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越来越喜欢用 AI 工具给孩子写故事,DeepSeek 在这方面其实挺有优势。它对儿童语言的把握比较细腻,不会写出太成人化的表达,生成的故事也容易带点暖暖的童趣。但前提是,你得给它一个好的 prompt,不然 AI 很容易写得平淡如水,甚至偏离儿童的认知范围。
🌟 写儿童故事的 prompt 核心要素:让 AI 精准踩中童趣点
给 DeepSeek 写儿童故事的 prompt,最忌讳的就是太笼统。比如 “写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 这种,AI 大概率会给你一个流水账。真正好用的 prompt,得像给 AI 画了一张清晰的地图,包含几个关键坐标。
角色设定要具体到能让 AI “看见”。不只是说 “一只小熊”,而是 “一只总爱把蜂蜜抹在耳朵上的小棕熊,名叫团团,今年 3 岁,走路还会偶尔摔跤”。年龄很重要,3 岁的小熊和 7 岁的小熊,说话方式、关注的事情完全不同。试试在 prompt 里加上 “说话会带点奶音,喜欢用叠词”,AI 写出来的对话立刻就有内味儿了。
场景得有画面感,还得藏着儿童熟悉的细节。“森林里的蘑菇屋” 不如 “森林深处有座蘑菇屋,屋顶铺着晒干的蒲公英,门口摆着三朵会跟着太阳转的向日葵,台阶是用圆滚滚的橡果串起来的”。这些具体的小东西,孩子读的时候能联想到自己见过的场景,更容易代入。
核心冲突要轻量级,符合孩子的认知。别搞太复杂的阴谋,小孩子理解不了。可以是 “团团想给妈妈采最大的蓝莓,却发现蓝莓丛被小刺猬们占了”,或者 “雨天不能出门玩,团团想办法在屋里搭了个秘密基地”。冲突解决方式最好带点小智慧,而不是靠蛮力,比如 “团团把自己的蜂蜜分给小刺猬,换来了一起摘蓝莓的机会”。
情感基调要明确,是温暖治愈还是有点小冒险?在 prompt 里直接说 “故事要让人读完觉得心里甜甜的,像吃了棉花糖”,或者 “带点小小的紧张,但最后一定会有惊喜”。DeepSeek 对这种情绪描述很敏感,能调整文字的温度。
🐰 动物主角类 prompt 范例:用拟人化唤醒孩子的共情
给低龄孩子写动物故事,拟人化要恰到好处,不能让动物完全失去本来的习性。试试这个 prompt:“写一个关于小松鼠的故事,主角叫松松,有条特别蓬松的大尾巴,总爱用尾巴当小毯子。故事发生在秋天的橡树林,松松发现自己储存的橡果少了一半,它没有哭,而是决定找出原因。要求:松松说话会夹杂‘吱吱’的尾音,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到它的大尾巴,结尾要有朋友互相帮助的温暖情节,文字像儿歌一样简单顺口。”
这个 prompt 的妙处在于,既规定了角色特点(大尾巴、尾音),又留了创作空间(橡果少了的原因可以是被小鸟借走,也可以是自己记错了地方)。DeepSeek 通常会写出松松用尾巴当帆,顺着风找到橡果的情节,既符合松鼠的习性,又带点童话色彩。
再换个带点小成长的主题:“主角是一只怕黑的小猫,叫煤球,全身黑得像抹了墨,只有爪子是白的。它每晚都要抱着妈妈的尾巴才能睡着,可今晚妈妈出去抓老鼠了。请写煤球如何克服恐惧的故事,要包含‘月光透过窗帘缝照成一条银带子’‘窗台的多肉摇了摇叶子’这样的细节,最后煤球发现黑暗里藏着比害怕更有趣的东西。语言要像妈妈讲故事一样,每句别太长。”
这种 prompt 把恐惧这种抽象情绪,转化成了具体的场景和动作。AI 会写出煤球跟着月光带探索房间,发现影子会变戏法,最后和影子玩到睡着的情节,孩子读的时候会觉得 “原来黑暗不可怕”。
🌈 奇幻冒险类 prompt 范例:用细节搭建可触摸的魔法世界
奇幻故事容易写得太飘,让孩子抓不住重点。prompt 里要给魔法设定边界,比如 “这个世界的魔法只能在下雨天生效,而且只能让圆形的东西飞起来”。试试这个:“在云朵上有个糖果镇,镇上的房子是姜饼做的,小路铺着彩色糖霜。主角是个穿雨靴的小女孩朵朵,她踩着彩虹滑梯滑到了这里。但糖果镇的糖浆河快干涸了,因为最近总不下雨。请写朵朵帮助糖果镇的故事,魔法规则是‘只要有人真心笑出声,就会掉下一颗雨珠’,要写出三种糖果居民的样子(比如棒棒糖警察、棉花糖医生),结尾要有一场甜甜的雨。”
