某个点你没看懂,这时候别犹豫,直接让它解释。比如 “你刚才说的‘钩子前置’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大白话再讲一遍?”。AI 很 “耐心”,你问得越细,它讲得越清楚。
🎭 不给 AI “角色扮演”—— 让它干巴巴说话
有时候你会觉得 AI 写的内容太生硬,像说明书一样,没什么吸引力。这很大可能是因为你没给 AI “角色扮演”,让它不知道该用什么语气、什么风格来输出内容。
比如你想让 AI 写一篇亲子类的文章,却只说 “写一篇关于孩子挑食的文章”,AI 可能会用很客观、很理性的语气,讲一堆挑食的危害、解决办法,读起来没什么意思。但如果你说 “你现在是一位有 10 年经验的育儿博主,写一篇关于孩子挑食的文章,语气要亲切,像和闺蜜聊天一样,多用点口语化的表达”,AI 写出来的内容就会生动很多,可能还会加一些 “宝妈们都懂的” 小吐槽。
这招在很多场景下都管用。比如你想写求职信,就让 AI 扮演 “职场导师”;想写短视频脚本,就让 AI 扮演 “短视频策划”;想写产品文案,就让 AI 扮演 “销售高手”。给 AI 一个明确的 “身份”,它就能更快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还有人担心给 AI “角色扮演” 会让内容不专业,其实不会。你可以在 prompt 里加上 “既要专业又要接地气” 这样的要求,比如 “你是一位健身教练,给新手写一篇关于减脂的文章,要讲清楚原理,同时用大白话,别用太多专业术语”。这样 AI 写出来的内容,既靠谱又好懂。
其实用 AI 就像带新人,你说得越清楚、给的信息越全、引导得越到位,它干的活就越漂亮。那些抱怨 AI “胡说八道” 的人,很多时候不是 AI 不行,而是自己的 prompt 没写对。
下次用 AI 的时候,不妨试试上面这些方法,把 prompt 改得更具体、更细致。多练几次,你会发现 AI 越来越 “懂” 你,给出的答案也越来越有用。毕竟,好的 AI 助手,都是 “调教” 出来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