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写文案现在真是随处可见了。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文案读起来特别别扭?明明每个字都认识,放一起就像机器人在背书,没有一点活气。这就是大家常说的 “机器人味”。想去掉这种味道,关键不在 AI 本身,而在你怎么给它下指令 ——人性化的 prompt 才是破局的关键。
🤖 “机器人味” 到底藏在哪些地方?
先得弄明白,“机器人味” 具体长什么样。不然改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最明显的是语言太 “正”。就像小学生背课文,每个词都挑最标准的,但就是少了点烟火气。比如写咖啡文案,AI 可能会说 “本品选用优质咖啡豆,经精细烘焙,口感醇厚”。听着没毛病,但谁平时聊天会这么说?正常人可能会说 “这豆子烤得刚好,抿一口,焦香直往嗓子眼里钻”。
然后是情感脱节。要么从头到尾冷冰冰,像在念产品说明书;要么突然煽情,硬邦邦地喊口号。前阵子看到一段旅游文案,前面还在说 “景区有山有水”,突然蹦出 “啊!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歌颂生命的美好!” 看得人一脸懵,情绪衔接完全不对。
还有逻辑跳脱。有时候 AI 会把不相关的内容硬凑在一起,就像用胶水粘起来的积木。比如写护肤品文案,前面说成分多安全,突然转到 “适合送礼”,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正常人说话,总会有个 “而且啊”“再说了” 之类的衔接,AI 常常直接断层。
📝 为什么普通指令容易养出 “机器人”?
你给 AI 的指令越笼统,它越容易往 “机器人” 那边靠。
很多人写 prompt 就一句话:“写一篇运动鞋推广文案”。这跟让厨师 “做道菜” 有什么区别?厨师不知道你想吃辣还是吃甜,AI 也不知道你要写给学生还是上班族,要活泼还是稳重。最后只能按最保险的 “平均模板” 来写,自然没特色。
还有人喜欢堆关键词。比如 “写一篇减肥产品文案,要包含‘快速’‘安全’‘不反弹’”。AI 为了把这些词都塞进去,会硬生生打乱语言节奏。就像说话时突然被人掐着脖子,非要把几个词硬挤出来,能不别扭吗?
更糟的是指令太书面化。比如 “请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能引发共鸣的母亲节文案”。这种词 AI 能理解,但转化成语言时,很容易变成 “母爱如泉,滋润心田” 这种空洞的句子。普通人表达感动,可能会说 “我妈总把肉夹给我,自己啃骨头,现在想起来鼻子还酸”。
💬 人性化 prompt 该包含哪些 “人味儿” 元素?
想让 AI 写出像人说的话,你的指令得先像人说的话。至少要包含这几个要素:
说清 “谁在说”。是品牌官方说话,还是朋友聊天?是老板训话,还是导购推荐?身份不一样,语气天差地别。比如给闺蜜推荐口红,指令可以写 “你现在是我的好朋友,平时说话大大咧咧的,给我推荐一支适合黄皮的口红,就像平时聊天那样说”。
讲明白 “给谁听”。学生和宝妈的关注点完全不同。给学生推笔记本电脑,要提 “轻便、续航久、能打游戏”;给宝妈推,可能更在意 “耐摔、护眼、方便查资料”。指令里写清楚 “读者是刚毕业的租房年轻人”,AI 才不会写出 “适合别墅客厅摆放” 的话。
带上 “场景感”。同样一句 “这饭好吃”,在米其林餐厅说和在路边摊说,味道完全不同。写奶茶文案,指令里加上 “顾客刚下班,在地铁站看到奶茶店,想解渴又想放松”,AI 写出来的内容,会比单纯 “写奶茶好喝” 要生动得多。
藏点 “小情绪”。不用写 “要热情”“要伤感”,换成具体的状态。比如 “写一段失恋后看日落的文案,就像刚哭完,声音有点哑,说话慢慢的”。AI 接收到这种细节,文字里自然会带上情绪的影子。
🔧 3 个技巧,让你的 prompt 更 “懂人心”
光有要素还不够,得有技巧把它们串起来。试试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用 “举例法” 代替 “要求法”。别跟 AI 说 “要幽默”,直接给个例子:“就像这样 ——‘这手机续航强到离谱,早上充满电,刷到半夜还有电,感觉手机比我还精神’”。AI 模仿能力超强,看到具体例子,马上就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
加 “限制” 比加 “标准” 更有用。与其说 “写得自然点”,不如说 “别用成语,别用排比句,就像平时发微信那样,句子短一点,偶尔带个‘啦’‘哦’之类的词”。限制越具体,AI 越不容易跑偏到 “机器人模式”。
留 “空白” 让 AI 发挥。指令别写太满,给点想象空间。比如写宠物粮文案,别说 “写清楚成分、功效、价格”,可以说 “你是宠物店主,顾客带着挑食的猫来买粮,你边摸猫边推荐,想到啥说啥”。AI 有了发挥空间,反而更像真人聊天。
🧪 实战对比:普通指令 vs 人性化指令
光说不练假把式。看两个例子,差距一目了然。
普通指令:“写一段洗发水广告,突出去屑”。
AI 输出:“本产品采用先进去屑配方,能有效清除头屑,保持头皮清爽。使用后秀发柔顺,散发清香。”
—— 典型的说明书风格,全是正确的废话。
人性化指令:“你是小区楼下超市的导购,大姐带着孩子来买洗发水,她总抱怨头屑多,穿黑衣服特明显。你跟她推荐这款,说话像街坊邻居一样,随便点,带点口头禅”。
AI 输出:“大妹子,试试这个呗!我家闺女妈就用这个,之前她那头皮屑,黑毛衣上跟撒了盐似的。现在用了俩礼拜,你看,干干净净的。才三十多块,值当!”
—— 是不是像真人在耳边说话?这就是人性化 prompt 的魔力。
再看一个。普通指令:“写一句书店宣传语”。
AI 输出:“走进书店,探索知识的海洋,遇见更好的自己。”
—— 对仗工整,但记不住。
人性化指令:“你是开独立书店的老板,门口贴个小海报,吸引路过的年轻人进来看看。语气就像朋友打招呼,别太正式”。
AI 输出:“路过别错过啊!店里新到了几本小说,蹲角落能看一下午,空调给你开得足足的。”
—— 是不是想进去坐坐?
🛠️ 最后一步:学会 “反向纠错”
有时候 AI 还是会跑偏,这时候别着急换指令,试试 “反向纠错”。
比如 AI 写得太书面化,你可以说 “刚才那段太像课文了,改得糙一点,就像你跟我吐槽事儿那样”。如果情感不对,就说 “刚才那句太激动了,收着点,就像心里有点小得意,但不想明说的感觉”。
就像教小孩说话,你得一点点纠正,而不是直接换人。AI 也是这样,多给点具体的反馈,它会越来越懂你的 “口味”。
说到底,AI 就是个超级模仿秀。你给它 “机器人指令”,它就给你 “机器人文案”;你给它 “人话指令”,它自然能吐出带着烟火气的文字。别指望 AI 自己突然变聪明,你的 prompt 有多人性化,它的输出就有多像真人。多试几次,你会发现,AI 写出来的东西,也能带着笑、带着泪,跟真人聊天没两样。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