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I 写作已经成了不少人工作和创作中的好帮手。不管是写文案、写文章,还是做报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用过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有些 AI 生成的内容读起来总有点 “机器味”,生硬、刻板,不像真人写的。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很大程度上和你给 AI 的 prompt 有关,尤其是写作风格指令,它可是让 AI 更像人的关键所在。
📝 写作风格指令:AI 拟人化的核心开关
想让 AI 写出像人一样的内容,写作风格指令就像一个核心开关,直接决定了 AI 输出内容的 “气质”。你给的指令越精准、越贴合人类真实的写作风格,AI 就越能摆脱那种冰冷的机器感。
比如说,你让 AI 写一篇美食测评,如果只是简单说 “写一篇美食测评”,AI 可能会罗列一堆食材、做法,干巴巴的,没什么感情。但要是你加上 “用一个资深吃货的语气,带点俏皮,就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美食体验一样” 这样的写作风格指令,AI 生成的内容就会生动很多,可能会有 “咬下去那一瞬间,汁水在嘴里爆开,简直绝了” 这样的表达,一下子就有了人味儿。
这是因为写作风格指令给了 AI 一个明确的 “模仿对象”。AI 本身是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它能识别各种写作风格的特征,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指令,它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只能给出一个比较通用、缺乏个性的版本。而具体的写作风格指令,就像给 AI 画了一幅 “画像”,让它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词汇、句式来表达。
而且,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写作风格。写求职信就得正式、诚恳;写朋友圈文案可能就随意、活泼;写学术论文则要严谨、客观。写作风格指令能让 AI 精准匹配这些场景,生成符合场景需求的内容,自然也就更像人在特定场景下的写作了。
🔍 有效的写作风格指令该具备哪些特点?
不是随便写一句写作风格指令就能让 AI 脱胎换骨,有效的指令得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明确性,不能含糊不清。你说 “写得生动点”,AI 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生动,是多用形容词,还是多讲故事?但你说 “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一天中有趣的小事,带点天真的语气”,AI 就清楚多了。
其次是具体性,要包含足够的细节。比如你想让 AI 写一篇旅行攻略,写作风格指令可以是 “就像一个经常独自旅行的背包客,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会提醒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语气亲切,就像在和刚认识的旅伴聊天”。这里面有身份设定、内容侧重点、语气要求,AI 接收到这些具体信息,生成的内容就更容易贴近人的感觉。
再者,要符合目标受众的认知和沟通习惯。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人,写作风格指令可以偏向潮流、网络化一点,用一些他们常用的梗和词汇;如果是面向中老年人,那就要朴实、易懂,避免过于花哨的表达。AI 按照符合目标受众习惯的风格来写,读的人就会觉得 “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自然就觉得像人写的。
另外,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空间。虽然指令要明确具体,但也不能把话说死,给 AI 一点发挥的余地。比如可以说 “整体风格像一个职场新人写工作总结,认真但不刻板,偶尔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小感悟”,这样 AI 在遵循大方向的同时,能有一些自然的变化,不会显得过于机械。
📊 不同写作风格指令下的 AI 输出对比
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写作风格指令,AI 生成的内容会有多大差异。就拿 “介绍一款新出的奶茶” 来说。
如果写作风格指令是 “用官方宣传的语气,突出产品的高端、美味”,AI 可能会写出这样的内容:“本款新品奶茶,甄选全球顶级奶源,搭配进口优质茶叶,经过名师精心调制,口感丝滑,香气浓郁,是高端人士的不二之选。” 这样的内容很正式,但少了点人情味儿,更像广告文案,不像人在聊天时的推荐。
