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改写文章的版权归属问题 | 使用 AI 内容降重工具的法律须知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内容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尤其是在版权归属和使用 AI 内容降重工具方面。下面就来详细聊聊这些事儿。
🔖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怎么定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目前在法律上还没有完全明确的定论。不过,从一些司法案例和法律原则来看,有几个关键的判断因素。
首先是独创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如果 AI 生成的内容是使用者通过输入提示词、调整参数等方式,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和智力投入,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具有独创性,从而受到版权保护。比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 AI 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中,法院认为,不同的人利用涉案 AI 模型输入新的提示词、设置新的参数,可以生成不同的内容,因此涉案图片体现了使用者的个性化表达,具有独创性,使用者被认定为作者。
相反,如果使用者只是输入简单的通用词汇或语句,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智力投入,那么生成的内容可能就难以被认定为作品。因为这种情况下,输入的指令更多是 “思想”,而不是 “表达”,根据 “思想与表达的二分法”,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
另外,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还可能涉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如果 AI 生成的内容具有商业价值,即使不构成作品,也可能作为一种竞争性权益受到保护。比如,在一些案例中,企业未经许可使用他人通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 使用 AI 内容降重工具的法律风险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 AI 内容降重工具,声称可以快速降低文章的重复率。但是,使用这些工具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首先是学术不端风险。在学术领域,使用降重工具来降低论文重复率,可能会被认定为抄袭。比如,有高校教师指出,“一键降重” 是一种 “畸形的技术”,肯定会助长学术不端行为。即使降重后的文章重复率达标,但如果内容质量低下,缺乏独创性,也可能无法通过学校的审核。
其次是商业抄袭风险。在商业领域,使用降重工具改写他人的文章,如果改写后的内容与原作构成实质性相似,可能会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比如,北京首例利用 AI 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利用 AI 软件篡改他人作品制成拼图销售,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刑罚。
此外,使用降重工具还可能违反平台规定。一些内容平台对原创性有严格要求,如果发现用户使用降重工具生成内容,可能会对账号进行处罚,甚至封号。
⚖️ 合理使用与侵权的界限在哪里
在使用 AI 改写文章时,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的情形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等。但是,合理使用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使用的目的、数量、对作品潜在市场的影响等。
比如,在学术研究中,适当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数据是合理的,但如果大量抄袭他人的内容,即使经过降重处理,也可能构成侵权。在商业用途中,如果使用他人的作品进行改写,必须确保改写后的内容具有足够的独创性,不能实质性地复制原作的表达。
🏫 学术与商业场景下的法律风险差异
学术和商业场景下使用 AI 改写文章和降重工具,法律风险存在明显差异。
在学术领域,对原创性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降重工具来降低论文重复率,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学术不端指控,影响学业和职业发展。此外,学术论文的版权通常归作者或所在机构所有,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侵犯版权。
在商业领域,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方面。企业为了追求效率,使用降重工具改写他人的文章,可能会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时,如果改写后的内容与竞争对手的作品相似,还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 AI 训练数据的合法性问题
AI 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其中可能包含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作品进行训练,可能会构成侵权。
比如,美国旧金山一位联邦法官裁定,Anthropic 公司利用图书训练其大模型 Claude 未侵犯作者版权,认为该行为具有 “高度转化性”,属于合理使用。但法官也强调,盗版作者的书籍是不合理的。
在我国,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用于 AI 训练的数据须具有合法来源,不得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数据来源的合法性,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
😊 AI 换脸技术的肖像权风险
除了版权问题,AI 技术还可能涉及到肖像权。比如,使用 AI 换脸技术将他人的面部形象替换到其他视频或图片中,如果未经本人同意,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比如,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肖像权纠纷案件中,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将含有原告肖像的视频存储在 “AI 视频换脸” 微信小程序中作为供不特定用户选择使用的视频要素合成模板,被法院认定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
📌 合规使用 AI 的建议
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在使用 AI 改写文章和降重工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独创性:在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要尽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智力投入,确保生成的内容具有独创性。避免简单地输入通用词汇或语句,而是通过调整提示词、参数等方式,生成个性化的内容。
- 尊重版权:如果需要使用他人的作品,一定要获得授权。在改写他人的文章时,要确保改写后的内容与原作有明显的区别,不构成实质性相似。
- 谨慎使用降重工具:在学术和商业领域,尽量避免使用降重工具。如果必须使用,要对降重后的内容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内容质量和原创性。
- 了解平台规定:不同的内容平台对原创性有不同的要求,在发布内容之前,要仔细阅读平台的规定,避免违反平台规则。
- 关注法律动态:AI 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要及时关注法律动态,了解最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案例,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总之,AI 技术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伴随着法律风险。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 AI 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