这个 prompt 的魔法规则很具体,AI 就不会乱加超能力。它会让朵朵给居民讲地球上的笑话,每个笑话带来一颗雨珠,最后大家一起大笑引发暴雨,既符合逻辑又充满童趣。
如果想加入科普小知识,prompt 可以这样设计:“写一个小蚂蚁米粒的故事,米粒住在花园的蚂蚁城堡里,它想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什么做的。于是它爬上蒲公英,乘着风飘到了月亮上。要求:月亮上的场景要包含‘像蹦床一样的环形山’‘会发光的月尘’,米粒遇到的月亮居民要能说出一个关于星星的小知识(比如星星其实是大火球),但要用孩子能懂的话来说,比如‘星星就像很远很远的小太阳,一直在发光发热哦’。故事结尾米粒带着一片月尘回到家,和伙伴们分享秘密。”
这种把知识点藏在情节里的方式,孩子接受度更高。DeepSeek 会用拟人化的对话解释知识,不会像教科书那样枯燥。
🛠️ 调整 prompt 的小技巧:从 “还行” 到 “惊艳” 的距离
写出来的故事太长?在 prompt 里加 “控制在 5 个小段落内,每段不超过 3 句话”。AI 很听话,会自动精简情节,保留最核心的部分。要是觉得情节太简单,就加 “中间加一个小转折,比如突然出现一只迷路的小甲虫,打乱了原来的计划”。
想让语言更有韵律感,可以说 “每段最后一句尽量押韵,比如‘小松鼠,吱吱叫,抱着橡果往家跑’”。DeepSeek 对韵律的把握还不错,偶尔会写出像儿歌一样的句子。但别强求,太刻意反而会让故事不自然。
如果第一次生成的故事角色不够鲜活,就在 prompt 里补细节:“给小狐狸加个小怪癖,比如喜欢收集别人丢掉的鞋带,把它们编成小辫子挂在脖子上”。这种独特的小习惯,会让角色一下子立起来。
担心故事里出现孩子不懂的词?可以加一句 “避免使用超过 3 个字的复杂词汇,比如用‘飞很高’代替‘翱翔’,用‘慢慢走’代替‘蹒跚’”。AI 会自动替换词汇,保证语言的简洁性。
🧒 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故事既有趣又好懂
3-6 岁的孩子对重复的情节特别着迷,prompt 里可以指定 “让小刺猬重复说三次‘我可以帮忙吗’,每次语气都更急切一点”。这种重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还会跟着念出来。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事物上,少用抽象描述。与其说 “小熊很勇敢”,不如说 “小熊握紧小拳头,一步一步朝黑漆漆的树洞走去,虽然腿有点抖,但没往后退”。用动作和表情体现性格,孩子看得懂。
加入互动性的情节,比如 “故事中间让小兔子问读者‘你知道我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吗’”,虽然 AI 生成的是文字,但孩子会下意识地回答,增加参与感。prompt 里注明 “留一个让家长可以插话的地方,比如‘这时候妈妈可以问宝宝:你觉得小老鼠会怎么做呀’”,还能促进亲子互动。
结尾别太复杂,最好是 “问题解决了,大家开心地在一起” 这种明确的结局。孩子需要清晰的收尾,太开放的结尾会让他们困惑。可以在 prompt 里要求 “最后一句要提到明天的新计划,比如‘明天,它们要一起去寻找会唱歌的石头’,给孩子留个念想”。
用 DeepSeek 写儿童故事,关键是把模糊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指令。这些 prompt 范例不是标准答案,你可以照着改,换成孩子熟悉的角色,加入家里发生过的小事。慢慢你会发现,AI 能帮你把那些零散的童趣想法,变成一个个完整又温暖的小故事。下次孩子吵着要听新故事,试试这些方法,说不定你和孩子都会被 AI 笔下的世界惊艳到。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