要是把指令换成 “像一个奶茶爱好者,刚喝完这款奶茶,迫不及待地和朋友分享,带点兴奋的语气,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AI 可能会输出:“哎,我跟你说,我刚喝了那款新出的奶茶,绝了!入口先是淡淡的茶香,然后奶味慢慢涌上来,一点都不腻,里面的珍珠 QQ 弹弹的,太惊喜了,你一定要去试试!”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充满了生活气息,像真人在分享体验。
再换一个指令:“像一个美食博主,从口感、颜值、性价比等方面客观评价,语气专业又不失亲切”。AI 可能会写:“这款新奶茶颜值挺高的,分层很漂亮,拍照很出片。口感上,茶底清爽,奶盖咸香,融合得不错。价格相比同类型产品略高一点,但考虑到用料和口感,还是值得一试的。” 这种就介于官方宣传和朋友分享之间,既有专业分析,又有亲和力,也很像人写的测评。
从这几个例子就能明显看出,写作风格指令不同,AI 生成的内容 “人味儿” 的浓淡程度差别很大。合适的指令能让 AI 的输出更贴近人类在不同场景下的表达习惯。
💡 设计优质写作风格指令的小技巧
知道了有效的写作风格指令该具备哪些特点,那怎么设计出优质的呢?有几个小技巧可以试试。
先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场景。在写指令前,想清楚你要用 AI 生成的内容干什么,是发在什么平台,目标读者是谁。把这些想清楚了,写作风格指令的大方向就不会错。比如你要在小红书上发一篇护肤品推荐,那场景就是小红书平台,目标读者多是年轻女性,写作风格就得偏向种草、亲切、有细节。
然后加入身份设定。给 AI 一个具体的身份,比如 “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十年经验的厨师”“宝妈” 等。不同身份的人,说话的方式、关注的重点都不一样。有了身份,AI 的表达就会更有针对性,也就更像人。比如让 “宝妈” 身份的 AI 推荐儿童绘本,它可能会更关注绘本的安全性、教育意义,语气也会更温柔、有耐心。
还可以借鉴优秀的人类作品。如果你觉得某篇文章、某段话的风格很符合你的需求,就可以分析它的特点,然后把这些特点转化成写作风格指令。比如你看到一篇游记写得特别生动,里面用了很多比喻、拟人,语气很活泼,你就可以在指令里写 “像这篇游记一样,多用比喻、拟人手法,语气活泼,把看到的景色写得像活过来一样”。
另外,多尝试、多调整。第一次写的指令可能效果不好,没关系,看看 AI 生成的内容哪里不像人,然后针对性地修改指令。比如 AI 写得太生硬,就可以在指令里加 “语气更随意一点,多加点口语化的词汇”;如果太啰嗦,就可以说 “语言简洁点,抓住重点说”。慢慢调整,就能找到最适合的指令。
🚫 设计写作风格指令时要避开这些坑
设计写作风格指令的时候,有些坑可别踩。不然不仅达不到让 AI 更像人的效果,还可能让内容更糟糕。
第一个坑是指令太模糊、太笼统。像 “写得好一点”“像人写的” 这种指令,AI 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执行。“好一点” 是指内容更丰富,还是语言更优美?“像人写的” 是像哪种人写的?这种模糊的指令,AI 只能按照最常规的方式输出,自然没什么 “人味儿”。
第二个坑是指令前后矛盾。比如既说 “用非常正式的学术语言”,又说 “像和朋友聊天一样随意”,这就让 AI 无所适从了。它既想正式,又想随意,结果可能就是不伦不类,更不像人写的了。所以指令一定要保持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
第三个坑是加入过多无关信息。写作风格指令只需要包含和风格相关的内容,别把太多无关的信息塞进去。比如介绍一款手机,指令里先说了一堆手机的参数,然后才提风格要求,AI 可能会被无关信息干扰,忽略了风格指令,导致生成的内容不符合预期。
还有一个坑是对 AI 的能力期望过高。虽然 AI 很强大,但它也有局限性。有些过于复杂、过于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可能超出了它目前的能力范围。比如让它模仿某个特定作家独一无二的、极其隐晦的写作风格,AI 可能很难做到。这时候指令再精准,效果也可能不理想,所以要根据 AI 的实际能力来设计指令。
🌟 总结:让 AI 更像人的关键在于 “精准引导”
说到底,想让 AI 生成的内容更像人,关键就在于用精准的写作风格指令去引导它。这些指令就像给 AI 指明了方向,让它知道该用什么样的 “语气”“表情”“姿态” 来和读者沟通。
有效的写作风格指令要明确、具体,符合场景和目标受众,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自身需求,加入身份设定,多借鉴、多调整,同时避开那些模糊、矛盾、包含过多无关信息的坑。
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你就能设计出优质的 prompt,让 AI 写出更有 “人味儿” 的内容,更好地为你的工作和创作服务。别小看这小小的写作风格指令,它可是让 AI 从 “机器写手” 变身 “贴心笔友” 的关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